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603011) 作品数:13 被引量:160 H指数:7 相关作者: 王军 林浩然 刘晓春 苏永全 何建国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 厦门大学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哈维氏弧菌Fla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3 2007年 哈维氏弧菌是水产病害中常见的致病菌.参照基因库上登录的弧菌鞭毛丝蛋白FlaA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哈维氏弧菌TS-628株的FlaA全基因,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中测序,经序列分析该基因全长1 140 bp,编码379个氨基酸.与基因库中其他弧菌的同源基因序列比较显示,哈氏弧菌FlaA基因与霍乱弧菌FlaA基因的同源性最高(79.5%),该基因编码的多肽缺乏半胱氨酸,并在N-,C-两端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中间区域的变异较大.对该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推测该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为40.6 kDa.在该基因末端加上一段编码Flag短肽的核苷酸序列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带哈氏弧菌鞭毛丝蛋白FlaA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FlaA-tag,为其DNA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庄轩 覃映雪 苏永全 王军 丁少雄关键词:哈维氏弧菌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三碘甲腺原氨酸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2006年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3显著加速了仔鱼卵黄囊的吸收,但对油球的吸收无影响。在孵化后第8天,0.01mg.L-1T3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的作用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孵化后24h内,消化道对T3不敏感,此后则变得敏感;0.01mg.L-1T3能提高仔鱼存活率。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消化道发育 三碘甲腺原氨酸 凡纳滨对虾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感染白斑综合症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人工感染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死亡率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当凡纳滨对虾感染10-3、10-4、10-5WSSV(每尾注射剂量0.1mL),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78±2.3)%,(21±1.4)%。当养殖在高(100尾/m3)、中(50尾/m3)和低密度组(25尾/m3)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1±2.7)%、(78±1.3)%、(63±1.9)%。在相同养殖密度下的凡纳滨对虾感染10-4WSSV,雌虾组和雄虾组15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7.3±1.83)%,(51±2.1)%(p<0.05),白天的死亡率比晚上的低,差异显著(p<0.05)。另外,凡纳滨对虾注射感染的死亡率与投喂感染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潘忠诚 潘忠诚 王芳宇 何建国 翁少萍 翁少萍 陈国良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WSSV 巢式PCR 死亡率 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8 2005年 将含有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神经坏死病毒(orange-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OGNNV)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ET32a_MC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经SDS_PAGE分析和Western_blot鉴定,证实了重组大肠杆菌融合表达了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提取的包涵体中融合蛋白含量占60%以上,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化度达90%以上。 陈晓艳 翁少萍 殷志新 何建国 HE Jian-guo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 原核表达 斜带石斑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 被引量:35 2004年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暗组在白天的群摄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光照组摄食强度小幅度增加,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09.9%;而黑暗组摄食强度则明显下降,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33.1%。综上所述,斜带石斑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的摄食与光照有着紧密的关系。 张海发 刘晓春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王宏东 欧春晖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仔鱼 摄食节律 日摄食量 昼夜节律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生长和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27 2007年 于2003-2004年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和摄食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8.5~31.0℃,盐度31.4~34.3条件下.初孵仔鱼经39d培育变态为幼鱼.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L=2.039 8e^0.076 7D;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65 8e^0.252 8D;全长(L/mm)和体质量(M/mg)的关系式为M=0.0065L^3.2573.对170尾仔、稚、幼鱼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摄食率达95.88%,饱食率达77.65%.饱食量(F/mg)与体质量(M/mg)呈直线相关,F=0.0433M—0.0039,大多数仔稚鱼在30min内可以饱食.仔鱼对轮虫的消化时间为1~2h,稚鱼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的消化时间分别为1.5~3h和2~4h.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仔鱼白天摄食、晚上不摄食,前期仔鱼在8:00和18:00摄食量较大,后期仔鱼在8:00和16:00摄食量较大,稚鱼昼夜均摄食,摄食高峰期出现在中午12:00. 谢仰杰 翁朝红 苏永全 王军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摄食 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海水鱼虾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由该菌引发的病害给世界各地的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但对其有效抗原的筛选或相关疫苗的研究报道相当少,对其病害的防治也尚无有效措施.本文以患病青石斑鱼分离到的病原菌哈维氏弧菌TS-628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它的鞭毛蛋白、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OMP),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检测这3种成分的抗原性.结果显示,鞭毛蛋白主要的免疫印迹带约有4条,其中435、2 ku为主要免疫反应显色带;OMP主要的免疫印迹带约有5条,其中43 ku为最主要免疫反应显色带,35、38、47和52 ku也具有较强的免疫显色反应.LPS没有检测到免疫印迹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将为灵敏检测哈维氏弧菌以及研制高效疫苗奠定基础. 覃映雪 王军 王世锋 鄢庆枇关键词:哈维氏弧菌 抗原性 鞭毛蛋白 脂多糖 外膜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被引量:6 2006年 用TaqMan探针技术设计探针和引物,建立了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主要因素Mg^2+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表明当Mg^2+浓度为3.0~3.5 mM,退火温度为58~59℃时可获得最佳的扩增和检测效果.应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NNV主衣壳蛋白基因组片段构建的噬菌体假病毒作为阳性质控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鞍带石斑鱼NNV的检测试验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 陈信忠 龚艳清 王军 苏永全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被引量:56 2006年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形态发育 甲状腺素对斜带石斑鱼仔鱼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9 2006年 用甲状腺素(Thyroxine,T4)处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仔鱼,研究T4对仔鱼变态的影响。仔鱼在变态前期和变态高峰期,用0.01mg·L-1T4处理7d后仔鱼完成变态,用0.10mg·L-1T4处理4d后仔鱼完成变态,用1.00mg·L-1T4处理3d后仔鱼完成变态,对照组仔鱼在实验期间未能完成变态。用0.01mg·L-1T4处理变态高峰期仔鱼其存活率明显提高和全长增长明显变慢,但对变态前期仔鱼无影响;用0.10和1.00mg·L-1T4处理变态前期和变态高峰期仔鱼,其存活率显著降低和全长增长明显变慢。结果表明,在变态高峰期用0.01mg·L-1T4处理仔鱼能加速它的变态并提高其存活率。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张海发 刘付永忠关键词:甲状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