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2011JQ0035)

作品数:5 被引量:124H指数:5
相关作者:吴福忠杨万勤王奥杨玉莲谭波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土壤微生物数...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物量
  • 2篇季节性冻融
  • 2篇变暖
  • 2篇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矿化
  • 1篇养分
  • 1篇生姜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水解酶活性
  • 1篇土壤氮
  • 1篇土壤氮素
  • 1篇土壤氮素矿化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杨万勤
  • 4篇吴福忠
  • 3篇王奥
  • 2篇杨玉莲
  • 1篇闫帮国
  • 1篇王怀玉
  • 1篇张健
  • 1篇石培礼
  • 1篇康丽娜
  • 1篇刘金玲
  • 1篇武志超
  • 1篇王旭熙
  • 1篇谭波
  • 1篇徐振锋
  • 1篇刘洋
  • 1篇黄旭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被引量:31
2012年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刘洋张健闫帮国黄旭徐振锋吴福忠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
季节性冻融期间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净氮矿化特征被引量:32
2012年
气候变暖情景下季节性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高寒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本文采用原状土壤移位培养的方法,以海拔梯度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在生长季节和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结果表明:在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从生长季节至冻结初期明显下降,完全冻结期明显增加,而在融化初期明显降低的变化过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低于生长季节,并且出现明显的氮素固持现象.与低海拔相比,中海拔森林土壤的氮素固持作用相对较大,高海拔相对较小,可能与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温度变化及引起的冻融循环密切相关.在生长季节,土壤净氮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随海拔的降低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在低海拔处土壤的氮素矿化作用最为强烈.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的增加明显促进了生长季节土壤氮素矿化,并且通过提高冻融循环频次、缩短冻结时间来影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这一过程可能受到微环境的影响.
刘金玲吴福忠杨万勤石培礼王奥杨玉莲武志超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土壤氮素矿化气候变暖
栽植生姜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微生物生物量及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了岷江下游紫色丘陵区玉米+红薯间作、大豆单作、生姜连作、水稻-紫云英轮作等4个典型种植模式下栽植生姜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栽植生姜显著降低了4个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但各种植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玉米+红薯间作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大豆单作与生姜连作模式,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下降幅度明显较高.栽植生姜显著降低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其下降幅度以玉米+红薯间作模式最大,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最小;土壤转化酶活性在生姜连作模式下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在大豆单作、生姜连作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均显著降低.相对于其他模式,栽植生姜使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下的土壤维持了较高的转化酶和脲酶活性.
王旭熙吴福忠杨万勤王奥
关键词:生姜紫色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水解酶
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冷杉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以川西亚高山地区分布范围最广和面积最大的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处理试验和动态采样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冻融事件对高寒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季节性冻融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明显增加。在自然环境梯度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随海拔降低基本呈持续升高的变化趋势,放线菌数量则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腐殖质层(AL)、淀积层(BL)和母质层(CL)的微生物数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海拔3298m的AL,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582m的AL,CL增加4.2%和7.0%,BL土层细菌数量降低了0.6%;海拔3023mAL,BL和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298m的相应土层增加11.5%,3.5%和2.1%。真菌数量在海拔3298m的AL,BL和CL分别比3582m的AL,BL和CL土层增加10.5%,10.3%和16.4%;3023m的AL,BL和CL分别比3298m的相应土层增加2.4%,1.7%和3.5%。放线菌数量在海拔3298m的AL土层比3582m的增加0.7%,BL和CL土层分别降低5.9%和13.9%;3023m的AL和BL土层分别比3298m增加5.2%和5.2%,CL土层降低12.4%。上述结果和室内模拟试验基本一致。同时,季节性冻融作用循环后,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有所升高,这说明不同的微生物类群对季节性冻融循环的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季节性冻土区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生态学机制。
王怀玉杨万勤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土壤微生物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森林冬季土壤温度及碳、氮、磷动态的影响被引量:45
2011年
气候变暖导致的雪被动态格局变化可能深刻影响高山森林生态过程.为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雪被的减少对川西高山森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2009年10月19日—2010年5月18日,采用遮雪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该区冷杉原始林土壤温度和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加大了土温日变化幅度和冻融循环频次,使土壤冻结和融化时间提前.雪被去除使土壤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氮、有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冬季含量高峰提前到雪被覆盖期;雪被覆盖期至融化期的可溶性碳和氮及硝态氮含量增加,但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改变了其组分比例.气候变暖引起的川西高山森林雪被减少将改变土壤外部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和磷过程.
谭波吴福忠杨万勤杨玉莲王奥康丽娜
关键词:全球变暖土壤温度土壤养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