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10059)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陆卫明李红赵述颖曹芳刘利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
  • 4篇传统文化
  • 2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征
  • 1篇蕴涵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文化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社会建设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心理
  • 1篇视域
  • 1篇主义
  • 1篇文化背景
  • 1篇文化精神
  • 1篇五四运动
  • 1篇先进知识分子
  • 1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湖北省社会科...

作者

  • 4篇陆卫明
  • 2篇李红
  • 1篇李倩
  • 1篇刘利
  • 1篇曹芳
  • 1篇赵述颖

传媒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陆卫明李红
关键词:文化精神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模式论
2012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与世界其他几种文化相比较,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这种文化不仅具有根深蒂固的、超稳定性的内在结构,而且它对外来文化又有着一种极大的宽容性。这种内在结构以中庸思想为核心,以和谐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审美心理模式表现为对称与偶数、制欲意识、天人合一。而在审美心理上则表现为经验性、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的显著特点。
刘利李倩
关键词:传统文化视域审美心理心理特征
论毛泽东的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历史学、历史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于政治文化视角,从个性因素出发,深入阐析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需要权威,个性魅力型权威具有双重效应,个人魅力型权威需要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陆卫明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文化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背景被引量:2
2014年
近20年来,多数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向来强调其"新"的一面,至于它和传统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之外,其余便很少涉及。其实,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接受上。如果没有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历史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卫明曹芳
关键词:五四运动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和谐思想的传统蕴涵及其现代诠释被引量:3
2013年
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强国战略起着基础性作用;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它是贯通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古典系统论思想和宇宙图式,包括太和、心和、家和、人和、政和、协和万邦等宏富内容及价值准则,是中国文明历经几千年曲折发展而从未中断的重要的文化奥秘;认为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该建立在对传统和合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诠释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挖掘与阐发传统和谐精神的深刻底蕴及思想价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普遍和谐"的价值趋向,二是"和而不同"的价值准则,三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法则。
陆卫明李红赵述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