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865)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林少芬唐仕波田景毅罗燕李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血管
  • 4篇细胞
  • 3篇视网膜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色素上皮
  • 2篇上皮
  • 2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视网膜血管内...
  • 2篇视网膜血管内...
  • 2篇细胞培养
  • 2篇小鼠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1篇冻存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形态学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7篇林少芬
  • 6篇唐仕波
  • 4篇田景毅
  • 4篇罗燕
  • 3篇李涛
  • 3篇毛羽翔
  • 2篇曾美珍
  • 2篇胡洁
  • 2篇郭凯
  • 2篇孙伟
  • 1篇李士清
  • 1篇王菁
  • 1篇郑健樑
  • 1篇谢满云
  • 1篇蔡萌
  • 1篇陈晓云
  • 1篇田蓉
  • 1篇李静
  • 1篇胡昕倩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l glia subtypes in vitro
2013年
AIMTo examin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gen expression patterns of cultured human retinal glia to define novel subtypes.
Shao-Fen LinYu-Xiang MaoBin LiWei SunShi-Bo Tang
关键词:RETINAGLIA
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基因shRNA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2012年
目的:构建靶向人白细胞源性精氨酸氨肽酶(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有效抑制LRAP基因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人LRAP基因shRNA的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RNAT-H1.1/Adeno得到3个重组穿梭质粒。将重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AD-1中进行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表达质粒,并在293a细胞中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经扩增和滴度测定后感染原代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LRA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得到沉默效率最高的LRAP shRNA重组腺病毒,并应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经RNA干扰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LRAP shR-NA重组穿梭质粒和表达质粒的插入序列正确。收获病毒后的PCR证实重组腺病毒颗粒包装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得到具有最大沉默效率的重组腺病毒,其沉默效率达到约79%。Western blot法证实经RNA干扰后,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LRAP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LRAP基因的shRNA重组腺病毒,可有效抑制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LRAP基因的表达。
曾美珍罗燕林少芬陈晓云田景毅唐仕波
关键词:SHRNA重组腺病毒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眶后注射观察鼠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客观有效地评价视网膜的血管情况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防治研究的关键。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是评价C57BL/6J小鼠视网膜血管的新方法,但目前少有关于此方法是否适合于其他小鼠及大鼠研究的报道。目的评估用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观察实验常用鼠种视网膜血管的可行性,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SPF级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SD大鼠、Wistar大鼠各12只,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动物右眼眶后注射9ml/kgFITC—dextran溶液,对照组右眼眶后注射等体积PBS溶液。注射10S后大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以颈椎脱臼法处死,摘取双侧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行双侧眼球后组织以及视网膜铺片检查。结果C57BL/6J小鼠、昆明小鼠实验组双眼均可以观察到FITC—dextran绿色荧光标识的视网膜血管,但对照组各眼均观察不到视网膜血管形态;SD大鼠、Wistar大鼠实验组及对照组受检眼在荧光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FITC—dextran标识的视网膜血管。小鼠、大鼠实验组右眼均可见由FITC—dextran浸染的绿色球后组织,而左眼球后组织均未见荧光。结论FITC—dextran眶后注射法适合于观察小鼠的视网膜血管,不适于观察大鼠的视网膜血管。
郭凯李士清李静蔡萌李涛田景毅林少芬罗燕唐仕波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小鼠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冻存和复苏方法改进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优化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原代培养、冻存和复苏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为研究RPE的功能和治疗有关眼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0.25%胰酶+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次消化分离细胞并进行传代,以0.125%胰酶进行传代,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角蛋白与S100表达鉴定RPE。利用-80℃冰箱对细胞冻存,复苏后观察细胞活性。结果 RPE体外生长旺盛、1 h贴壁。初期为圆型,胞壁内充满黑色色素,传代后细胞呈圆型、不规则形,细胞透亮。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与S100均呈强阳性,证实培养的是RPE细胞,所获细胞纯度100%。冻存细胞复苏后生长旺盛,细胞形态与复苏前相比无区别。结论二次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细胞数量多,能成功建立RPE的体外培养模式,用-80℃冻存RPE的方法简便,成本低,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形态不受影响,是目前较理想的RPE细胞保存方法。
林少芬毛羽翔郑健樑胡洁唐仕波
关键词:色素上皮细胞培养技术复苏术
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在眼底病临床检查中的应用对比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Sepctralis HRA+OCT)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Stratus OCT)检测眼底病黄斑部病变获取满意图像的结果,验证HRA+OCT技术分辨率进一步提高,量化诊断指标更为突出。方法用HRA+OCT与Stratus OCT对100例不同病种的眼病患者进行黄斑部水平径线、垂直径线和不同角度的线性扫描,并对患者做初次检查相同参数随访(对比)检查,扫描过程中做好患者配合工作的指导。结果图像清晰,对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意义,HRA+OCT将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图像数据资料。结论 HRA+OCT比Stratus OCT获取扫描结果更精确,扫描速度、分辨率、扫描深度进一步提高,对临床诊治有更大的指导帮助。
林少芬毛羽翔胡洁罗燕唐仕波
关键词:眼底
改良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优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已成功培养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进一步简化其方法并达到获取量大而纯的细胞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基础。目的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收获量大且纯度高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并对目标细胞的抗原表达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中常用的两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利用正常人角膜移植供体眼球分离视网膜组织,采用质量分数2%胰蛋白酶和质量分数0.133%胶原酶I用二步消化法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传统培养方法中采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的基础上,添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一B(13-ECGF)和肝素钠,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皿用纤维黏连蛋白(FN)包被以促进培养细胞的贴壁。观察收获的目标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活体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目标细胞的生长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Ⅷ因子、CD31、CD34在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目标细胞。结果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二步消化法可成功获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72h贴壁,第9~10天细胞达到融合状态,呈铺路石样。常规组织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呈鲜亮蓝色,细胞质呈淡红色。培养的细胞对Ⅷ因子、CD31、CD34相关抗原表达呈阳性反应。结果显示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均有CD31、CD34同时表达,但其阳性染色程度低于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反应,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VECs)与人血管内皮细胞相同。结论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消化法的基础上用含10%优质胎牛血清的人内皮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和肝素钠,并用FN包被培养皿进行体外培�
毛羽翔林少芬曾美珍田景毅唐仕波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鉴定
FFA及OCT对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活体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背景 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是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往主要用离体眼球进行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可活体观察眼底,但目前FFA和OCT联合用于DR模型的观察尚未报道. 目的 将FFA和OCT联合用于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的眼底检查,动态观察糖尿病模型早期阶段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溶于柠檬酸钠溶液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柠檬酸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成功后第4、8、12周在大鼠全身麻醉状态下采用FFA联合Spectralis HRA+OCT(SD-OCT)动态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左眼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情况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FFA检查时大鼠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20%荧光素钠(0.012 ml/g)并快速观察视盘及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视网膜共9个方位的视网膜血管情况,OCT检查时测量距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2个视盘直径(DD)处的视网膜厚度.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视网膜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FA检查结果显示,大鼠的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走行呈放射状.荧光素钠注射后60 s背景荧光消失,需重复注射.至造模成功后12周,各组大鼠视网膜均未发现荧光素渗漏.OCT结果显示,正常SD大鼠的OCT图像与人类相似,共分为十层,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距视盘2 DD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方向视网膜厚度及内外界膜间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周、8周,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的视�
孙伟林少芬李涛田蓉胡昕倩谢满云王菁唐仕波
关键词:毛细血管通透性荧光素血管造影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样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在体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背景 目前,干细胞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体外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但由于取材困难,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MSCs有类似的特性且容易获取,但人ADSCs能够诱导分化为RPE细胞的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 评估人ADSCs向RPE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接种于6孔板进行培养,12h后于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50 μmol/L牛磺酸和5×10-7 mol/L视黄酸进行诱导,常规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PE细胞标志物Pan细胞角蛋白(Pan-C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细胞膜示踪剂PKH26标记法示踪诱导细胞,将诱导后的RPE样细胞悬液lμl注入6只BALB/c裸鼠的右眼玻璃体腔,另6只裸鼠玻璃体内注射等容量PBS.于注射后1个月摘取实验动物右眼眼球,各组中3只眼球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另3只眼球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玻璃体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估诱导细胞在体应用的安全性. 结果 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ADSCs呈细长多角形,生长良好.对照组细胞Pan-CK表达缺失,而诱导细胞的细胞膜Pan-CK表达阳性,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经PKH26标记后细胞膜呈红色荧光.诱导的细胞悬液于裸鼠玻璃体内注射后1个月,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诱导细胞位于视网膜表面,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排列清晰;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细胞膜完整,线粒体结构正常,染色质均匀. 结论 人ADSCs体外诱导后可分化为RPE样细胞,PKH26可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细胞示踪,分化的细胞玻璃体腔注射后短期内未发现视网膜的不良反应。
郭凯罗燕李涛田景毅孙伟林少芬唐仕波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BALB/C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