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5008)
- 作品数:36 被引量:163H指数:8
- 相关作者:徐国跃胡晨邵春明余慧娟程传伟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固化温度对低发射率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以环氧改性有机硅为基料、铝粉为填料,制备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研究固化温度对涂层综合性能(力学特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为180℃,制得的涂层能在保持低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涂层中填料与树脂基体形成的界面结合良好,呈致密膜状,基本实现了红外隐身涂层低发射率与工程应用性能的兼容。
- 丁儒雅徐国跃张伟钢郭丽秦锐
- 关键词:涂层红外发射率力学特性耐腐蚀性能
- 红外隐身技术用石蜡与MMA接枝改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使石蜡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接枝共聚。用红外和综合热重法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含量以及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高接枝率产物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3h,BPO以及单体的用量分别为0.1g和3ml时,接枝率最高。石蜡与MMA的接枝成功拓宽了石蜡的相变温度,其相变潜热最高可提高近50%。最后,分析了接枝共聚物分子结构与其相变温度和潜热的关系。
- 孙翠玲徐国跃
- 关键词:石蜡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红外光谱
- EDTA溶胶-凝胶法制备LSGM8282和LSGMF5及其性能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LSGM8282(La0.8Sr0.2Ga0.8-Mg0.2O3-δ)和LSGMF5(La0.8Sr0.2Ga0.8Mg0.15Fe0.05O3-δ),比较了LSGM8282和LSGMF5的比表面积、交流阻抗谱、电导率、密度、XRD和FT-IR等,研究了Fe掺杂对LSGM828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掺杂使LSGM8282离子的电导率由3.62×10-2S/cm提高到5.21×10-2S/cm,致密度由95.13%提高到97.93%。由此可见,Fe的掺杂使LS-GM8282的各种性能均得到一定提升,LSGMF5比LSGM8282更适合作中温SOFC电解质材料。
- 童鹏李澄李恒徐国跃
- 关键词:EDTA溶胶-凝胶LSGMFE掺杂
- 粘结剂与颜料相容性对红外涂层发射率的影响研究
- 2012年
-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为粘结剂,并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铜粉填料,制得具有不同发射率的红外涂层,对粘结剂的红外光谱、涂层中粘结剂与颜料的界面及涂层的发射率、微观形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PDM经接枝改性后,红外透明性基本不变;XPS分析表明EPDM-g-MAH中的极性基团可与金属材料形成配位键,增强了粘结剂与金属颜料间的相容性,降低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并着重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 邵春明王树华徐国跃
- 关键词:红外发射率粘结剂颜料相容性涂层
- 改性聚乙烯作为低红外辐射材料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采用正交实验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高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HDPE-g-MAH)。测试了改性聚合物的红外透明性、红外发射率(8~14μm)、相变潜热及其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DPE-g-MAH有较高的红外透明性;随着接枝率的增加,其发射率先减小后增大,涂膜力学性能先变好后变差,当接枝率为1.05%时,发射率最低为0.250,附着力为2级、铅笔硬度为5H;HDPE改性后相变潜热由141.5 J/g增大到202.8 J/g。根据极差分析得到了最优方案,制得的粘合剂可作为低红外发射率兼有控温功能的红外隐身材料。
- 邵春明徐国跃郭腾超余慧娟李凤雷
- 关键词:聚乙烯红外隐身发射率相变材料
- 聚氨酯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铝粉为主要填料,聚氨酯为粘合剂,制备了8~14μm波段发射率低至0.10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研究了基板处理、涂层厚度和固化温度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涂料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基板用偶联剂处理、涂层厚度为309m、热处理温度为80℃时,制得的涂层能在保持低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 陈慧敏徐国跃王雅君李九芬陈砚朋
- 关键词:红外发射率涂层力学性能铝粉聚氨酯
- 铜粉的改性及其在聚氨酯基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使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作为偶联剂,对铜粉(Cu)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研究了采用不同偶联剂浓度改性Cu粉时对50%Cu/聚氨酯(PU)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红外发射率、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硅烷偶联剂接枝于Cu粉表面。与未改性样品比较,适当硅烷偶联剂浓度改性的50%Cu/PU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仍然保持很低(0.1);涂层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附着力从2级增加到1级,铅笔硬度由4 H增加到6 H,两者均达到最高级;在保持涂层红外发射率不变的前提下,涂层耐碱、酸、盐时间分别从1、50、10 h改善到90、60、50 h;分析认为Cu粉的改性改善了其与聚氨酯界面的相容性及涂层致密性。
- 余慧娟徐国跃罗艳邵春明谭淑娟
- 关键词:铜粉偶联剂发射率耐腐蚀性能
- Cd_(1-x)Zn_xS三元系颜料红外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制备名义组成为Cd1-xZnxS三元系半导体颜料。利用X光衍射表征体系的结构,结果表明,最终实验产物均为纤锌矿结构。测试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3~5μm和8~14μm双波段红外发射率,研究Cd/Zn配比对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发射率随波长、配比及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机理。
- 顾冰芳徐国跃任菁罗艳蔡刚
- 关键词:混晶晶格振动红外光谱发射率
- 热处理对氧化铅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在不同温度下对氧化铅进行热处理,并对样品进行了XRD、红外光谱以及红外发射率方面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体结构产生转变,红外发射率先降低后升高,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最低(3~5μm波段为0.08,8~14μm波段为0.58)。经分析后认为热处理后氧化铅的发射率变化是由于其微观晶体结构转变产生的晶格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当氧化铅晶体结构致密、间隙率小时,红外发射率较低。
- 邵春明徐国跃申星梅胡晨余慧娟
- 关键词:氧化铅红外发射率
- 低红外发射率耐高温涂层的制备及机理
- 2011年
- 以漂浮态铝粉为填料,有机硅树脂作为粘合剂,制备了耐高温低红外发射率涂层。对填料的添加量、涂层的固化温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对填料及涂层进行了结构、形貌的表征,并测试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与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填料添加量为30%、400℃固化2h,涂层红外发射率(3~5μm,8~14μm)最低可达0.10~0.12,且涂层可在600℃条件下长时间使用。此外,分析认为涂层发射率的降低是消除粘合剂吸收及致密的片层连续结构两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新的涂层结构模型对低发射率机理进行了阐述。
- 郭腾超徐国跃陈砚朋胡晨王雅君
- 关键词:耐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