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WXJ16)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传霞石万鹏蒋凯旋金曼丽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济南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中国文学
  • 3篇女性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叙事
  • 2篇政治
  • 2篇身体
  • 2篇自我
  • 2篇小说
  • 2篇脸谱化
  • 1篇代文
  • 1篇性别身份
  • 1篇性别特征
  • 1篇隐喻
  • 1篇政治隐喻
  • 1篇知识女性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身体形态

机构

  • 8篇济南大学
  • 1篇济南职业学院

作者

  • 8篇刘传霞
  • 1篇蒋凯旋
  • 1篇石万鹏
  • 1篇金曼丽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被引量:3
2011年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范式功能,而反面人物的身体形态具有惩戒功能。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迎合了受传统俗文化熏陶的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在一定阶段帮助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快速整合与确立,同时,对革命英雄强健有力身体形态强调,建构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身体美学,也激发了人们对崇高、伟大等人类永恒意义的追寻。然而,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其实违背了人的真实性、自然性,当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
刘传霞石万鹏
关键词:身体叙述脸谱化中国文学
没有痛感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受虐叙述被引量:3
2013年
革命是两种力量的较量与搏杀,在这充斥着暴力的力量抗衡中,肉体博弈与对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而,革命历史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施虐与受虐的身体叙事。与死亡叙述一样,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受虐叙述走向单一化,革命与否不仅是判断施虐合法性的唯一标准,而且也决定受虐体验的道德情感维度。
刘传霞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身体叙事受虐情感维度合法性
何处是归程——论沉樱小说中知识女性的人生困惑被引量:1
2013年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知识女性的人生困惑以及出路问题一直是思想觉醒的女作家坚持思考与表现的主题。沉樱,作为一名思想觉醒的新知识女性、女性作家,也一直致力于探究这一命题。她以敏锐沉静的女性视点关照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人生困惑。她看到了娜拉出走后知识女性在面对父母、家庭、爱情、婚姻、理想时的彷徨、迷茫、矛盾,并用成熟内敛的文字记录下她所看到的这种纠葛,叙写出她对女性人生困惑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金曼丽刘传霞
关键词:沉樱小说知识女性自我价值
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女性身体形态脸谱化叙述被引量:3
2012年
1949年中国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拓展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以"铁姑娘"为代表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打破了女性柔弱无力的僵化性别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支持这一模式的文化观念系统,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权力,改变了传统社会评判女性的标准,瓦解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但是,消匿女性特征的女英雄和凸显女性性别特征的反面女性的脸谱化文学叙述,又将中国社会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现代性社会性别建构推向了另一个二元对立、不平等的性别神话之中。
刘传霞蒋凯旋
关键词:女性形象性别特征脸谱化身体形态
“寻找男子汉”、“女强人”文学与女性性别身份认同被引量:8
2010年
新时期之初,当中国女性进入由语言和法则所构成的象征界,试图完成自我主体身份认同的时候,由于缺乏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女性无法为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立场获得合法的社会地位。没有话语理论作支援的女性"突围表演",只能沿用包含男权思想的话语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反抗愿望,凭借已有的话语理论为女性争取自我实现空间。而一旦运用这种话语,女性就会步入男权社会的权力逻辑,就会被禁锢于一个她们原本想反抗的权力结构之上。这就是新时期之初中国女性写作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女性主体身份建构、性别身份认同所遭遇的围困。"寻找男子汉"、"女强人"文学和"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宣言的流行和陷落,正是这一困境的表现。
刘传霞
关键词:男子汉女强人性别身份
身体治理的政治隐喻——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疾病叙事被引量:9
2011年
在1950—1970年代,独具个性的个人化身体被规范化、模式化的阶级、集体身体所取代,知识分子张扬自我意识、改造社会的意愿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压抑,知识分子成为被社会所改造的对象。在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之中,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为国家民族、为普通民众疗伤治病的资格,而且也失去了把疾病作为凸现自我身份、救赎受难灵魂的可能性。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当代现实生活的疾病叙事中,疾病治疗取代了疾病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疾病隐喻的唯一指向。
刘传霞
关键词:政治身体隐喻
自我主体的归来与流放——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疯癫话语谱系与文化隐喻被引量:1
2011年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作为一种文化隐喻和意义符号,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一次经历巨大转换的20世纪80年代,它再次获得了出场机会和言说权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书写自我和社会的文化符码。它的出场及其话语变迁,与中国知识分子对做为个体的自我在巨大社会权力网络中的地位认知和认同紧密相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进程的推进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文学中的疯癫话语史,就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刘传霞
关键词:疯癫自我主体
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欲叙述
2012年
文学叙事具有将抽象的伦理道德感性化的功能,通过文学叙述人们能够将外在的要求规范变成主动追求的目标。对于绝大部分中国民众来说,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所熟悉的文学模式中将革命伦理的质询与召唤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认同革命伦理,从而在新的现实政治话语秩序中建立起主体性。1950-1970年代革命文学的爱欲叙述,一方面压抑革命者的个人爱欲,另一方面又遵从世俗幸福原则,按照阶级身份、政治立场对爱欲资源进行了重新分配,从而召唤人们加入革命的行列。
刘传霞
关键词:爱欲文学叙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