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1ZX08011-003)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董学会郭玉海陈小文祁鑫王海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玉米
  • 3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幼苗
  • 2篇基因玉米
  • 2篇变性梯度凝胶...
  • 1篇阳性菌
  • 1篇养分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大豆
  • 1篇阴性菌
  • 1篇优势度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杂草
  • 1篇栽培
  • 1篇栽培大豆
  • 1篇生大豆
  • 1篇生物群落多样...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陈小文
  • 3篇郭玉海
  • 3篇董学会
  • 2篇王海永
  • 2篇祁鑫
  • 1篇杜娟
  • 1篇史建荣
  • 1篇王振营
  • 1篇白树雄
  • 1篇马娟
  • 1篇吴季荣
  • 1篇李吉崇
  • 1篇孙石
  • 1篇俞明正
  • 1篇宋新元
  • 1篇李建洪
  • 1篇吴存祥
  • 1篇刘慧
  • 1篇张巧玉
  • 1篇韩天富

传媒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杂草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抗虫转基因玉米荒地生存竞争力评价被引量:9
2012年
研究了转Cry1Ac基因玉米及受体非转基因玉米(郑58)在野外自然条件及模拟野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比较玉米与杂草的竞争力及玉米自身成为杂草的可能性,为转抗虫基因玉米的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生存竞争能力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杂草,转抗虫玉米虽然在与杂草的竞争中优于非转基因受体,其种子也能越冬,但在试验条件下不会演变成超级杂草。
陈小文李吉崇郭玉海董学会
关键词:转基因杂草玉米
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瓢虫科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瓢虫科天敌昆虫是玉米田中重要的天敌类群,可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对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对瓢虫科天敌的潜在效应。【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系统调查结合吸虫器方法,研究了cry1Ab基因玉米对玉米田主要瓢虫科天敌种类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转cry1Ab基因玉米田与其对照田瓢虫类群和优势种群组成相同。春播时Bt玉米田与对照田以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仅在玉米生长后期Bt玉米田中的龟纹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其他时期2种田间龟纹瓢虫的种群动态没有显著差异。夏播玉米田以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为主,在8月17日Bt玉米田中异色瓢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田,在9月27日其异色瓢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田,而其他时期Bt玉米田和对照田中异色瓢虫优势度以及田间种群动态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意义】转cry1Ab基因玉米对玉米田重要的瓢虫科天敌丰富度、优势度和种群数量没有不良影响。因此,该转基因玉米可用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管理。
刘慧何康来白树雄王振营
关键词:瓢虫物种丰富度优势度种群动态
中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生育期长度及结构性状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收集19个省(市、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开花期、成熟期等数据,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生育期性状的异同,分析二者生长发育的同步性。结果表明,以北纬40°为界,以南地区野生大豆的生育期长于栽培大豆,以北地区则略短;由南向北,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V)缩短、开花提前,生殖生长期(R)延长,生育期结构比值(R/V)提高。与同纬度地区野生大豆相比,栽培大豆的营养生长期(V)短,R/V比值高。在北纬25°~30°区域,野生大豆与春播类型栽培大豆花期不遇,而在北纬35°及以北地区,二者的开花持续期基本重合。鉴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作者认为对栽培大豆"污染"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的"风险"不应高估。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大豆的原位保护及在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朱贝贝孙石韩天富吴存祥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
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期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TB4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转基因小麦TB4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其受体济麦19(JM19)无显著差异。从播种前到成熟期,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返青期时达到最大值;速效钾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返青期达到最小值。不同生育期之间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不同,从播种前到成熟期,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返青期时达到最大值,但在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与受体JM19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相似,无显著差异。通过PCR-DGGE技术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DGGE指纹图谱表明,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与受体JM19之间的差异性条带较少,细菌的条带数多于真菌。TB4与JM19在同一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显著,Simpson指数(D)在极少数时期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同一生育期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亲本的样方聚在一起,同一品种不同时期之间的样方距离较远。综上所述,转基因小麦TB4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俞明正戴濡伊吴季荣徐剑宏杜娟陈双林史建荣
关键词:速效养分土壤酶活微生物群落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转Bt基因玉米秸秆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为研究转Bt基因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中外源Bt蛋白的释放是否会对后茬作物的萌发产生不利影响,本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及其受体品种(非转基因)郑58秸秆浸提液作为处理,采用以小麦(多抗一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培养,通过测定对小麦发芽率、幼苗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浸提液对小麦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2种秸秆浸提液的质量体积比较低(1∶100)时对小麦萌发处理效应与对照差异不大,当浸提液质量体积比为1∶25时表现轻微抑制作用,以非转基因秸秆表现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幼苗的形态上低质量体积比(1∶100)的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9.70cm)和根长(10.84cm)均显著高于对照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处理,而质量体积比为1∶25的非转基因秸秆浸提液处理的株高(6.90cm)和根长(4.28cm)则明显受到抑制。转基因秸秆浸提液中虽然含有Bt蛋白,但以不同浓度Bt蛋白溶液浸种24h对小麦的萌发并没有影响。因此,一定比例的转Bt基因的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作物的萌发没有不利影响。
陈小文祁鑫王海永张巧玉郭玉海董学会
关键词:小麦发芽率BT蛋白幼苗生长玉米
Bt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已进入中间试验阶段的Bt玉米及其亲本(非Bt玉米)秸秆为材料,与营养土及蛭石混合后培养小麦幼苗,同时以未使用秸秆的相应土为空白对照,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Bt玉米与亲本秸秆还田对后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对小麦幼苗出苗率、株高没有显著影响;(2)非转基因玉米与转Bt玉米秸秆拌土后地上部鲜重仅为对照鲜重的51%和65%,干重仅为对照的62%和72%,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3)Bt玉米秸秆还田降低小麦幼苗生长素(IAA)含量,郑58秸秆拌土增加了幼苗脱落酸(ABA)含量;(4)两种处理均提高了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因此,秸秆拌土对小麦幼苗的处理效应一致,与秸秆类型无关,该研究可为评价转Bt玉米环境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小文祁鑫王海永郭玉海董学会
关键词:出苗率内源激素秸秆
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土壤微生物是维持土壤生态系统中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细菌作为土壤中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微生物类群,其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分布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评价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必须考虑转基因产物对土壤细菌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以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为研究材料,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磷脂脂肪酸(PLFA)研究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PLFA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间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时期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土壤中细菌微生物总量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量比值在检测的4个时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比值均大于1。2013年的整个生育期内,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的微生物总量、细菌微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量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DGGE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玉米的4个生育时期内,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同一生育期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玉米间无显著性差异,且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达到较高水平,与PLFA检测结果大体一致。【结论与意义】2年的数据均表明,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可为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叶慧香崔跃原宋新元马娟万虎李建洪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