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14SessionNPP26)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冉莉华蒋辉任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冰岛大学奥胡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全新世
  • 2篇晚全新世
  • 2篇硅藻
  • 1篇中全新世
  • 1篇中晚全新世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转换函数
  • 1篇环境记录
  • 1篇古海洋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冰岛大学
  • 1篇奥胡斯大学

作者

  • 2篇蒋辉
  • 2篇冉莉华
  • 1篇任健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冰岛北部陆架3000年以来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及古气候事件被引量:16
2006年
冰岛北部陆架MD992271孔沉积硅藻中喜暖硅藻数量持续减少以及喜冷藻类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该区近3000年来气候变冷的趋势,而硅藻组合中这两类硅藻数量呈周期性的此消彼长,指示在趋冷的背景下,气候的冷暖交替过程.转换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孔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大致可分3个阶段,在1400cal.aBP以前,温度基本高于平均值;在1400~700cal.aBP之间,温度在平均值上下起伏,而在700cal.aBP后,温度均处于平均值之下.在这3000多年间,还存在着4次明显的降温事件,降温事件的中心分别位于约2600,1900,1300和600cal.aBP.上述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和冰岛北部陆架HM107—03和MD992275孔资料相对比,明显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可与GISP2冰芯氧同位素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对比,说明冰岛北部陆架晚全新世夏季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受区域性气候变化的控制.直接导致上述海水温度变化,是影响该区暖流和寒流作用此消彼长的结果,而冰岛周边海域3000年来海流分布的基本格局未有明显改变.
蒋辉任健Karen Luise KnudsenJón Eiríksson冉莉华
关键词:硅藻转换函数晚全新世
北大西洋北部中全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记录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冰岛北部陆架MD99-2275孔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硅藻数据进行研究发现,5000—3000aB.P.,冰岛北部陆架表层古海水温度逐渐上升,来自印明格暖流的北大西洋暖水对该区域的影响有所增强。自3000aB.P.以来,表层海水温度开始稳步下降,北大西洋暖水水团的影响逐步减弱,而来自东格陵兰寒流和东冰岛海流的极地冷水水团的影响显著加强。在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变冷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短期而显著的气候变冷事件,分别出现在3000—2600aB.P.,1300—1000aB.P.及600—200aB.P.。该中晚全新世古海洋环境记录与格陵兰冰芯(GSIP2)氧同位素气候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也与冰岛北部陆架其他海水温度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冰岛北部陆架区域海底地形的复杂性和海流分布的差异性,以及所采用研究方法的不同则导致该区域各古海水温度记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冉莉华蒋辉Karen luise KnudsenJón Eiríksson
关键词:硅藻主成分分析中晚全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