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55)

作品数:17 被引量:697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根绪王军德王一博郭正刚吴青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冻土
  • 6篇土壤
  • 5篇青藏高原北部
  • 5篇黄河源区
  • 5篇草地
  • 4篇多年冻土
  • 4篇水分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4篇高寒草甸
  • 4篇草甸
  • 3篇冻土区
  • 3篇植被
  • 3篇生态
  • 3篇青藏
  • 3篇径流
  • 3篇高寒草地
  • 2篇冻土退化
  • 2篇多年冻土区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兰州大学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凉州区林业技...

作者

  • 14篇王根绪
  • 6篇吴青柏
  • 5篇王一博
  • 5篇郭正刚
  • 5篇王军德
  • 4篇李元寿
  • 3篇车骞
  • 3篇程国栋
  • 2篇沈永平
  • 2篇陈玲
  • 2篇姜秀娜
  • 1篇李元首
  • 1篇刘慧霞
  • 1篇程玉菲
  • 1篇刘时银
  • 1篇孙胜利
  • 1篇田明中
  • 1篇沈禹颖
  • 1篇孔福广
  • 1篇彭轩明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人民黄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文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青藏高原...

年份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下的黄河源区水资源预测被引量:18
2007年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气候波动和土地覆盖变化情景,模拟和预测未来水资源的变化。针对黄河源区特殊的下垫面条件,着重冰雪和冻土的水文过程调试,对模拟结果的评价显示,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水资源变化。不同情景下演算得出的水资源量数据可信,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模型结构以及参数的优化,模型在寒区水资源研究和管理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车骞王根绪孔福广陈玲姜秀娜
关键词:SWAT气候波动
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影响研究被引量:127
2003年
土地覆盖变化对流域水平衡的影响是流域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黄河源区两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与植被覆盖土壤的水分含量、入渗过程、蒸散发特征的测定,研究了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河源区的高寒草甸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尤其是2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随植被盖度呈二次抛物线性趋势增加;在保持其原有的植物建群和较高覆盖度时,土壤上层具有较高持水能力,降水通过表层向深层土壤的渗透速度缓慢,且具有较均匀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水源涵养功能明显;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后的高山草甸土壤趋于干燥,持水能力减弱,即使进行人工改良以后,土壤水分含量与持水能力也不会有明显改善.保护河源区原有高寒草甸草地对于河源区水文过程意义重大.
王根绪沈永平钱鞠王军德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
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6
2003年
黄河源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资料与以往资料的对比表明,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露头泉口下移,河谷区民井地下水位下降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泄出带下移.多年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了冷生隔水层的下移,从而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生态水位下降,包气带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使该区出现植被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湿地萎缩、鼠害猖獗、荒漠化加剧及黄河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彭轩明吴青柏田明中
关键词:黄河源区地下水位冻土退化生态环境
黄河源区径流时空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有关软件,选定径流过程中的显著性因子如上年降水量、汛期月降水量及上月降水量、地温等,分析了黄河源区径流的一般特点、统计特征以及径流与降水、地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径流的相关性较好,年降水量与径流过程的相关系数一般较大,说明地下水补给的作用显著;黄河沿以上地区径流 -降水的相关性较差,但与地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下垫面条件对径流调蓄的作用显著。
车骞王根绪孙胜利
关键词:径流地温降水下垫面黄河源区
人类工程活动对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融化层及其环境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修建青藏公路时的工程干扰带与非干扰带为对比,研究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环境及其融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带的融化层厚度比非干扰带要小,在非工程干扰带内,融化层厚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在工程干扰带内,融化层厚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无规律可循.植被类型对冻土融化层厚度的影响表现为:草原>灌丛>草甸.干扰带和非干扰带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格局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在海拔接近时,受植被状况的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温的影响表现为干扰带温度低于非干扰带温度.
郭正刚吴青柏牛富军
关键词:人类工程活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137)Cs示踪法研究青藏高原草甸土的土壤侵蚀被引量:30
2007年
运用137Cs示踪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的两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区的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坡顶部由于风蚀、冻融侵蚀和水蚀较强,致使侵蚀强于下部,除坡顶部外其他坡位侵蚀强度都符合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规律;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趋势,相关系数R2达到0.997以上。高寒草甸退化程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强。退化较强的草甸区的平均侵蚀模数是退化较弱区的2.23倍,最大侵蚀模数可达2960.22t/(km2.a)。
李元寿王根绪王军德王一博吴青柏
关键词:土壤侵蚀高寒草甸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冻土区冻土与植被的关系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4
2006年
选择高寒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生物生产力和土壤养分与组成结构等要素和冻土环境的冻土上限深度、冻土厚度和冻土地温等指标,分析了冻土环境与高寒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气温与冻土温度间的统计模型,建立了高寒生态系统对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模型.通过对青藏高原昆仑山-唐古拉山区域冻土环境要素在人类工程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影响强烈,随冻土上限深度增加,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和生物生产量均呈现较为显著递减趋势,并导致高寒草甸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指数形式下降,土壤表层砂砾石含量增加而显著粗砺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与冻土环境的关系相对微弱;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作用下的冻土环境变化导致该区域近15年间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分布面积锐减28.11%,高寒草甸生态分布面积减少了7.98%.在不同气温升高的情景下,未来50年,不同地貌单元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位于低山和平原区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将产生较显著的退化,从植被覆盖度和生物生产量两方面,定量给出了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不同典型地区和地貌单元的高寒生态系统变化特征.未来在工程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冻土环境保护措施,对高原冻土工程稳定性和维护高寒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根绪李元首吴青柏王一博
关键词:冻土环境统计关系青藏高原
长江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产流产沙效应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05年
在长江源区北麓河支流左冒西孔曲流域建立了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天然径流观测场, 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在相同坡度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 结果表明: 在典型高寒草甸草地30°坡面上, 相同降水条件下, 30% 覆盖度的场地的地表径流产出量明显大于覆盖度92%和68%两个场地, 同时产沙量也显著高于两个高盖度场地的, 平均单次降水形成的泥沙量是后两种情形的2~4倍, 由此造成地表侵蚀量平均为后两种情形的3~10倍; 但在相同降水条件下, 92%高盖度场地产生的径流量比68%盖度场地产生的径流量大, 产沙量刚好相反. 不同降水形态对于下垫面产流产沙过程也具有明显影响, 无论下垫面状况如何, 在几种降水形态中, 降雪融水的产流量最大, 产沙量最小. 人工模拟的结果表明, 对于覆盖度<68%的中、强度退化草地, 次降水量在3.5 mm时, 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径流和产沙效应. 当次降雨量达到7.2 mm, 降雨持续时间30 min, 覆盖度为30%、 68%和92%的25 m2场地分别形成2 885 mL、 2 450 mL和1 030 mL的径流量; 覆盖度<30%的退化草地泥沙含量明显高于高覆盖度的, 相同降水形成的平均泥沙含量高达2~7倍.
李元寿王根绪沈永平王军德王一博
关键词:植被覆盖产流产沙地表径流
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分析了青藏铁路冻土区段高寒生态系统主要分布类型及其变化背景,利用对青藏公路工程的类比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高寒生态系统对工程扰动的抗干扰能力和受损后的自然恢复能力,以及不同生态系统与冻土环境的相互关系。综合考虑干扰场地土壤环境、冻土条件以及不同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与恢复能力等要素,提出了评价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干扰度方法和定量评价模型,基于未来不同气候演变情境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耦合下冻土环境变化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结合青藏铁路施工方案,定量评价了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严重干扰施工地带对高寒草甸草地只有中等程度影响,影响区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将维持在50%以上,高寒草原区严重工程扰动地带除了局部有明显影响外,大部分地区只有中等至轻度影响;而中度与轻度工程扰动区域,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轻微。
王根绪吴青柏王一博郭正刚
关键词:高寒草地区段土壤环境高寒草甸轻度
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区草地植物多样性被引量:116
2004年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区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表明 :草地群落间丰富度指数差异不显著 ,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P<0 .0 5 )。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高山嵩草 (Kobresia pygmaea)草甸 <紫花针茅 (Stipa purpurea)草原 <矮嵩草 (K.humilis)草甸 <青藏苔草 (Carex moorcroftii)草甸 ,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高山嵩草草甸 <矮嵩草草甸 <紫花针茅草原<青藏苔草草甸。修路时破坏的矮嵩草草甸在次生恢复过程中 ,离公路 10 0 m处群落的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原生群落 ,而原生群落的多样性又大于 30 m和 5 0 m处群落的多样性。地上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伴随地下冻土退化过程表现为 ,以 1m2样方统计时 ,各个演替群落间的丰富度指数差异不显著 ,而以 10 0 m2样条统计时 ,高寒草甸和草原化草甸的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沼泽草甸和稀疏草原 (P<0 .0 5 ) ,但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在两种统计面积时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郭正刚王根绪沈禹颖程国栋
关键词: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冻土退化青藏公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