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806)

作品数:10 被引量:158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群王海燕王栋徐岩聂尧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香型
  • 5篇香型白酒
  • 5篇酱香
  • 5篇发酵
  • 5篇白酒
  • 4篇酵母
  • 4篇酱香型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酱香型白酒
  • 2篇地衣
  • 2篇地衣芽孢杆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清香型
  • 2篇清香型白酒
  • 2篇杆菌
  • 2篇白酒发酵
  • 2篇大曲

机构

  • 8篇江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吴群
  • 2篇徐岩
  • 2篇王栋
  • 2篇王海燕
  • 1篇陈良强
  • 1篇聂尧
  • 1篇凌杰
  • 1篇郝飞
  • 1篇王薇
  • 1篇范文来
  • 1篇陈笔
  • 1篇杜海

传媒

  • 8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温大曲中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3963)的耐高温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高温大曲的使用是中国酱香型白酒酿造的特征之一,耐高温的细菌是高温大曲中重要的优势功能菌,它们对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高温大曲中细菌的耐高温特征对于认识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特征具有一定的作用。【方法】本文以中国白酒高温大曲中筛选获得的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功能细菌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GMCC 3963为对象,测定其耐高温特征,并首次通过细胞形态学的分析,以及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应用系统研究了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的耐高温机制。【结果】地衣芽胞杆菌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能够耐受55℃高温生长。在高温条件下,该菌仍具有较旺盛的代谢生长能力,且产生大量荚膜,同时大量I类热休克蛋白基因以及聚谷氨酸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在高温下,I类热休克蛋白以及以聚谷氨酸为主要成分的荚膜大量产生,对功能细菌耐高温具有重要的作用。该结果首次从分子水平认识了中国白酒酿造微生物的耐高温特征,丰富了白酒酿造微生物学的科学理论。
吴群徐岩
关键词:大曲耐高温热休克蛋白荚膜
产酱香地衣芽孢杆菌CGMCC 3963耐受特征及基于转录组学的耐受机制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是茅台酒高温大曲中能产酱香风味物质的主要微生物,对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重要价值。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环境具有高渗、高温、酸性、高乙醇胁迫等特征,研究产酱香地衣芽孢杆菌在环境胁迫下的耐受特征有利于认识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特征。【方法】以一株产酱香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3963)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耐渗、耐酸、耐乙醇特征,并从比较转录组学角度系统分析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的耐受机制。【结果】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在15%的KCl、15%的Na Cl、p H 4.0的酸性环境或6%乙醇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不产酱香的模式菌株B.licheniformis ATCC 14580。转录组比较分析显示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中一系列与耐受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差异。【结论】来源于酿造环境的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耐受能力强于B.licheniformis ATCC 14580,一系列与耐受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差异。编码脯氨酸和甜菜碱等溶质转运、离子外排、钾离子通道蛋白等基因的差异表达,使得高渗胁迫下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生长明显优于B.licheniformis ATCC 14580;编码II类热休克蛋白、乙醇脱氢酶、氧化应激、p H动态平衡等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在提高菌株耐受酸性环境能力上起了重要作用;II类及III类热休克基因的高表达对B.licheniformis CGMCC 3963耐乙醇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彭素琴吴群徐岩
关键词:酱香地衣芽孢杆菌耐受机制转录组学
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酵母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探索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酵母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科学认识白酒酿造的过程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WL鉴别培养基和26S rRNA D1/D2序列分析方法对清香型白酒3种典型大曲和酒醅发酵过程的酵母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从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共鉴定出10种酵母,分别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ssatchenkia orientalis、Pichia anomala、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Pichia fermentans、Trichosporon asahii、Hanseniaspora osmophila、Pichia farinosa、Pichia membranifaciens和Clavispora lusitaniae。其中T.asahii、C.lusitaniae、H.osmophila、P.membranifaciens、P.farinose和P.fermentans为首次从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分离获得的酵母种类。考察3种典型大曲(清茬、红心、后火曲)和大茬、二茬酒醅发酵过程的酵母种群结构变化规律显示,3种大曲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种S.fibuligera,但三者酵母结构组成差异较大,且清茬曲含有最多的酵母数量和种类。酒醅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种群结构与3种大曲均明显不同,大茬和二茬酒醅酵母结构也不同,两种酒醅发酵后期的优势酵母均为S.cerevisiae,而发酵前期优势酵母则分别是H.osmophila和P.membranifaciens。【结论】深入研究了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对认识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和群体微生物的发酵机制,以及丰富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王薇吴群徐岩
关键词:清香型白酒酵母种群结构
荧光定量PCR法定量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产土味素的链霉菌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荧光定量PCR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在定量复杂环境中微生物数量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固态白酒发酵过程产土味素链霉菌进行定量分析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通过优化大曲和酒醅中微生物基因组提取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大曲和酒醅两种基质条件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进行验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大曲和酒醅中产土味素链霉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大曲中产土味素链霉菌数量在105数量级,并且清茬曲中此类链霉菌数量最高。酒醅发酵起始阶段产土味素链霉菌数量在104数量级,而后随着发酵的不断进行,酒醅中此类链霉菌数量有所减少。【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对白酒固态发酵过程中产土味素链霉菌准确进行定量分析,对采用此方法定量其他微生物具有借鉴意义。
路虎杜海徐岩杜小威王栋
关键词:大曲酒醅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酒发酵过程中Aspergillus tubingensis生物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霉菌在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过程中霉菌生物量的变化,本实验以白酒酿造中常用的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为例,建立一套快速准确定量塔宾曲霉生物量的方法。【方法】优化从酒醅中提取基因组的方法,设计和验证专一性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应用于白酒发酵过程中塔宾曲霉生物量的检测。【结果】用原位机械破碎法提取酒醅中总基因组,其DNA的浓度能够达到1.060×105 ng/g酒醅;同时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测定固态基质中霉菌生物量的方法,并应用于白酒生产(制曲、堆积发酵和窖池发酵过程)中塔宾曲霉生物量的定量。【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固态基质中霉菌的生物量,且检测限较低,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陈笔吴群徐岩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固态发酵生物量
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为认识乳酸菌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比较了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的演变规律。并利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进一步确定酱香型白酒发酵中的主要乳酸菌种。【结果】DGGE图谱表明,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乳酸菌种是乳杆菌。但两种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组成及动态变化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清香型白酒酒醅中Lactobacillus fuchuensis是优势菌种,而酱香型白酒发酵中检测到多种含量较高的乳酸菌种。利用MRS培养基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共筛选获得5种乳酸菌种。通过两种方法,确定Lactobacillus homohiochii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含量最高的乳酸菌【。结论】深入研究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对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白酒酿造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乳酸菌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吴莉莉王海燕徐岩王栋
关键词:酱香型清香型乳酸菌MRS培养基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为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群体微生物的发酵过程,研究了酱香型白酒酿造中重要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通过地衣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共培养体系的构建,认识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酿酒酵母产生抑制物的分子量,耐热性及对蛋白酶敏感性等特性。【结果】研究表明,酿酒酵母发酵造成的酸性环境以及某些代谢物质能够抑制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这些物质分子量大于10 kD,对热和蛋白酶敏感。【结论】白酒酿造中酿酒酵母通过产酸以及大分子的蛋白质类物质对地衣芽孢杆菌生长形成抑制,该研究促进了对白酒酿造群体微生物发酵过程的解析。
凌杰吴群徐岩范文来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
酱香型白酒低产杂醇油粟酒裂殖酵母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以TTC培养基和乳酸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筛选,从酱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获得一株低产杂醇油的酒精酵母MT-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鉴定。所筛选得到菌株MT-14鉴定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保藏编号为CGMCC4744。该菌具有耐高温、乙醇及酸的性能,且支链氨基酸对菌株产杂醇油水平几乎没有影响。该菌产乙醇能力与酱香型白酒生产中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能力持平,而产异丁醇、异戊醇浓度分别只有Sch.pombe ATCC16979的51.0%和53.4%。该菌株可以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
陈良强吴群徐岩
关键词:粟酒裂殖酵母乙醇杂醇油功能特性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发酵中酵母群落结构及其对风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55
2014年
【目的】研究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结构,及其对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技术分别对产量、酒质较高的第五轮次和较低的第七轮次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酒醅中的代谢组分,初步分析了酵母群落对酱香型白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用DGGE方法从酒醅中的检测到Issatchenkia orientalis、Torulaspora delbrueckii、Pichia galeiformis、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Galactomyces geotrichum、Trichosporon asahii、Zygosaccharomyces baili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Pichia fabianii等9种含量丰富的酵母,其中G.geotrichum和S.cerevisiae是第五轮的优势酵母,而第七轮的优势酵母增加了I.orientalis和Z.bailii两种酵母,且Sc.pombe未检测到。第七轮发酵过程中5种酵母在发酵后期衰亡明显,第五轮酵母群落结构相对更稳定;发酵前期第五轮酵母总量是第七轮的2–5倍,而发酵结束时第五轮乙醇含量达到第七轮次的2.45倍。酒醅中挥发性风味组分种类丰富,第五轮中酯类等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第七轮,有机酸和杂醇油含量低于第七轮。【结论】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较丰富,酵母菌群结构变化对白酒产量及品质影响明显,这为酱香型白酒酿造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邵明凯王海燕徐岩聂尧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风味组分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生产乙偶姻的pH调控策略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为了提高Bacillus subtilis CCTCC M 208157发酵生产乙偶姻的效率。【方法】在7 L发酵罐水平上考察不同pH条件对菌株生长及乙偶姻合成的影响。【结果】pH对菌株合成乙偶姻有显著影响,pH 4.5有利于细胞合成乙偶姻,但是延迟期较长;pH 5.5时菌株生长较快,但乙偶姻的产量偏低。因此提出了两阶段pH控制策略:发酵前期(0 16 h),控制pH 5.5;发酵中后期(16 72 h),控制pH 4.5。【结论】通过此策略,菌株合成乙偶姻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乙偶姻的产量、产率和生产强度分别为32.7 g/L、0.41 g/g和0.91 g/(L.h),分别比初始发酵条件下提高了41%、42%和69%。
郝飞吴群徐岩
关键词:乙偶姻枯草芽孢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