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2006331282)

作品数:9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刚迟广明刘伟赵丽辉杨小朋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脑瘫
  • 3篇神经干细胞移...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细胞移植
  • 3篇脑性
  • 2篇新生乳鼠
  • 2篇血性
  • 2篇乳鼠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脑病
  • 2篇脑性瘫
  • 2篇脑性瘫痪

机构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7篇陈刚
  • 4篇迟广明
  • 3篇刘伟
  • 2篇温林豹
  • 2篇孙振柱
  • 2篇杨小朋
  • 2篇赵丽辉
  • 1篇徐奕鹏
  • 1篇张志友
  • 1篇王向野
  • 1篇李江
  • 1篇李建新
  • 1篇朱沂
  • 1篇魏雁
  • 1篇张诚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神经营养因子3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与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单纯脑瘫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T-3联合NSCs移植组。取新生24 h的Wistnr大鼠脑皮质NSCs进行培养、鉴定。选出生7 d的Wistar大鼠制备HIBD动物模型。3 d后行损伤侧侧脑室移植。移植3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后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新生大鼠脑皮层可成功培养出NSCs,并表达NSCs的标志物神经巢蛋白(Nestin),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电生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脑瘫组3.844±1.217 mV,移植组5.218±1.976 mV,NT-3联合NSC组7.512±2.152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潜伏期:脑瘫组5.729±0.755 ms,移植组5.197±0.709 ms,NT-3联合NSC组4.638±0.72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脑瘫组脑室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可见多个不规则囊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脑室旁正常组织结构有所恢复,囊变少见,NT-3移植组组织结构恢复更好。结论 NT-3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瘫的有效办法。
张志友王向野陈刚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3
脑瘫治疗的现状被引量:39
2007年
脑性瘫痪是造成儿童期身体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且终生存在,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脑瘫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康复及其他治疗;脑瘫总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及时、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手术、药物及其他治疗只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或作为补充手段,不能替代康复训练。
刘伟陈刚迟广明
关键词:脑性瘫痪
脑瘫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前,脑瘫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能够成功有效的建立脑瘫动物模型就会为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及治疗手段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脑瘫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鉴定方法,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王向野杨小朋陈刚
关键词:脑瘫动物模型
脑瘫的外科治疗前景被引量:11
2009年
脑性瘫痪是造成儿童期身体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且终生存在,其发病机制尚在探索中,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脑瘫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的外科治疗方法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矫形手术、立体定向脑苍白球毁损术、颈部去交感神经术及其他治疗。在外科治疗基础上的康复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温林豹陈刚迟广明
关键词:脑瘫外科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康复
缺氧缺血对新生乳鼠脑组织的损伤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对新生乳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70只健康7日龄Wistar新生乳鼠,结扎后离断左侧颈总动脉,置于37.0℃、8%O2+92%N2缺氧箱2h后取出,分别于7d、14d、30d处死取脑,HE染色、免疫组化、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HE染色:7d后结扎侧脑室周围可见神经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肿胀,炎细胞浸润;30d结扎侧脑室周围多个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结扎侧脑室周围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细胞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部分染色包绕囊腔,局部染色聚集;电镜:7d可见细胞形态尚规则、水肿,双层结构不清,部分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核染色质浓缩;30d可见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膜破损,核内容物外溢。结论新生乳鼠一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缺氧的方法可造成结扎侧脑室周围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软化灶形成。
温林豹刘伟陈刚赵丽辉杨小朋孙振柱迟广明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被广泛关注。目的:文章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分化及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做一简要的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1/2011-03关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分化"或"Endogenousneuralstemcells;Spinalcordinjury;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34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避免了免疫排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在成年个体中也存在。大部分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神经元,但通过对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可以是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发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张诚陈刚
关键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元分化
神经干细胞工程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随着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技术日渐成熟和深入,许多研究者对神经干细胞进行人工改造,产生了工程化的神经干细胞,如可示踪的神经干细胞、有治疗基因的神经干细胞、把神经干细胞改造成永生化的神经干细胞。文章对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及近年来神经干细胞工程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魏雁陈刚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工程化基因治疗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及所存在的问题被引量:7
2009年
脑性瘫痪是儿童时期最常见且终生存在的运动性残疾,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治疗此类疾病带来了希望。近两年国内外出现有关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的报道,这给脑性瘫痪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阐述了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干细胞机制,并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有效应用,为神经干细胞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但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还存在一些问题:移植仍然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快速增殖;如何实现神经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如何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以后患儿的改善情况,移植时机,移植量,移植部位,移植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均有待于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共同研究和探讨。
徐奕鹏陈刚迟广明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神经干细胞
构建新生乳鼠脑性瘫痪模型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5
2008年
背景:脑性瘫痪动物模型制备是否成功目前主要通过生物学行为和组织病理学的检验。目的:建立新生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性瘫痪模型,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组织病理学检测其模型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0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出生7d的清洁级健康Wistar幼鼠24只。方法:24只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幼鼠结扎右颈总动脉结合体积分数为0.08的氧气、体积分数为0.92的氮气缺氧环境的方法制作幼鼠脑瘫模型。对照组仅切开幼鼠颈部皮肤后缝合皮肤伤口,未置于缺氧环境。主要观察指标:于生后4,8周,采用足印步态重复间距试验、平衡木试验检测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行为学评价。生后4周,行为学检测后,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鼠的后肢运动诱发电位。出生后4周取鼠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实验鼠患侧的足印步态重复间距和平衡木通过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后4周模型组实验鼠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患侧脑室周围细胞排列紊乱,局部囊性变和炎性细胞聚积;患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结论:应用一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缺氧的方法制作幼鼠脑瘫模型稳定、可靠。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测对脑性瘫痪动物模型的鉴定提供了更客观、定量的指标。
陈刚李江刘伟李建新赵丽辉杨小朋朱沂孙振柱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瘫运动诱发电位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