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2009105981002M207)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詹灵凌吕小平唐星火林美娇陈兰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肠病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壮族人群
  • 1篇克罗恩
  • 1篇克罗恩病
  • 1篇广西壮族人群
  • 1篇核苷
  • 1篇核苷酸

机构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唐星火
  • 2篇吕小平
  • 2篇詹灵凌
  • 1篇林美娇
  • 1篇陈兰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ATG16L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146例中国广西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6例,克罗恩病(CD)60例]与164例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G16L1基因,PCR产物片段直接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在Genbank基因库上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UC、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与广西壮族IBD患者的易感性无关。
陈兰吕小平詹灵凌唐星火
关键词: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
OCTN1、OCTN2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OCTN1、OCT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1672T、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广西无亲缘关系的壮族70例和汉族76例IBD患者及壮族80例和汉族87例健康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苯酚/氯仿法提取各组肠黏膜组织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检测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的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根据结果分析该突变与IBD的关系。结果本组IB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均未检测出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突变型。结论 OCTN1基因C1672T和OCTN2基因G-207C与中国广西壮族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可能无相关性。
林美娇吕小平詹灵凌唐星火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