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1046) 作品数:21 被引量:33 H指数:3 相关作者: 杨元政 谢致薇 陈先朝 谢春晓 何玉定 更多>> 相关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理学 电气工程 更多>>
CoTaZr薄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室温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CoTaZr薄膜。利用EDS、SEM、XRD等方法研究溅射气压、功率对CoTaZr薄膜成分、生长形貌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溅射功率为96W时,沉积制备的薄膜成分随Ar气压变化不大,薄膜成分基本稳定。在溅射气压为2Pa、功率为96W时,成功制备出具有非晶+纳米晶结构的CoTaZr薄膜。在2Pa时,随着功率的增大,薄膜由1区、T区向3区转变;在96W时,随着气压的增大,薄膜由3区向T区或1区转变。 王粤 谢致薇 杨元政 周林 钟焕周 吴金明关键词:磁控溅射 Co/Ni摩尔比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晶化过程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一系列不同Co/Ni摩尔比的FeCoNiCrZr非晶薄带,并对该系非晶合金进行等温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Co/Ni摩尔比的变化对(Fe0.52Co0.48-xNix)73Cr17Zr10系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在0.06~0.30之间变化时,所制备的合金薄带基本为非晶结构;(Fe0.52Co0.48-xNix)73Cr17Zr10(x=0.18,0.30)两种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为Am→α-Fe(Co)+Am′→α-Fe(Co)+Cr2Ni3+Fe3Ni2+Cr2Zr+未知相;Co/Ni摩尔比的增加增强了合金的热稳定性,抑制了退火后α-Fe(Co)相的析出。两种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在低于第一晶化峰值温度θp1退火时,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步上升;在温度高于Tp1退火时,Ms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 谢春晓 杨元政 钟守炎 邓世春关键词:非晶合金 晶化过程 磁性能 热处理对1K107纳米晶磁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了热处理对部分晶化的1K107纳米晶带材磁芯的电感量和磁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最终退火温度的上升,电感和磁导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所试验退火温度和测试频率范围内,样品的综合性能以560℃退火温度为最佳。在退火温度为570℃、测试频率为1 k Hz时,得到磁芯有效磁导率最大值103 340。 左江波 陈先朝 杨元政 谢致薇 何玉定关键词:电感量 Co/Ni比对FeCoNiCrZr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 2014年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Ni比的FeCoNiCrZr非晶薄带,用Kissinger和Ozawa法研究Co/Ni比的变化对(Fe0.52Co0.48-xNix)73Cr17Zr10系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在O.06~O.30变化时,所制备的合金薄带基本上以非晶结构为主;随着Co/Ni比的增加,特征温度Tg、Tx、Tp均向高温区移动;由于不同升温速度下特征温度对应的晶化体积分数几乎不变,因而,采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且都呈现Eg〉Ex〉Ep的规律;随着Ni含量的增加,Ex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合金的阶段晶化激活能反随晶化分数X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谢春晓 杨元政 李文 陈先朝 谢致薇关键词:非晶合金 晶化行为 激活能 Cr/Mo比对FeCoMoCrZr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 2013年 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一系列FeCoMoCrZr非晶薄带,用XRD、DSC研究Cr/Mo比对(Fe0.58Co0.42)73Mo17-x Cr x Zr10系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x在9~17之间时,合金基本上以非晶结构为主;随Cr/Mo比减小,特征温度T g、T x、T p均向高温区移动,合金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均具有动力学效应;采用Kissinger法与Ozawa法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都呈现E x﹥E p≈E g的规律;随Cr含量增加,E x增大。合金的阶段晶化激活能E0随晶化分数x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谢春晓 杨元政 李文 陈先朝 谢致薇关键词:非晶合金 晶化行为 激活能 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CuCr_(1–x)Mg_xO_2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Cr1–xMgxO2粉末,压制烧结形成了CuCr1–xMgxO2陶瓷样品,研究了Mg2+掺杂量和压制压强对CuCrO2粉末和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2+掺杂量从0.01增加到0.07,所制CuCr1–xMgxO2粉末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度增加,光学带隙宽度由3.25 eV逐渐减小到2.86 eV。随着Mg2+掺杂量或压制压强的增加,其相应陶瓷样品的电导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Mg掺杂量x为0.03,压制压强为550 MPa时,制备的CuCr0.97Mg0.03O2陶瓷样品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19.8 S/cm。 宋晓英 杨元政 刘远 谢致薇关键词:P型半导体 光学带隙 吸收度 Eu、Nd、Y稀土掺杂CuAlO_2纳米粉末制备及相组织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柠檬酸络合的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铜铁矿结构的CuAlO2粉末,掺杂元素M为稀土Eu、Nd、Y。用DSC-TGA、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分别对掺杂CuAl1-x MxO2粉末的形成过程、物相结构、光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掺杂前驱体粉末经950℃煅烧后形成CuAlO2相;经1 100℃保温4h的煅烧后,粉末相组成取决于稀土掺杂量,当稀土元素M(Eu、Nd和Y)的掺杂量为0.5%时,试样由CuAlO2主相和少量CuO杂相组成,当掺杂量≥1%时,由CuAlO2主相、少量CuO和MAlO3杂相组成,YAlO3杂相峰强度较低。提高煅烧温度有利于掺杂元素的溶入,生成CuAl1-xMxO2纯相,但提高到1 150℃时CuAlO2分解;Eu掺杂量<1%时,掺杂样品光学带隙增大,电阻率减小,光电性能得到改善。 麦海翔 谢致薇 徐继承 胡典禄 杨元政 陈先朝 何玉定关键词:稀土掺杂 相结构 光电性能 (CoTaZr)<sub>x</sub>(Al<sub>2</sub>O<sub>3</sub>)<sub>1-x</sub>软磁纳米颗粒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13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一系列的(CoTaZr)x(Al2O3)1?x (x = 0.23,0.32,0.43)纳米颗粒膜,研究了溅射功率和气压对其软磁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率随功率增大而递增,电阻率和饱和磁化强度都随气压先增大后减小,最佳溅射气压为2.5 Pa。磁性颗粒体积分数较高的样品具有较高的Ms,但电阻率相应较小,在x = 0.32时,试样的电阻率ρ为2.73 ±215;104 ±181;Ωcm,比饱和磁化强度Ms为56.8 emu/g。SEM分析结果表明,Al2O3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磁性颗粒之间。 吴金明 谢致薇 杨元政 陈先朝 何玉定关键词:颗粒膜 P型氧化物半导体CuAlO_2粉末的制备工艺及掺杂 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采用柠檬酸络合无机盐的溶胶凝胶法制备CuAlO2粉末。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PVA添加剂、湿磨、球磨等工艺参数以及稀土元素Eu和普通金属Mg的掺杂对CuAlO2纳米粉末的制备及相结构和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掺杂的情况下,添加PVA使粉末粒径均匀分布在10~20μm;球磨、湿磨处理预煅烧粉末可降低CuAlO2的形成温度,经1000℃煅烧后可获得纯相CuAlO2粉末,其粒度分别为5~15μm和5~10μm。Eu和Mg的最佳掺杂量分别为1%和5%;粉末未掺杂时光学带隙约为3.6eV,掺杂后其光学带隙有所减小,但仍对可见光透明。 麦海翔 梁毅枫 梁守智 王夫 胡典禄 谢致薇 杨元政关键词:掺杂 相结构 Si/B比对FeSiBCu合金非晶形成能力与其软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单铜辊甩带法制备Fe83SixB16-xCu1(x=4、5、7、9、10、11、12、14)合金带材,采用X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SiBCu系列合金的相结构、热稳定性和软磁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Si、B元素之间的比例对FeSiBCu系列合金带材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FeSiBCu系列合金带材中,当Si、B元素之间的比例Si/B=2.2时,其X射线衍射图谱中显示的漫头峰最宽,非晶形成能力最好;在DSC测试中该比例的晶化峰温度最低;通过VSM所测出的磁滞回线中得到其饱和磁化强度最大,达168.9emu/g。 江再勇 陈先朝 杨元政 谢致薇关键词:纳米晶合金 非晶形成能力 软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