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61003)

作品数:7 被引量:12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秉儒李文金杨阳韩丛丛张秀珍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兰州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荒漠
  • 3篇植被
  • 3篇土壤
  • 3篇群落
  • 2篇植物
  • 2篇荒漠草原
  • 2篇草原
  • 1篇地下生物量
  • 1篇豆科
  • 1篇脂肪酸甲酯
  • 1篇植被带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分配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呼吸速率

机构

  • 7篇宁夏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职业技术...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7篇刘秉儒
  • 2篇韩丛丛
  • 2篇李文金
  • 2篇杨阳
  • 1篇谢应忠
  • 1篇曹致中
  • 1篇胡天华
  • 1篇李学斌
  • 1篇卜晓燕
  • 1篇张秀珍
  • 1篇陈林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07
2013年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研究近年来受到和植物动物一样的重视程度,但是干旱风沙区微生物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规律尚未揭示。以处于干旱风沙区的贺兰山不同海拔的6个典型植被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iolog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甲酯法(FAMEs)系统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以及在不同植被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随海拔增加发生变化,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Biolog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依次是:亚高山草甸>寒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总体上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FAMEs分析表明不同海拔的微生物区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寒温性针叶林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生物标记的数量和种类均最高,且细菌、真菌特征脂肪酸相对含量也最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次序是:寒温性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温性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山地旱生灌丛>荒漠草原。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海拔梯度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不同于已有的植物多样性"中部膨胀"研究结果,这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有更多的适合该生境的微生物存在,这对维持干旱风沙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刘秉儒张秀珍胡天华李文金
关键词:海拔梯度植被带土壤微生物多样性BIOLOG
河西走廊肃北地区中亚紫菀木-裸果木荒漠群落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中亚紫菀木(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为半灌木超旱生植物,为亚洲中部特有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区,但形成群落的较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的荒漠地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8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5;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1992),喜生于疏松的砂砾质冲积扇和洪积土壤上。常沿干河床和流水线形成群落,也生于石质丘陵和山前洪积坡地上(中国饲用植物编辑委员会,
柴永青曹致中刘秉儒
关键词:裸果木群落特性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夏季土壤呼吸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测定了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并分析了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群落、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群落和冰草(Agropyron crisatum)群落4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表现为不对称的单峰曲线形式。冰草群落、赖草群落与沙蒿群落之间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而沙蒿群落和甘草群落则无显著差异。采用指数方程拟合各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0-20cm平均土壤温度的关系均显著相关,但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基础呼吸不一样,其值大小依次为:冰草群落>甘草群落>赖草群落>沙蒿群落。Q10值的变化范围为1.22-14.75,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平均值大小依次为:沙蒿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冰草群落。
陈林李学斌刘秉儒王磊
关键词: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Q10值
人工湿地两种挺水植被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人工湿地中挺水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尚未完全揭示,以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2种常见的挺水植被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为对照,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的植被对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TN、TP、NH4-N、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且以COD的去除效果最好,NH4-N、TN、TP的去除效果次之;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TN、TP、NH4-N、COD的去除作用明显高于无植被的人工湿地,二者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变化其总趋势保持一致,均在人工湿地的稳定期最高,稳定期以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对TN、NH4-N、COD的去除率随人工湿地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对TP的去除率随时期的变化呈先平稳后下降趋势;综合比较,人工湿地的挺水植被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但是不同植物之间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美人蕉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黄花鸢尾,二者对TN、TP、NH4-N、COD去除贡献率分别为40.37%、39.08%、42.75%、41.93%和26.06%、30.56%、30.38%、31.86%。
韩丛丛杨阳刘秉儒谢应忠卜晓燕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活污水
荒漠植物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的保育效应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的主要先锋植物,也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物种,但是该乡土物种是否具有保育植物的特征,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文中通过研究生长于半干旱区的荒漠植物红砂群落不同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分析红砂盖度变化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究保育效应的发生条件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随着红砂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增大而逐渐增大,然而,当红砂总盖度超过48.73%(地上生物量为35.62g/m2)时,虽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继续增大,目标物种碱蓬(Suaeda glauca),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eoides)多度明显增加,但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这些说明在干旱区,当红砂的盖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通过冠层遮阴产生保育效应。因此,在植被稀疏、物种多样性较低的干旱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红砂物种的保育效应,促进和加快植被自然恢复进程,调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刘秉儒李文金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植被恢复
基于PCR-DGGE和16S rDNA克隆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实验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PCR-DGGE是测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是提供的微生物多样性信息不够完整,如果与16S rDNA克隆技术相结合,微生物多样性信息更加丰富.PCR-DGGE和16S rDNA克隆实验技术复杂,许多新手没有成熟可靠的经验可借鉴.以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方法为例,分别从DNA提取与纯化、PCR扩增、DGGE、胶片染色技巧以及16S rDNA克隆技术等环节进行技术体系构建,可供利用该技术的研究人员参考.
刘秉儒
关键词:PCR-DGGERDNA克隆技术土壤细菌多样性
荒漠草原人工草地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生物量分配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荒漠草原人工草地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根长数据,分析并建立生物量分配比例模型.结果表明:两种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型明显不同,豆科牧草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拟合参数R2优于禾本科牧草,符合等速生长模型,而禾本科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呈幂数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368 0以上,与WBE预测模型3/4次幂函数出现偏差;豆科牧草根冠比(R/S)为0.75,接近于中国草地R/S均值0.78,禾本科牧草R/S(1.73)明显高于中国草地R/S均值,表明豆科牧草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禾本科牧草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不同大小个体的两种牧草R/S均存在明显的可塑性,表现出种内和种间差异,均未出现最优分配理论调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豆科牧草随个体的增大R/S逐渐变小,禾本科牧草随个体的增大R/S逐渐变大;利用牧草根长拟合其生物量模型,最优预测模型为三次曲线,相关系数在0.511 2~0.906 0.
杨阳刘秉儒韩丛丛
关键词:荒漠草原人工草地牧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