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C15005)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唐旭吴春艳陈义计小江李超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金华市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养分
  • 3篇水稻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水稻土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大麦
  • 1篇递归
  • 1篇定位施肥
  • 1篇养分平衡
  • 1篇养分现状
  • 1篇养分状况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含量
  • 1篇有效磷
  • 1篇有效态
  • 1篇施肥
  • 1篇土壤全氮

机构

  • 6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金华市农产品...

作者

  • 6篇唐旭
  • 5篇陈义
  • 5篇吴春艳
  • 4篇计小江
  • 3篇李超英
  • 3篇李艳
  • 2篇杨生茂
  • 2篇吕豪豪
  • 2篇刘玉学
  • 1篇张建明
  • 1篇杨祥龙
  • 1篇马义兵
  • 1篇李菊梅
  • 1篇贾生尧
  • 1篇李光

传媒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钾肥对旱季作物的增产贡献率高于水季,其中钾肥对大麦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平均为17.9%,比水稻的高36.1%。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不施肥的作物平均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钾量相当于相应平衡施肥的59.1%和58.3%。作物地上部吸钾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秸秆。其中大麦地上部吸钾量的81.7%来源于秸秆,水稻为74.2%—87.6%。旱季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低于水季。大麦生长期平均每年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为69.8%,比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分别低15.5%、19.7%和19.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大麦生长期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以每年1.6%的速率降低,但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20年定位试验后仍维持在80%以上。尽管施钾肥降低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但是年度间各施肥处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吸收1 kg钾素,大麦、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可生产籽粒平均为42.4、44.7、41.3和44.8 kg。每施入1 kg钾肥可生产籽粒分别为83.5、79.7、71.6和69.7 kg。旱季钾肥效率高于水季。在一年两熟轮作制中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为29.5%,而在一年三熟轮作制中,表观利用率�
唐旭计小江李超英吴春艳杨生茂刘玉学吕豪豪陈义
关键词:水稻大麦钾素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递归变量选择算法对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时,变量选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土壤样品之间的预测机制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当待测样品出现新的特征信息时,基于建模集选择的特征变量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代表待测样品的有效信息,继续采用原有特征变量建模就易导致预测误差增大。该研究采用递归变量选择方法在预测过程中递归更新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的特征变量,以保持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PLS),递归偏最小二乘法(RPLS)和不同递归变量选择方法,如:变量投影重要性与RPLS相结合(VIP-RPLS),VIP-RPL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与PLS相结合(UVE-PLS)对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效果。所用195份土壤样品来自浙江省文成县8个乡镇的农田。土壤样品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建模集包含120份样品,另一部分作为预测集包含75份样品。结果表明:VIP-RPLS建立的模型对于预测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取得了最优的结果,获得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与0.86,获得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6%与2.7%。说明VIP-RPLS通过不断更新模型的特征变量,能够捕获新加入到建模集样品的有效信息。相比于本研究中的其他方法,VIP-RPLS对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贾生尧唐旭杨祥龙李光张建明
关键词:土壤全氮有机质
东阳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东阳市1 691个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阳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35.1 mg·kg^-1,变幅为5.5-401.5 mg·kg^-1,处于偏上水平。根据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标准划分,东阳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和潜在缺乏状态的仅占6.8%,处于丰富和极丰富水平的〉55%。尤其是蔬菜田有效磷平均含量76.0 mg·kg^-1,甚至有的田块可达401.5 mg·kg^-1。
计小江吴晓燕李珊王芸陈义吴春艳李艳马婧妤唐旭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养分状况
大麦长期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平衡被引量:17
2013年
基于19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氮、磷、钾肥不同配施处理下,大麦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各养分含量,研究了大麦生长期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状况、肥料效率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平均每年大麦可从土壤和环境中吸收氮、磷和钾素44.5、10.7和52.5kghm-2;大麦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平均为17.3、3.48和4.18gkg1,秸秆中为4.85、0.64和17.50gkg1。所吸收的氮素和磷素分别有75.7%和83.5%被转运至籽粒中,但钾的转运率仅为18.8%。大麦生产单位籽粒所需的氮素和钾素相当,约为吸磷量的5~6倍。每生产1000kg籽粒,需要吸收氮素22.3kg、磷素4.0kg和钾素20.5kg。19年平均氮、磷和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9.0%、12.8%和71.8%,累积回收率为75.3%、63.6%和203.2%。在氮磷钾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年土壤氮素和磷素可盈余18.4kghm-2和6.9kghm-2,但是土壤钾素平均每年亏缺43.8kghm-2;这种基础养分供给处理可维持每年大麦产量2350kghm-2左右。
唐旭陈义吴春艳杨生茂刘玉学吕豪豪马义兵李菊梅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大麦籽粒产量平衡施肥
浙江稻田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2009年采集的浙江省260个稻田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分析,结合第2次土壤普查时土壤养分资料,探讨水稻土中微量养分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效钙和硫含量丰富,平均分别可达1 924.4和49.0 mg·kg-1,而60%的土壤缺镁,甚至还有1.54%的稻田有效镁含量低于50 mg·kg-1。土壤有效态铁、锰、铜和锌平均含量较高。与1984年的相比,经过连续耕种25年以后,土壤有效铜含量提高了7.05%,有效锌甚至提高了2倍多,但是有效铁和锰却分别降低了24.0%和20.4%。
计小江陈义吴春艳李超英李艳唐旭
关键词:水稻土中微量元素
浙江省稻田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对2009年浙江省260个水稻土养分含量的分析,并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土壤养分资料,探讨浙江省稻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5年种植,浙江稻田土壤pH明显下降,稻田在pH值5.51~6.50所占的比例由1984年的59.3%下降到2009年的22.3%。有机质同期降低了13.9%。土壤全氮整体水平较高,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大幅上升,比1984年提高了158.3%,尤其是〉20.0 mg·kg^-1的稻田所占的比例由1984年的5.3%上升到2009年的25.0%,约为25年前的5倍,但同期速效钾含量却降低了34.8%,稻田土壤缺钾现象十分普遍。
计小江陈义吴春艳李超英李艳唐旭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养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