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6BS06023)
- 作品数:6 被引量:111H指数:4
- 相关作者:董合忠唐薇李维江李振怀张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整枝方式对棉花源库关系的调节效应被引量:59
- 2008年
- 以去叶枝留早果枝的正常整枝方式为对照,于2005-2006年研究了整枝对大田棉花源库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去叶枝去早果枝(Ⅰ)、留叶枝去早果枝(Ⅱ)和留叶枝留早果枝(Ⅲ)3种整枝方式都显著促进了棉花叶面积扩展,最大叶面积系数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0.3%、28.3%和9.5%,导致叶面积载荷量减少,源库比降低.Ⅰ和Ⅱ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始絮期的黄叶率和功能叶的C/N,表现出显著地延缓衰老的作用,但Ⅱ处理易导致贪青晚熟;而Ⅲ处理对衰老的延缓作用不大.Ⅰ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对照相当,Ⅱ处理比对照降低了6.4%-15.6%,Ⅲ处理比对照增产6.3%.表明去早果枝和留叶枝皆是调节棉花源库关系、碳氮代谢和延缓棉花早衰的有效手段.
- 董合忠牛曰华李维江唐薇李振怀张冬梅
- 关键词:棉花留叶枝源库关系叶片衰老
- 鲁棉研28号生育特点和对密度适应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以曾在山东大面积种植的美国Bt抗虫棉33B为对照,于2005、2006年分别在山东临清和夏津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国审Bt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两年观察结果表明,鲁棉研28的生育期与对照33B相当,但平均收获期比33B短1.7天,铃重、衣分和棉柴比显著高于33B,皮棉单产也显著提高,2005、2006年分别比33B增产22.2%和18.4%。33B在5.25-6.75株/m^2密度时的产量最高,而鲁棉研28在4.75-6.75株/m^2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则没有变化。分析认为,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号彻底解决了早期抗虫棉品种存在的铃小、衣分低、产量潜力小等不足,表现出产量构成协调、产量潜力大、适应性强等特点。
- 董合忠李振怀粟红梅李维江
- 关键词:BT抗虫棉生长发育
- 滨海盐土地膜覆盖对抗虫棉产量和熟相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8年
- 【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滨海盐碱地地膜覆盖对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的影响。【方法】以三个不同类型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33B、鲁棉研17号、鲁棉研15号为材料,于2004年在东营市滨海盐碱地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在露地直播(对照)和地膜覆盖条件下的产量、产量构成、早熟性和熟相表现。【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产量,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覆膜栽培分别比露地栽培增产20.3%、9.0%和12.4%;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的铃数和铃重,但对衣分的影响不大;品种间的熟相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露地和覆膜处理的熟相没有差异。与露地栽培相比,覆盖栽培的33B、鲁棉研17和鲁棉研15的霜前花率分别提高了4.3%、3.5%和2.8%。【结论】地膜覆盖没有促进早衰,却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早熟性,是实现抗虫棉早熟高产的重要途径。
- 李振怀鲁合全唐薇董合忠
- 关键词:抗虫棉地膜覆盖熟相
- 山东抗虫棉栽培技术体系被引量:1
- 2008年
- 总结介绍了近10多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在抗虫棉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常规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杂交抗虫棉的特点和栽培技术、滨海盐碱地抗虫棉栽培技术等。
- 张冬梅董合忠李维江辛承松唐薇李振怀罗振
- 关键词:抗虫棉栽培技术诱导抗性
- 卫星搭载对棉花种子发芽出苗和棉苗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李振怀唐薇董合忠李维江张冬梅
- 关键词:卫星搭载棉花种子生理性状发芽出苗棉苗空间诱变效应
- 棉花早衰的表现及其机理被引量:36
- 2008年
- 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花早衰现象日趋严重,成为限制棉花单产的重要因素。棉花早衰可通过外部形态、经济性状和生理生化等指标来判断,它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库源关系、根冠关系、碳氮代谢和激素平衡等有密切的联系,受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的影响或诱发。深入研究早衰与库源关系、根冠关系、碳氮代谢和激素平衡以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等的联系,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揭示棉花早衰的机理,并最终解决早衰问题。
- 代建龙董合忠李维江唐薇
- 关键词:棉花早衰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