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7604)

作品数:9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周祖翼李家彪初凤友高金耀金翔龙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热结构
  • 2篇南海北部
  • 2篇海盆
  • 1篇大洋
  • 1篇大洋钻探
  • 1篇大洋钻探计划
  • 1篇低温热液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量
  • 1篇地层年龄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研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特征
  • 1篇地质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同济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周祖翼
  • 2篇初凤友
  • 2篇李家彪
  • 2篇宋海斌
  • 1篇宋金明
  • 1篇李学刚
  • 1篇王利
  • 1篇耿建华
  • 1篇金翔龙
  • 1篇张健
  • 1篇陈焕疆
  • 1篇李辉
  • 1篇李凤业
  • 1篇齐君
  • 1篇吴时国
  • 1篇雷吉江
  • 1篇杨风丽
  • 1篇汪集旸
  • 1篇高金耀
  • 1篇刘春秋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震带试验(SEIZE)被引量:3
2005年
对发震带试验计划(SEIZE)以及南海(Nankai)海槽的发震带钻探计划(NanTroSEIZE)进行了综述。SEIZE作为大陆边缘计划(MARGINS)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优先研究领域,重点对世界主要俯冲发震带进行研究。SEIZE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凸凹体的物理性质;②在地震周期里,应力、应变和孔隙流体成分随时间的变化;③在俯冲逆冲断层上,发震带上界和下界的确定;④引起海啸的发震带的特征;⑤大型逆冲带地震在物质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NanTroSEIZE将成为IODP第一个基于立管钻探的计划,也是科学大洋钻探历史上第一个分期实施的复合钻探计划;钻入发震带的复合钻探计划将最终验证关于发震带的各种假说。
王利周祖翼
关键词:俯冲带流体
Lost City低温热液场——一种新的海底热液活动类型被引量:8
2006年
综述了新近发现的海底热液活动的新类型——Lost City低温热液场。该低温热液场坐落于距洋中脊15km远的轴外洋底上,下伏的橄榄石经蛇纹石化反应所产生的热能是驱动该热液场的热源。低温热液场烟囱结构的矿物组分主要为方解石、文石和水镁石,热液流的温度为40~75℃.并以高pH值以及高氢、高甲烷含量为特征。Lost City低温热液场,为研究者们了解早期地球热液过程与它们所支撑的生命系统关系,探讨蛇纹石化、碳酸盐沉淀、微生物活动之间关系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钱江初于刚刘春秋雷吉江初凤友
关键词:热液硫化物LOST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的裂变径迹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对采自中国南方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的11个磷灰石样品和6个锆石样品进行了裂变径迹分析,所有磷灰石样品以及锆石样品SS-5、SW033、SW055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均小于样品的地层年龄,表明这些样品在沉积后所经历的埋藏温度曾经大于最大退火温度。样品Shw-1、SW027、SW025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大于样品的地层年龄,反映的是源区的锆石年龄。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的时间-温度历史模拟表明,十万大山地区的磷灰石样品基本反映了相同的低温段热演化史。各个样品在41~85Ma之间分别达到最大古地温值(介于98~175℃之间),此后各个样品的热演化史总体上呈冷却的趋势。自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各地普遍遭受了抬升剥蚀过程,估算的地层剥蚀量在2281~4484m之间。
周祖翼郭彤楼许长海杨风丽
关键词:十万大山盆地中生代地层地质意义裂变径迹分析地层年龄地层剥蚀量
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热结构被引量:20
2001年
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地热研究发现 ,各盆地深部温度结构和地壳热流在地表热流中所占比例不均一。其中 ,珠江口盆地地壳热流贡献小于 2 5% ,由陆向洋方向递减 ;莺歌海盆地中部地壳热流贡献小于 30 % ,向NE方向递增 ;北部湾盆地地壳热流贡献在 38%~ 42 %之间稳定变化。分析表明 ,此区各盆地热结构的不均一性与大陆架地壳减薄。
张健宋海斌
关键词:大陆架深部构造
南海北部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7
2000年
利用地热学和重力学,计算和分析了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流变特征。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缘带岩石圈存在分层变形的物理条件,上地壳温度比下地壳温度低150-300℃,而粘滞系数比下地壳高2-3个数量级,说明上壳脆性程度较高,下地壳塑性程度较高,陆缘带岩石圈之下地幔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带动北部大陆边缘向洋扩张、离散和断裂解体,在向洋离散过程中,由于上地壳温度低、粘滞性大,下地壳温度、粘滞性小,形成低粘滞通道,在新生代构造扩张活动中,岩石圈内出现分层变形,扩张的陆缘发生差异性块断运动、形成陆缘地堑系。
张健汪集旸
关键词:南海北部热结构
南海东部海盆晚期扩张的构造地貌研究被引量:35
2002年
东部海盆存在三组走向不同的北东向线性构造带,它们分布于黄岩海山链南、北两侧约350km宽的中央区内,是张性基底断裂在海底的反映.这三组构造带分别对应海盆三个扩张期:磁条带异常6c-6a(24~21Ma),6a~5e(21~19 Ma)和5e-5d(5c)(19~16 Ma).东部海盆扩张方式具有不稳定性、分段性及不对称性的特点.各扩张期内,线性构造走向呈连续变化,而各扩张期之间线性构造走向则均有3°~5°跃变,反映扩张方向存在渐变和突变的演化特点;与扩张同期的北西向转换断层,空间分布上呈由东向西逐步加密的特征,各段间北东向线性构造走向变化较大,反映扩张轴纵向延伸的分段性;在21 Ma(磁异常6a)前后,存在一次重要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从早期的30.54km/Ma增加到晚期的42.88km/Ma,对应基底断裂、沉积作用和火山活动等扩张特征的跃变;扩张不对称率普遍东部大于西部,扩张速率南侧明显大于北侧,导致海盆扩张具有东宽西窄的特点及较强的不对称性.
李家彪金翔龙高金耀
关键词:构造地貌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的古高程反演被引量:9
2004年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所达到的可能高程。16.2~19.6Ma前红河流域区海拔高度低于560m,16.2~11Ma前的隆升使高程升至860~950m。经过11~5.3Ma前的剥蚀夷平后,海拔高度降为800m。距今5.3~1.6Ma前的快速隆升,使海拔高度曾达到2600~2725m,隆升幅度达1800~1925m,滇西高原形成。近1.6Ma以来则主要是剥蚀削低,海拔高度从2560m降为2300m。中新世以来红河流域区被剥蚀掉约3900m。
王国芝初凤友王成善
关键词:滇西莺歌海盆地
菲律宾海钱洲深海峡谷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作者研究了钱洲深海峡谷柱状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它们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大多数化学元素随岩芯深度的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且元素明显的分为两组 :Ca,Sr组和Al,Fe,Ti,Mg,Ni,V ,Co ,Li,Rb组 ,该区的物质来源为多源的 ,即生物来源、陆源和火山源。
李凤业李学刚吴时国宋金明齐君
关键词:化学元素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温度与热流结构的不均一性
<正>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华南大陆和南海海盆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带,位于此过渡带上的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是我国具有巨大潜力的海上含油气区.油气区有机质演化受控于盆地热结构和热体制,盆地地热条件不但决定着...
张健宋海斌
文献传递
台湾岛南部海域的前碰撞构造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16
2007年
在2001年进行了一次从南海跨越吕宋岛弧到西菲律宾海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获得了一条高质量深反射地震剖面.以此地震剖面的解释为基础,结合重磁数据的正反演,系统分析了台湾岛南部海域的区域构造地球物理学特征,特别是相邻块体之间碰撞拼接前的构造关系以及不同块体的构造属性,以帮助更好地认识形成台湾岛造山带的早期弧陆碰撞过程.马尼拉增生楔的组成及自西向东的递进变形表明南海的俯冲经历过多个次级俯冲活跃阶段.北吕宋海槽内存在活跃的前碰撞地壳缩短过程,导致地层倾角产生6°~13°的倾斜,但是由地层倾斜而造成的缩短量只占区域总缩短量的很小的一部分.吕宋岛弧的东翼比岛弧的其他部分显得更为活跃,在东翼的弧内盆地内存在活动断裂与褶皱作用.磁反演结果表明吕宋岛弧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过程,造成磁性横向不均一性.布格重力异常及重力正反演结果显示花东海盆具有明显高于南海和吕宋岛弧的地壳和上地幔密度,且与南海北部之间存在较大的海底深度差异,表明花东海盆与南海北部不可能如前人认为的在整体或部分上曾经属于同一个洋壳.加瓜海脊作为一片隆升的洋壳,可能由早期菲律宾海板块在加瓜海脊东侧短暂的西北向俯冲有关.所有证据表明台湾岛南部海域正在进行多块体的拼接,为一大陆增长的典型地区.
李春峰周祖翼李家彪陈焕疆耿建华李辉
关键词:构造楔布格重力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