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X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X009)
- 作品数:14 被引量:137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新汉李华王伟尹岩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自信的哲学意蕴被引量:13
- 2010年
- 哲学范畴的自信作为心理积淀的机制就是以能力为标志的关于自身整体的积极肯定的基本观念。自信与自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自尊与自信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从人类历史看,成功或成功大于失败的实践活动为自信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本体论基础;他人对个体的评价,对个体的自信机制的形成会产生重大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价是自信机制形成的直接因素。一般而言,一个人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是与对于自己人生的自信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特殊而言,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自我期望作为现实的评价标准,通过实践活动的中介,对体现于其中的主体能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能赋予肯定性的评价。自卑和自负是自信心理机制扭曲和变形的两个极端,然而两极相通。自信与事业的成功和幸福感联系在一起,从而与人生意义联系在一起。
- 陈新汉
- 关键词:自信自卑自负
-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被引量:5
- 2008年
- 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否定和批判性阐释,在实际上表达了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这些思想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反思的自觉,是人们认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根据,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的太阳"。
- 陈新汉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制度方法论启示
- 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苏东剧变原因的新视阈被引量:9
- 2008年
- 2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原因是多元的,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深刻的教训,其中忽视思想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建设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给后世的惨痛教训。为有效控制西方国家思想文化入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有必要大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 李华王伟
-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苏东剧变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的一般机制被引量:3
- 2008年
- 社会共识是社会主体自我意识的两种现实形式即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共识是权威社会评价活动和民众社会评价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达成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识,在于社会能够建立相应的社会机制。
- 尹岩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共识
- 社会自我批判机制及其当代启示
- 马克思认为,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并指出社会"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自我批判",从而提出了"社会自我批判"思想。学界也谈到"人体解剖"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但几乎都从认识社会的方法论角度...
- 陈新汉
- 文献传递
- 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关于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非私人性及紧迫性的思考被引量:3
- 2011年
- 杜威对自我评价活动的研究给我们两个重要启示。实践活动总包含有作为主体根据的目的和方法,而合理目的和有效方法的形成总与以目的和方法为对象的自我评价活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普遍性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方式。可以从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分析的角度和黑格尔关于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非私人性。当代社会的个体自我认同危机的本质与自我评价活动的困境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的虚拟交往更加深了自我认同的危机。这些都为对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根据。
- 陈新汉
- 关键词:虚拟交往
- 论自我评价活动
- 自我评价活动就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主体的评价活动。自我评价活动的真假机制可以从一般评价活动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环节中得到分析。个体自我评价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直接同一,由此产生了评价过程、内容和成果形式的“三个模糊性”。主体自我评...
- 陈新汉
- 关键词:社会自我
- 文献传递
- 评价论视阈中的良心机制被引量:1
- 2010年
- 良心是康德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理应占有重要位置:其一,良心是"自己对自己作出裁决的判断力";其二,良心以善良意志为根据;其三,良心通过义务意识而对道德法则产生敬重感情。黑格尔从良心"是在自身中反思着的普遍性";良心是主体"内部绝对的自我确信";良心是"唯一对我有约束力的东西"等三个方面论述良心。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良心就是社会规范作用于人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个体良心是社会基本规范的内化,也就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内化。因此,良心是以个体形态存在着的社会基本规范或社会基本价值观念,也是社会"良心"的个体化形态。作为良心形态的社会规范不是具体规范而是基本规范,体现着社会理性,表现为精神上的信仰。孟子提出良心的四个层次,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而"是非之心"则包含承认事实之心和追求公正之心两个层次。良心以情感的方式发生作用。良心的不安就是良心的不安宁,良心以安宁为愉悦,以不安宁为痛苦;良心在个体自我评价活动中常常以不安或谴责的形式发生作用,从而使个体沉浸在某种痛苦的情感之中。发生在个体自身内的良心不安或谴责在实质上体现着社会主体对个体所作所为的不安或谴责。个体用良心作为标准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双重的,既是个体的自我评价活动,又是社会对个体的评价活动,是以个体的自我评价活动为独特形式的社会对个体的评价活动。社会对个体的评价活动转化为个体自我评价活动,个体以独特的自我评价活动形式来体现社会对个体的评价活动,这就是良心不安或谴责的评价论机制。忏悔是自我评价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良心不安或谴责往往通过忏悔体现出来。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具有很深刻的忏悔意识。
- 陈新汉
- 关键词:良心谴责忏悔
- 论自我评价活动中的真被引量:1
- 2011年
- 哲学意蕴中的真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含义,后者表现为感性实存。在自我评价活动机制中既存在着认识论意义上的真,也存在着本体论意义上的真。认识论意义上的真既与主体正确地选择评价标准联系在一起,也与主体正确地反映和整合价值信息联系在一起。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就是主体通过意志的中介,使作为标准的观念在内部世界中"把自身实在化",使"实存的对象与观念一致",从而意味着美;并通过实践活动在外部世界中"把自身实在化",使"实存的对象与观念一致",从而也意味着美。正是在真与美相统一的意义上,黑格尔认为本体论意义上的真比认识论意义上的真更深刻。
- 陈新汉
- 自我评价活动和自我意识的自觉被引量:30
- 2006年
- 自我评价就是主体对自身的评价活动,可分为个体主体的自我评价活动和群体主体的自我评价活动。自我肯定以“我是什么”为前提,以“我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为基础。自我意识既有“个体”形态,也有“群体”形态。与自我认知相比较,自我评价对于自我意识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意义更大。自我评价是“自由的首要条件”。
- 陈新汉
- 关键词:自我评价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