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0081)

作品数:7 被引量:118H指数:6
相关作者:严延生杨秀惠何爱华张红榕周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5篇肠道
  • 5篇肠道病毒
  • 2篇毒性
  • 2篇转录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脑炎
  • 2篇分子流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VP1基因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脑炎
  • 2篇肠道病毒71...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血清型
  • 1篇手足

机构

  • 7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龙岩市疾病预...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泉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福州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杨秀惠
  • 7篇严延生
  • 6篇何爱华
  • 4篇周勇
  • 4篇张红榕
  • 3篇许江阳
  • 3篇陈前进
  • 3篇潘伟毅
  • 2篇林其财
  • 1篇陈炜
  • 1篇何家鑫
  • 1篇姚栩
  • 1篇毛乃颖
  • 1篇沈晓娜
  • 1篇谢文煌
  • 1篇翁育伟
  • 1篇郑金凤
  • 1篇许文波
  • 1篇刘建忠
  • 1篇肖剑雄

传媒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病毒性脑炎病例中肠道病毒的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及流行型别分布,积累病原学诊断经验。[方法]采集2004至2007年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肠道病毒,RT-PCR诊断,组合血清中和试验与EV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246例标本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19.5%,病毒分离与RT-PCR检测总阳性率34.5%;流行/暴发病例分离阳性率(41.2%)高于一般住院病例(13.8%);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4.7%~2.5%)。分离到的均为埃坷病毒(echovirus,ECV),其中ECV30型占43.8%。RT-PCR诊断阳性率(49.0%)显著高于病毒分离率(28.9%)。[结论]病毒性脑炎中肠道病毒占比例高,ECV30为常见血清型;RT-PCR诊断敏感、快速,有实际应用价值。
杨秀惠严延生陈前进陈秋婷谢文煌何爱华张红榕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008年福建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流行的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 71)分离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2008年手足口病例(HFMD)EV 71分离株进行RT-PCR扩增全长VP1基因,测序并分析病毒遗传学特征。[结果]从福州、泉州及龙岩3地市散发的手足口病例中分离到8株EV 71,种系发生树显示2008年福建与阜阳分离株和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的病毒株均为C4亚型,至少分为4个谱系(lineages)。8株福建分离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4%-100%和99.3%-100%,与Genbank安徽阜阳的5株分离株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99.5%和96.4%-99.3%,其中福建株HF08-17、HS08-140与阜阳分离株同源性为99.2%-99.5%,为同一传播链上的病毒;福清市2分离株(HA08-68和HA08-69)以及长汀县3株(HA08-124,HS08-139和HS08-140)病毒间核苷酸差异性为2.1%-2.2%,说明同一地区存在不同传播链。[结论]2008年福建省EV 71分离株均属于C4亚型,C4亚型病毒在中国大陆具有多传播链、广泛快速传播的特点;福建省内存在亲缘关系较近的EV71多传播链病毒同时流行,应加强监测与分析。
杨秀惠严延生周勇陈前进姚栩刘建忠何爱华张红榕许江阳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学VP1基因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被引量:61
2007年
目的明确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其进行遗传性分析。方法收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以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应用RT-PCR及序列分析方法,从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直接扩增基因快速诊断为CAV16;8例病例中3例病毒分离阳性,应用RIVM肠道病毒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而应用CAV16特异性引物RT-PCR诊断均为阳性,35例密切接触者标本中10例病毒分离阳性,6例(60%)为CAV16,同时EV71诊断均为阴性;用病例的分离株病毒对5个病例双份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检测,其中3例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呈4倍及以上增长;CAV16的本研究分离株和来源于GenBank中参考株.基于衣壳蛋白VP1基因同时进行遗传性分析,显示本研究分离株间同源性达99.7%~99.9%,具有直接的流行病学联系,在遗传树图中位于C基因型下相对独立的一分支,与同属于C基因型其它参考株核苷酸差异性达4.1%~5.1%。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病毒分离与鉴定,既可快速又能准确鉴定引起本次手足口病暴发的病原为CAV16。
杨秀惠何家鑫严延生何爱华沈晓娜陈前进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16型手足口病病原诊断
应用共同抗原的多克隆与单克隆抗体进行肠道病毒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可能的共同抗原多克隆与单克隆抗体,用于早期诊断肠道病毒。方法RT-PCR扩增VPIN端122氨基酸这一可能的共同抗原基因片段,连接至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体外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活性鉴定后用电洗脱法进行纯化。纯化蛋白免疫昆明鼠获取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用饱和硫铵沉淀法进行纯化。纯化蛋白免疫BALB/c鼠,用杂交瘤技术进行单克隆抗体制备.并用ProteinA/G亲和柱进行纯化。制备的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肠道病毒。结果重组蛋白经Westernblot检测,能被国外商品化的肠道病毒组特异性的5-D8/1单克隆抗体、含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人血清与分别代表肠道病毒A、B、C三组的单型血清所识别。制备其相应的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与5-D8/1单克隆抗体同时应用同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29株(27型)福建分离株病毒抗原,显示:制备的多抗或单抗的检出率比5-D8/1单抗高约10%~40%。结论结合福建省当地株制备肠道病毒共同抗原的抗体检测变异较大的当地株,更具优势。
杨秀惠严延生潘伟毅
关键词:肠道病毒共同抗原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病原Echo30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特点及福建省近10年Echo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法获得病毒株,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或RT-PCR序列分析鉴定Echo30血清型,提取病毒RNA核酸,逆转录为cD-NA,分段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测定并分析扩增产物的序列。结果 2011年4月1日-6月2日,从福建省4个县(市)区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经鉴定均为Echo30;VP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泉州市安溪和德化两地流行株高度同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同福安和厦门流行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5%和100%)核苷酸差异约9%,3个位点氨基酸出现了变异。近10年福建省Echo30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011年泉州流行株并非由2005年当地流行株进化而来,而与2008年河南省分离株(HQ625646-Henan/04/2008)同源性最高;近10年福建省Echo30存在多基因型、多谱系的同时传播,并在2006年发现了两株第III新基因型病毒。结论造成2011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为Echo30,且至少存在两条不同传播链病毒同时流行。Echo30福建株呈多基因型、多谱系分布流行特点。
杨秀惠严延生翁育伟何爱华张红榕陈炜许江阳林其财周勇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ECHO30VP1基因分子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enterovrius 71,EV71)的感染性克隆,为研究EV71毒力基因及新型疫苗设计等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EV71FJ08149株全基因组,通过TA克隆组装进TOPO-XL-PCR载体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pFJ08149T5和pFJ08149T25。应用T7聚合酶系统在体外将线性化后全长cDNA克隆转录出RNA并转染RD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序列测定及免疫电镜等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RNA转染后72h观察到典型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拯救病毒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检测鉴定为EV71型,表明已成功构建了EV71感染性克隆。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出具有感染性的EV71全长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EV71的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杨秀惠严延生何爱华周勇张红榕潘伟毅许江阳林其财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克隆病毒拯救体外转录转染
福建省1996-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分型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1996-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检出病毒的型别分布及特点。方法用RD、HEp-2、L20B细胞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阳性分离株首先应用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3个型血清鉴定PV型别,PV3个型血清无法中和的病毒再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RIVM诊断组合血清进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型别鉴定,继而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序列测定与分析对仍无法定型的病毒株进行鉴定,最后对其中鉴定为非EV疑似腺病毒的标本及2株新血清型EV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形态学方面进行诊断。结果1996-2002年AFP病例中139例病毒分离阳性,其中46例检出PV疫苗相关株,占33.09%,以Ⅱ型为主,其余93例在最初鉴定为NPEV。在能重新扩增出病毒且仍鉴定为NPEV的57例阳性病例标本中,除5例经电镜形态学诊断为腺病毒外,其余52例均为NPEV,涵盖了25个血清型,并以埃柯病毒(ECV)为主(77.78%),常见的有ECV3.11-13型,柯萨奇A、B,各占11.11%、7.41%,同时发现2例新血清型NPEV。结论与无脊灰野病毒前相比,1996~2002年分离的病毒已从1992-1994年以PV为绝大多数转变为以NPEV为主,分离的PV从以Ⅰ型脊灰野病毒为主转变以PVⅡ型疫苗相关株为主。NPEV中血清型分布广泛,不同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及特点尚待进一步研究。
杨秀惠潘伟毅严延生郑金凤周勇何爱华肖剑雄毛乃颖许文波
关键词: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血清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