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C110207)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国军张桂珍陈晶华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宗教
  • 2篇宗教文化
  • 1篇战前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本土文化
  • 1篇士大夫
  • 1篇文化贡献
  • 1篇文化观
  • 1篇文化认同
  • 1篇戊戌时期
  • 1篇西方宗教
  • 1篇甲午战前
  • 1篇保教
  • 1篇本土文化
  • 1篇大夫

机构

  • 4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刘国军
  • 3篇张桂珍
  • 1篇陈晶华

传媒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求索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早期维新知识分子的文化贡献
2012年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半个世纪,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近代早期维新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放眼世界,著书立说,积极向国内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努力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并在批判中国社会诸多弊端和保守思想的过程中,大胆阐述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在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为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表现出诸多局限性。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文化
甲午战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西方宗教文化观论析
2013年
在甲午战前的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对两者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时代的认识局限使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客观审视,加上民族主义因素的作用,使他们虽然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某些方面给予肯定,但主要的是站在民族主义立场和道德角度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审视,进而从总体上持否定态度。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知识分子宗教文化
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戊戌时期士大夫“保教”主张及中西宗教文化认同论析
2012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其主要体现就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大举进入,极大地动摇了儒教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围绕如何处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儒教的关系问题,戊戌前后中国士大夫提出了取代论、融合论和并存论等应对方案,特别是提出了"保教"主张。"保教"主张的提出虽有其深刻的原因并被很多士大夫认同,但由于存在诸多局限,很快衰微,进入20世纪初年被佛教复兴和"存学"主张逐渐取而代之,文化民族主义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刘国军
关键词:戊戌时期士大夫宗教文化
康有为早期西方宗教文化观评析
2013年
康有为早年在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基督教。对基督教的认识,虽有客观的一面,但是总体上持排斥态度。特别是在戊戌时期,面对严重的的文化危机,康有为主张通过保卫儒教来对抗基督教,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他的主张不合时宜,在当时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在20世纪初年被"存学"的主张所取代。
刘国军张桂珍陈晶华
关键词:宗教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