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C09B02)

作品数:91 被引量:1,682H指数:25
相关作者: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杜虎李先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土壤
  • 16篇峰丛
  • 16篇峰丛洼地
  • 13篇喀斯特峰丛洼...
  • 12篇岩溶
  • 10篇植被
  • 10篇微生物
  • 10篇物量
  • 8篇土壤微生物
  • 7篇养分
  • 7篇生态系统
  • 7篇石漠化
  • 7篇土地利用
  • 7篇群落
  • 6篇有机碳
  • 6篇生物量
  • 6篇土壤养分
  • 6篇人工林
  • 5篇土地利用方式
  • 5篇峡谷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中国科学院亚...
  • 33篇广西大学
  • 21篇广西壮族自治...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钦州学院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2篇彭晚霞
  • 30篇宋同清
  • 29篇曾馥平
  • 27篇杜虎
  • 17篇李先琨
  • 15篇蒋忠诚
  • 15篇王克林
  • 11篇黄甫昭
  • 11篇温远光
  • 10篇向悟生
  • 10篇杨钙仁
  • 10篇谭秋锦
  • 10篇王斌
  • 9篇丁涛
  • 9篇陆树华
  • 9篇朱宏光
  • 9篇罗为群
  • 8篇范夫静
  • 8篇邓艳
  • 8篇李衍青

传媒

  • 15篇生态学报
  • 7篇广西植物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广西科学
  • 4篇中国岩溶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地球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27篇2014
  • 24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主要树种(组)异速生长模型及森林生物量特征被引量:55
2015年
基于广西11类主要树种(组)5个龄组(245株样木、345块样地)的生物量实测调查,建立了各树种(组)的生物量优化异速生长模型,探讨广西森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及不同森林类型、不同龄组、不同层次的生物量组成与分配。结果表明:(1)广西11类树种(组)叶、枝、干、根、全株生物量(除了杉树叶、桉树叶生物量)、地上-地下、胸径-树高的优化回归模型均为幂函数,经t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11类树种(组)以全株生物量的模拟效果最好;(2)广西森林总生物量为1425.37 Tg,平均生物量为105.36 Mg/hm2,各森林类型总生物量为松树林(366.14 Tg)>硬阔(291.08 Tg)>软阔(239.75 Tg)>石山林(165.51 Tg)>杉木林(164.01 Tg)>桉树林(99.55 Tg)>栎类(46.34 Tg)>八角林(20.21 Tg)>油茶林(19.59 Tg)>竹林(13.19 Tg),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层次生物量均以乔木层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78.30%—97.47%,各龄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地下生物量;(3)考虑统计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及异速生长模型的可解释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以胸径为变量的生物量模型能有效估算广西主要树种(组)各器官及总生物量;(4)优化筛选的广西各树种(组)的地上-地下优化异速生长模型及推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于估计广西森林地下生物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汪珍川杜虎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曾昭霞张浩
关键词:生物量
模拟岩溶水分供应分层的干旱胁迫对青冈栎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喀斯特地质特点,建立水分供应分层模拟柱(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并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梯度:重度干旱、中度干旱、水分适宜和水分饱和(相当于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0%~40%、50%~60%、70%~80%和90%~100%),研究2年生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苗木在模拟喀斯特生境下地经生长量、枝条生长量、光合曲线特征以及光合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能显著降低青冈栎地径和枝条生长量,但在岩溶层有水的条件下,地径生长量不受土壤干旱胁迫影响;青冈栎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模型,不同处理光响应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均表现为水分饱和>水分适宜>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土壤干旱胁迫使青冈栎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升高,但岩溶水层有水时情况发生改变。
张中峰尤业明黄玉清李先琨张金池张德楠何成新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干旱胁迫光响应
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5
2014年
通过对广西区7大森林片区的11个主要森林类型样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广西区森林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及分布格局,探讨了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广西区森林分区与林间采取不同措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区森林土壤主要养分基本属于中等变异,速效养分变异大于全量养分,其中AP、AK变异程度最大;广西森林土壤主要养分的半变异函数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TN、TP、AP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TK、AN、AK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不同土壤养分空间结构不同,Kriging等值线图表明广西区氮素含量比较丰富、K含量中等、P含量较少,北部片区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大于南部片区,这可能与气候、降雨、人工种植森林树种、地形、林地管理措施等有关。
王淑彬徐慧芳宋同清黄国勤彭晚霞杜虎
关键词:森林土壤主要养分地统计学
西南喀斯特典型树种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及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解喀斯特典型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滇南安息香(Styrax benzoinoides Craib)、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3种喀斯特典型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光合季节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贞和岩樟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表现为4月、7月较高而1月、10月低,滇南安息香的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则不明显;3种植物都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但不同树种的变化曲线不同;不同季节影响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的因子不同:1月和10月,3种植物共同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光强(PAR)和蒸腾速率(Tr),4月3种植物的主要影响因子各不相同,胞间CO2含量(Ci)和光强(PAR)是影响女贞的主要影响因子,光强(PAR)和蒸腾速率(Tr)是影响岩樟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各因子对滇南安息香的影响不显著。7月影响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因子主要是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含量(Ci)。光强是不同季节影响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最为主要的因子。通过对3种植物光合作用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女贞和岩樟能较好的与西南喀斯特环境相适应,而滇南安息香对西南喀斯特环境适应性较差。
付威波宋敏彭晚霞杨钙仁杜虎文丽李莎莎
关键词:光合生理女贞
岩溶峰丛坡面土壤养分与水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广西弄拉典型岩溶峰丛山区坡面不同部位的土壤、土壤水、地表径流和表层岩溶泉水进行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坡面上受人为活动干扰的稀疏人工幼林的土壤容重和黏粒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条件下的次生林和灌草丛,而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较低;岩溶山区土壤养分含量和水化学特征在坡面不同部位差异明显,中坡位表层土壤水的大多离子淋溶特征比其他部位弱,其稳定性也较差,说明其受坡面植被条件以及人为干预的影响较大;Ca2+、Mg2+、HCO3-和游离CO2在坡面径流发生(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对环境的响应较其他离子更为敏感和复杂。
覃星铭蒋忠诚马祖陆邓艳张劲松
关键词:坡面土壤养分水化学特征
基于PCI的ALOS融合正射影像图制作——以果化石漠化监测区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为满足特殊岩溶地貌对遥感影像正射纠正的要求,以广西果化石漠化监测区为研究区,利用PCI中的OrthoEngine模块,依据1∶1万数字化等高线制作DEM;以ALOS全色影像为数据源,通过RPC有理函数模型进行正射纠正,采用PANSHARP融合算法,高保真地将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制作成空间分辨率为2.5 m的融合正射影像图。结果表明,此方法为岩溶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精度高和信息丰富的现时数据源,为岩溶石漠化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信息更新手段。
沈利娜蒋忠诚马祖陆杨奇勇
关键词:PCIALOS正射影像
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监测样地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被引量:50
2015年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而形成,是探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是我国北热带石灰岩山地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其生境的典型特征在于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和周期性水淹,以及富钙强碱性环境等。本研究基于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a动态监测样地的第一次调查资料,采用双关联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了雨林中出现个体数≥15株的160个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类群间种群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160种木本植物中有146种在0–10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聚集度呈下降趋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其物种多度、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成负相关;常绿物种的种群聚集度与落叶物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活型间的种群聚集度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亚乔木层物种高于乔木层,灌木层物种显著高于亚乔木层;剔除生境异质性后大部分物种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少部分物种的种群表现为聚集分布。这表明物种的功能属性如物种多度、生活型等可较好地预测物种的分布格局。此外,物种种群的分布格局还受生境异质性的影响,且不同物种受生境异质性影响的程度不同。
郭屹立王斌向悟生丁涛陆树华黄俞淞黄甫昭李冬兴李先琨
不同生境下入侵种假臭草叶片的气孔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探讨入侵种假臭草不同生境下气孔的变化规律,揭示假臭草种群在不同生境下所采取的生长对策及适应机制,可为入侵生物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光学显微镜系统观察桉树林、木薯地、弃耕地、公路边4种生境下假臭草叶片的气孔特征。【结果】光照和土壤肥、水条件对假臭草叶片的气孔孔径(横轴方向和纵轴方向)、单个气孔器面积、气孔器总面积、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的影响显著。低光照及肥沃、湿润土壤生境与高光照及贫瘠、干旱土壤相比,假臭草的气孔孔径(横轴方向和纵轴方向)、单个气孔器面积、气孔器总面积较大,气孔密度及气孔指数较小。【结论与意义】假臭草叶片气孔特征表现可塑性,说明其对异质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能力。
钟军弟邱凤球马生健袁长春陈燕李先琨
关键词:假臭草气孔特征生境条件
不同类型森林石灰土的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选取中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主要森林类型的6个代表性群落,建立18个20m×20m的样方,按梅花型5点法采集各样方的原状土壤,基于团聚体的干湿筛2种分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森林石灰土机械性、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全土、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3类森林石灰土干湿筛团聚体均以>2mm粒径为主,分别为67.93%~81.24%和30.49%~76.81%,1~10mm粒径的干湿筛优势团聚体分别高达78.18%~88.67%和43.41%~84.00%。(2)团聚体的整体稳定性很好,干湿筛平均重量直径(MWD)为4.82~5.77和0.75~2.13,平均几何直径(GMD)为2.87~4.17和1.45~2.85;>0.25mm和>2mm粒径的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仅为6.15~20.91和2.04~52.79。(3)石灰土的有机碳含量很高,全土和干、湿筛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7.28~58.85、19.12~91.47、17.16~78.86g/kg,其中干筛以<2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湿筛反之,但干湿筛均以>2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贮量最高。研究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林区土壤沿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土壤扰动递减梯度,石灰土的团聚化作用越来越强,稳定性越来越好,有机碳含量也越来越丰富。
俞月凤卢凌霄杜虎彭晚霞曾馥平宋同清
关键词:有机碳团聚体石灰土
平衡施肥对喀斯特地区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本研究针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土壤地理环境,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植株钾和粗灰分含量增加。在等量氮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或磷肥对植株N、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高磷高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脂肪含量最高,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低磷低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而高磷中钾处理下植物中粗纤维含量最高。总体来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及品质。
林明月许春辉苏以荣李伏生
关键词:平衡施肥皇竹草营养成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