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09130)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林端宜陈梅妹杨雪梅赖新梅黄璐琦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药性
  • 3篇中华本草
  • 3篇《中华本草》
  • 3篇本草
  • 2篇四气
  • 2篇中药
  • 2篇关联规则
  • 2篇分类关联规则
  • 1篇药味
  • 1篇中药功能
  • 1篇中药功效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篇赖新梅
  • 4篇杨雪梅
  • 4篇陈梅妹
  • 4篇林端宜
  • 2篇黄璐琦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华本草》药性数据中的五味规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以五味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味与气、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药味理论的新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66味具有五味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在P<0.01显著水平,酸味与肝、大肠、胃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苦味与寒性肝、大肠、胆三经及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甘味与热性及肾、肺、脾等八经存在显著正相关,辛味与热性和脾、胃、肝、肺四经及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咸味与肾、肝、心、肺四经存在显著正相关,淡味与寒性及膀胱、小肠二经存在显著正相关,涩味与大肠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辛、甘二味属阳,苦、淡二味属阴。《内经》中归纳的"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规律获得大数据集验证,而"苦入心"理论未获数据支持,"辛入肺"规律仅获数据部分支持。辛、苦二味越重药物毒性越大,提示针对体质较弱、病情较轻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辛、苦二味较重的药物。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关键词:中华本草
基于分类关联规则的中药功效与药味关联关系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为中药药性五味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五味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 980味中药的五味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效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5%,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甘、辛、苦3种药味的分类关联规则21条。具有生津止渴、补气、补阴、润肺、补肺、生津止渴&清热、润肺止咳、补气&补血、润燥、除烦、补脾益气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甘";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温中、散寒止痛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辛";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化瘀止血&清热解毒、杀虫&清热解毒、止痛&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其药味多为"苦"。结论本研究挖掘出的功效与甘、辛、苦三味之间的关联规律完全基于大量中药数据,后续还需通过各种试验多方验证以构建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
杨雪梅赖新梅陈梅妹林端宜
关键词:中药功效分类关联规则
挖掘中药功能组合判定四气药性的规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为中药药性四气理论的全面总结奠定大样本数据挖掘的基础,并为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及临床用药提供四气药性判定的理论线索。方法:选择《中华本草》所载8 980味中药的四气数据及关联的药物功能索引数据作为数据集,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4.1数据挖掘平台,选择Apriori模型挖掘分类关联规则,设置规则前件最小支持度阈值为0.5%,最小置信度阈值为60%。结果:共挖掘出涉及温、寒、平三性的分类关联规则11条。结论:具有发散风寒、温中、止痛&祛风除湿、补肾阳、通经&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强筋骨&祛风除湿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温";具有补肺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平";具有清热燥湿、清热泻火、除烦功能的中药其药性多属"寒"。
杨雪梅林端宜赖新梅陈梅妹黄璐琦
关键词:《中华本草》四气分类关联规则
《中华本草》药性数据中的四气规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以四气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气与味、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56味具有四气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四气与辛、甘2味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苦、淡2味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脾、胃、肾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肠、心、膀胱、胆、小肠、肺六经(按相关性递减排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毒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药性越"热"则越可能具有辛、甘2味,越常入脾、胃、肾三经,其毒性更大;药性越"寒"则越可能具有苦、淡2味,越常入大肠等六经。
杨雪梅林端宜赖新梅陈梅妹黄璐琦
关键词:《中华本草》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