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DA88B08)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尚洪刘定辉张玉兰舒丽庞良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分
  • 1篇底墒
  • 1篇地区农业
  • 1篇少免耕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水分特征曲线
  • 1篇水容
  • 1篇四川盆地丘陵...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特征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气象
  • 1篇农业气象灾害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旱地

机构

  • 3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测试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作者

  • 3篇刘定辉
  • 3篇陈尚洪
  • 2篇舒丽
  • 2篇庞良玉
  • 2篇张玉兰
  • 1篇熊洪
  • 1篇刘永红
  • 1篇徐富贤
  • 1篇潘开文
  • 1篇王明田
  • 1篇张冀

传媒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受季节性干旱和土壤条件制约,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小麦产量常年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深入研究小麦节水栽培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底墒是决定小麦出苗质量和分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到最高苗时,A2和A3分别比A1提高15.60%和15.25%;②底墒对小麦分蘖成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覆盖之间分蘖成穗能力差异显著,地膜和秸秆覆盖比不覆盖提高21.19%和24.06%;③底墒和覆盖处理下小麦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交互作用不显著,且底墒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数,足墒地膜覆盖增产30%以上;④底墒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影响不显著,薄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覆盖提高20.82%和8.28%。因此,丘陵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是足墒播种和保墒栽培。
刘定辉庞良玉陈尚洪舒丽张玉兰
关键词:旱地小麦水分利用
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5
2009年
四川盆地丘陵区季节性干旱严重,为了阐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持水保水性能的影响和抗旱节水效果,采用压力膜法,测定了4年定位试验田的土壤水分及其能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少免耕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θ=a Sb进行拟合;秸秆还田免耕增加了10-20 cm土层通气空隙的当量孔径,降低了无效空隙的当量孔径,改善了心土层土壤结构;秸秆还田提高稻田耕层土壤持水性能,增加土壤水分库容量;秸秆还田后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毛管空隙含量,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耐旱性能和供水能力,不同耕作方式的耐旱性秸秆还田免耕优于秸秆还田间耕。
刘定辉陈尚洪舒丽张玉兰张冀
关键词:秸秆还田少免耕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
西南地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危害及监测防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西南地区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重发,抗灾能力弱,开展季节性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高温热害等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促进农业减灾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保障西南地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南地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危害,指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防控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的结合,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突破多灾种并发情况下的综合防控与避灾减灾技术;三是创新农业减灾成果转化应用机制,降低减灾综合成本,提高减灾综合效益。
刘定辉刘永红熊洪徐富贤庞良玉王明田潘开文陈尚洪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