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30) 作品数:32 被引量:180 H指数:8 相关作者: 杨先乐 胡鲲 杨移斌 夏永涛 曹海鹏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鳃出血病药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PCR检测及序列对比分析,确诊江苏海丰农场两塘口内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所患疾病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 HV-2)引发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Hematopoietic Necrosis),而后分别每10 d使用0.5 m L/m^3和0.75 m L/m^3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PHMG)泼洒治疗,并定期采样,利用Real Time PCR测定样品中病毒表达量。结果显示:该病毒(DF2015)Cy HV-2的DNA解旋酶基因序列长为316 bp,与绝大多数病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但与病毒株ST-J1和H.Fukuda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63%)。与其余病毒株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治疗近2个月后,两塘的病毒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但0.75 m L/m^3治疗塘病毒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治疗效果相对更显著。 赵亮 邹益东 胡鲲 杨先乐 黄保华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2015年 近年来,含氯制剂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们往往存在溶解性差、刺激性强以及安全性低等弊端,使用的效果常受到水体酸碱度和有机化合物的影响,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guanide,PHMG)作为一种新型的多用途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理化性质稳定等优点。 俞军 孙琪 胡鲲 杨先乐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异育银鲫 水产动物疾病 高分子聚合物 有机化合物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含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 HV-2)的组织浆和患病鱼直接感染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并对实验鱼发病组织病毒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研究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PHMG)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 Hematopoietic Necrosis)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两种人工感染的方法出现相似的感染症状,但后者感染周期相对较短;实验毒株与Gen Bank中已报道的Cy HV-2毒株的DNA解旋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99.0%),该毒株与JSSY、YC110907等Cy HV-2其他病毒株属同一分支。药物预防实验表明:当PHMG浓度≥0.5 m L/m3时,保护率可达60%以上,对该病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实验表明,药物对感染3 d后的鲫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PHMG浓度≥0.75 m L/m3时,保护率达63.33%以上,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PHMG浓度≥2.5 m L/m3时,对感染5 d后的鲫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保护率达63.33%以上。低浓度的药物治疗效果虽不显著,但可延长病鱼的存活时间。 俞军 孙琪 王会聪 蒋新益 胡鲲 杨先乐 黄保华鲟病毒性疾病诊断及防治的一般方法 2012年 鲟养殖业自从1992年成立首家鲟养殖场以来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由于鲟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收益高,导致鲟养殖户数量急剧增加,养殖量几呈直线上升,养殖品种由最初的两伯利亚鲟、史氏鲟等扩展到杂交鲟、俄罗斯鲟等。 杨移斌 夏永涛 柯江波 曹海鹏 邱军强 杨先乐关键词:杂交鲟 疾病诊断 病毒性 养殖场 养殖品种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渔药的规范使用 被引量:28 2013年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然而,近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药物残留超标、环境污染、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富集等方面。其中,渔药的规范使用与否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安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分析了中国渔药使用的现状,阐述了因渔药的滥用和乱用所导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以及如何通过渔药规范使用和监管等一系列措施,最终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杨先乐 郭微微 孙琪关键词:渔药 水产品 双氟沙星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章海鑫 胡鲲 阮记明 郑卫东 杨先乐 王会聪 欧仁建 王祎关键词:异育银鲫 血浆蛋白结合率 温度 药物浓度 双氟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研究了(25±1)℃水温条件下单次经口灌注20mg.kg-1双氟沙星(DIF)后,DIF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SAR)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DIF在血液及各组织中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液和各组织中均出现重吸收峰现象,肝脏组织达峰浓度最大。其中DIF在血液、肝脏、肾脏、肌肉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44、0.274、0.137和8.636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322、26.013、33.066和52.504h;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0.082、0.068、0.077和0.058L.h.kg-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3.244μg.mL.h-2和294.857、258.587、344.630μg.g.h-2;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0.676、0.220、0.226和1.258L.kg-1,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39%~64.10%。组织中均可检测到DIF的代谢产物SAR,其中血液中检测到的时间迟于其它组织;根据肌肉组织的DIF和SAR最大残留限量为100和30μg.kg-1,建议DIF休药期为18d以上。 章海鑫 阮记明 胡鲲 郑卫东 杨先乐 王会聪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育银鲫 SpHtp1基因在不同种属水霉菌株中的分布 2014年 为研究SpHtp1基因在不同种属水霉菌株中的分布,以寄生水霉ATCC200013T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回收,并克隆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SpHtp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为99%。以该方法调查从水霉病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7株水霉菌SpHtp1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17株水霉菌株中,有8株水霉菌检测到SpHtp1基因,阳性率为47%,且所有含SpHtp1基因的菌株在分类地位上均隶属于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SpHtp1基因可能在寄生水霉中特异性存在,该基因有望用于寄生水霉的分离鉴定。 叶鑫 赵依妮 曹海鹏 胡鲲 杨先乐关键词:水霉 聚合酶链式反应 鲟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2013年 鲟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是中国近年来养殖发展较快的淡水养殖品种。虽然养殖技术及条件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养殖鲟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生长快、肉质好、全身是宝,因而受到广大养殖户推崇[1]。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量的迅速增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鲟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使得鲟体质普遍下降,发病率大增。鲟鱼多发细菌性疾病,暴发性强。 杨移斌 夏永涛 赵蕾 郑卫东 邱军强 曹海鹏 胡鲲 杨先乐关键词:施氏鲟 药敏特性 异育银鲫体内盐酸双氟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与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y=6.36ln x+64.91和y=4.36ln x+60.63;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章海鑫 胡鲲 阮记明 郑卫东 符贵红 杨先乐 王会聪 刘攀关键词:异育银鲫 嗜水气单胞菌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