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CXJJ-11-M05)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学军程强薛栋林郑立功闫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离轴
  • 2篇离轴三反光学...
  • 2篇光学
  • 2篇光学系统
  • 1篇三反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恢复
  • 1篇成像系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薛栋林
  • 2篇程强
  • 2篇张学军
  • 1篇闫锋
  • 1篇郑立功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相位差异的三反光学系统波前传感技术被引量:3
2013年
分析了基于相位差异(Phase Diversity,PD)的波前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该技术的目标函数自变量多、非线性程度较高等特点,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改进相位差异技术。在传统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了Tikhonov正则项,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效率;对光学系统利用PD技术波前检测的噪声适应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了不同波前离焦量对检测精度的影响,获得最优的波前离焦相位值并应用于检测实验;利用PD技术分别对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中心视场和边缘视场进行波前检测,并将解算得到的Zernike系数和波前图分别与干涉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位差异技术与干涉检验的偏差小于0.013λ(RMS),其检测精度满足工程需求。
程强薛栋林张学军
关键词: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利用相位差异技术检测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波前误差被引量:9
2012年
阐述了基于相位差异(PD)的波前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该技术的目标函数变量多、非线性程度高等特点,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相位差异技术。开展了利用相位差异技术实现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在不同装调阶段的波前检测,结合干涉检验方法设计了针对扩展目标的相位差异高分辨率成像和相位估计对比实验。通过定量移动高精密平台获得焦面和离焦图像,并将解算的波前图与干涉仪的检测结果进行定量比对,验证了相位差异技术提高成像质量和正确解算波前相位信息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粗装调的光学系统,估算的波前和干涉检验结果偏差的均方根(RMS)值仅为0.0329λ;对于装调完成后的系统,相位差异技术的检测偏差RMS值小于0.013λ。
程强闫锋薛栋林郑立功张学军
关键词:成像系统图像恢复离轴三反光学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