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7005966)

作品数:7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柳国胜徐婧刘海英王志军罗瑶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早产
  • 4篇早产儿
  • 4篇产儿
  • 3篇喂养不耐受
  • 3篇耐受
  • 3篇不耐受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早产儿喂养
  • 2篇早产儿喂养不...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
  • 2篇化生
  • 2篇RNA干扰
  • 2篇TGFΒ
  • 2篇TGFΒ1
  • 2篇SHRNA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柳国胜
  • 3篇罗瑶
  • 3篇徐婧
  • 3篇王志军
  • 3篇刘海英
  • 2篇任建兵
  • 1篇吴慧
  • 1篇陈智聪
  • 1篇吴瑕
  • 1篇文妍
  • 1篇李扬秋
  • 1篇孙凤杰
  • 1篇谷景义
  • 1篇廖继东
  • 1篇刘俊
  • 1篇杨晓蕾
  • 1篇孟凡星

传媒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整体评价。方法: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高氧组)与对照组(空气组),实验组置于体积分数为75%高氧环境中饲养5d后回到空气中继续饲养,对照组则始终在空气环境中饲养。两组小鼠分别于生后第7(P7)、12(P12)、14(P14)、17(P17)、22(P22)、25(P25)及30(P30)天处死取材,观察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VG(Van Gieson)染色及I/III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视网膜后期纤维化情况。结果:①成功建立了OIR小鼠模型;对视网膜血管增生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小鼠P17平均每只眼球每张切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32.88±5.843)个,而对照组不足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②探索了OIR小鼠视网膜晚期纤维化情况:视网膜新生血管P17后逐渐消退;视网膜组织VG染色及I/III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皆为阴性。结论:OIR小鼠模型较好地复制了临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中血管阻塞、新生血管形成等急性病变,但对严重ROP中的视网膜纤维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未能呈现。
孟凡星王志军罗瑶刘海英任建兵柳国胜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纤维化
TGFβ1 shRNA靶向抑制离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 shRNA对离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原代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 shRNA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白组为对照,通过JetPEI包裹分别转染上述高氧损伤的胎鼠肺成纤维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①成功培养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并建立细胞高氧损伤模型;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 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胎鼠肺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3%、96.9%和71.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 shRNA转染胎鼠肺成纤维细胞后24、48和72 h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任建兵刘海英王志军罗瑶柳国胜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RNA干扰肺成纤维细胞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比较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情况,为新生儿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取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粒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粒细胞纯度,RT-qPCR检测TLRs 10个成员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TLRs的蛋白荧光强度。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红细胞裂解法分离收集的脐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66±1.73)%,CD3+为(4.27±1.22)%,成人外周血粒细胞CD19-CD24+为(95.48±2.13)%,CD3+为(4.82±1.07)%。(2)RT-qPCR结果显示:脐血粒细胞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1(0.141±0.091 vs 0.691±0.447)、TLR2(0.388±0.337 vs 0.901±0.508)、TLR4(0.093±0.071 vs 0.254±0.147)、TLR6(0.056±0.045 vs 0.202±0.034)、TLR7(0.001±0.001 vs 0.004±0.003)和TLR8(0.046±0.040 vs 0.211±0.14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3、TLR5、TLR9和TLR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LR3、TLR7和TLR9在脐血和成人外周血粒细胞的相对表达水平均较低。(3)流式分析显示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TLR2平均蛋白荧光强度(21.40±3.09 vs 30.50±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平均蛋白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粒细胞TLR1、TLR2、TLR4和TLR6 mRNA及TLR2蛋白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粒细胞,提示新生儿粒细胞识别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可能存在缺陷或尚未完全成熟。这是否与新生儿急性细菌性毒血症发病及病死率较高有直接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俊吴瑕陈智聪廖继东谷景义杨晓蕾柳国胜吴慧李扬秋
关键词:新生儿脐血粒细胞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
血浆胃动素水平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相关性,阐明早产儿FI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112例早产儿中59例为喂养耐受(feeding tolerance,FT)组,53例为喂养不耐受(FI)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后第1、4、7、14日的血浆MOT水平;收集FI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早产儿FI组生后第1、4、7、14日血浆MOT水平明显低于FT组(P<0.05),MOT水平随胎龄、日龄、肠内喂养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2)早产儿胎龄越小,FI持续时间越长;(3)FI组早产儿生后第1日MOT水平与FI持续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r=-0.913,P<0.001);(4)胎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FI的保护因素;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和围生期感染是F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MOT水平变化可能与早产儿FI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早期监测血浆MOT变化有助于尽早判断FI的发生。
孙凤杰黄润中徐婧柳国胜
关键词:胃动素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9
2011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F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2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母体异常、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质量、围生期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娩方式等17个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个危险因素与早产儿发生FI的相关性。结果 112例早产儿中53例发生FI,发生率为47.3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FI组产前因素中分娩方式、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脐带异常,出生后因素中高胆红素血症、贫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相关因素早产儿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和围生期感染是FI发病的危险因素;胎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发生FI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发生FI的概率越高,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FI发生,存在宫内窘迫、胎盘异常和围生期感染的早产儿易发生FI,在建立胃肠营养时要区别对待。
徐婧黄润中黄建伟柳国胜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LOGISTIC回归分析
TGFβ1 shRNA对293细胞合成TGFβ1的干扰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TGFβ1 shRNA对293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为研究纤维化病变的基因治疗方法提供技术基础和依据。方法:针对大鼠TGFβ1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携带3条TGFβ1 shRNA和TGFβ1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并设阴性质粒组和空质粒组为对照,通过脂质体包裹分别转染293细胞。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干扰效果,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基因表达情况,并计算干扰效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均明显弱于阴性质粒组细胞,空质粒载体组未产生绿色荧光;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293细胞TGFβ1mRNA表达量,转染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质粒组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阴性质粒组(P<0.01),其基因干扰效率则依次递减,分别为97.2%、97.1%和67.7%。结论:本研究证明自行设计的TGFβ1shRNA转染293细胞后24、48和72 h TGFβ1shRNA均能够高效干扰TGFβ1基因的表达,其基因干扰效率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柳国胜王志军文妍罗瑶刘海英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RNA干扰293细胞
早产儿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血浆内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为FI组,59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生后1、4、7、14 d的血浆VIP浓度。结果 (1)早产儿FI组生后1、4、7 d空腹血浆中VIP浓度分别为129±46、144±32及166±31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63、197±31及205±34 pg/mL(P<0.05),但随胎龄、日龄、肠内喂养奶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生后14 d FI组的VIP浓度为198±41 pg/mL,对照组为202±48 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早产儿胎龄越小,FI的持续时间越长;(3)FI组早产儿生后1 d VIP水平与FI的持续时间之间存在负相关(r=-0.799,P<0.05)。结论血浆VIP水平变化可能与早产儿F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监测血浆VIP水平有助于及早判断发生FI的可能性。
徐婧黄润忠黄建伟柳国胜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