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0-512)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丹杨欣信天游曹霞郑春梅更多>>
相关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造影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斑块
  • 2篇超声
  • 2篇超声造影
  • 2篇超声造影评价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硬化斑块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颈动脉粥样硬...
  • 1篇梗死
  • 1篇斑块稳定
  • 1篇斑块稳定性

机构

  • 2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2篇郑春梅
  • 2篇曹霞
  • 2篇信天游
  • 2篇杨欣
  • 2篇李丹
  • 1篇杨勇
  • 1篇邹晓娉
  • 1篇孙鹏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前、后颈动脉管腔显示情况、斑块数量、形态特征、评估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后检出斑块个数(43个)与造影前(32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或MRA结果为标准,造影后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性(100.0%)、特异性(98.3%)及准确率(97.6%)均明显高于造影前(分别为95.2%,89.2%,90.4%)(P<0.05)。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杨欣孙鹏信天游李丹郑春梅曹霞邹晓娉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造影斑块
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价值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40例,依据有无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26例,无症状组14例,依据超声回声将40个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2.0mm斑块进行分型,比较2组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比例和造影增强强度(enhanced intensity,EI)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和造影增强程度分级。结果 40个IMT>2.0mm斑块中软斑块15个,混合斑块15个,硬斑块10个;有症状组软斑块比例高于无症状组(P<0.05),造影后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高于无症状组(P<0.05);软斑块造影增强比例、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增强强度比值均高于混合斑块及硬斑块(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作为无创性检查可定量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信天游杨欣郑春梅曹霞李丹杨勇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