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901)

作品数:21 被引量:183H指数:10
相关作者:侯威王东阡周兵封国林王遵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气候
  • 7篇降水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
  • 3篇热带
  • 3篇海温
  • 3篇干旱
  • 2篇东亚冬季风
  • 2篇冬季风
  • 2篇信息熵
  • 2篇环流
  • 2篇极端降水
  • 2篇季风
  • 2篇海冰
  • 2篇旱涝
  • 2篇北极海冰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地区降水
  • 1篇点过程

机构

  • 19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合肥市气象局

作者

  • 12篇侯威
  • 6篇王东阡
  • 5篇周兵
  • 4篇封国林
  • 3篇孙丞虎
  • 3篇王遵娅
  • 2篇高歌
  • 2篇李多
  • 2篇杨杰
  • 2篇邵勰
  • 2篇颜鹏程
  • 2篇钱忠华
  • 2篇王朋岭
  • 2篇杨萍
  • 2篇张存杰
  • 2篇张耀存
  • 2篇赵俊虎
  • 2篇朱晓金
  • 2篇崔童
  • 1篇刘秋峰

传媒

  • 7篇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计算物理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30年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的空间多型态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该文比较了不同站点分布情况下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发现较高分辨率的站点分布能得到更细化的空间型态。1979—2010年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空间型态主要包括南部型、长江型和江淮型。年际变化上,梅雨期降水的南北反位相特征更加明显;而长江型梅雨期降水较其他两个型态而言相对独立。回归分析表明,3种降水型态所对应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子系统的位置、季风经圈环流及梅雨期水汽输送等均存在明显差别,其中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对南部型降水有显著影响。1979年以来,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主要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梅雨期降水,而江淮型梅雨期降水与热带海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胡景高周兵徐海明
关键词:年际变化大气环流海温
2012年4月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及成因诊断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基于实时、历史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和气候事件机理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及其成因机制开展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4月华南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强降水频发。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的主要成因为:异常的高低纬环流形势配合,为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南地区交汇;同期华南地区为异常偏强的上升气流控制,高低空辐散、辐合环流配置利于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源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输送为华南地区提供良好的水汽条件,是华南地区降水异常事件的重要影响因子。
王朋岭王启祎王东阡周兵
关键词:气候异常环流异常水汽输送华南前汛期
2012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全球气温偏高,可能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九个最暖年,北半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个最热的夏季。年内,2011/2012年拉尼娜事件于2012年初结束,北极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低温、寒流和暴雪袭卷欧洲和东亚地区;5月,亚马孙河流域因强降水遭遇50年不遇的洪水;6—9月,美国发生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美国东海岸。全球极端偏暖事件主要出现在欧洲中部和南部、北美洲中部和南部、南美洲南部、亚洲西部、南部和东北部等地;极端偏冷事件主要出现在亚洲大部、欧洲东部和美洲东部的局部等地。欧洲中部、非洲西部、南美洲中南部、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南部等地区出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此外,全球变暖背景下西风基本流偏弱,环流经向度加大、移速减缓和大气环流异常的持续性增强,也为极端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
王东阡王腾飞任福民龚志强王遵娅李多
关键词:寒潮洪涝干旱热带气旋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跨区域影响的新认识被引量:10
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对世界上大部分区域的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其对非洲最大的影响预计发生在半干旱的环境,增加现有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农业系统的压力;气候变化已导致北欧地区的谷物产量增加而南欧地区的产量降低,未来的变化将增加欧洲的灌溉需求;在亚洲的许多地区,气候变化将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气候、大气CO2和海洋酸化的进一步变化预计将对大洋洲的水资源、海岸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北美,许多带来风险的气候压迫力的频率和强度将在未来几十年增加;中美洲和南美洲许多国家的持续高水平贫困导致了对气候变率和变化的高脆弱性;在北极,气候变化与非气候相关驱动在确定的物理、生物和社会经济风险上交互作用,变化率可能超过了社会系统适应的速率;在气候和非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小岛屿具有高度的脆弱性,同时,气候变暖将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风险。
侯威朱晓金姜彤
关键词:气候变化
区域干旱预警标准研究Ⅰ:基于Boltzmann函数的区域旱涝指数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区域内单站的逐日气象旱涝指数,通过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Boltzmann函数来求解某一区域在某一时间尺度下位于各个气象旱涝等级的逐日站数百分比累计概率分布,构建了可以反映区域气象旱涝强度的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强度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RDI)和反映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状态的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variance Index,RDVI)。以构建河南省和江苏省月尺度的RDI和RDVI指数为例说明了区域气象旱涝指数的构建方法,并验证了两个指数的有效性。对于任一区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两个指数可以从日尺度到年尺度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计算。通过Boltzmann函数来构建RDI和RDVI指数的方法还具有很好的拓展应用性,其他气象干旱指数也可以采用本文方法来构建区域旱涝指数。
侯威杨杰封国林
区域干旱预警标准研究Ⅱ:区域旱涝强度等级划分及其在干旱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区域气象干旱指数的基本概念和构建方法,计算了中国11个一级气象地理区划的逐日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强度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RDI)及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variance Index,RDVI),并给出各区域的逐日标准化RDI的旱涝等级划分规则,进一步将区域逐日的RDI和RDVI指数综合使用,对区域气象干旱过程进行较好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区域RDI和RDVI指数逐日演变,将干旱预警分为三个等级,即红色预警(一级)、黄色预警(二级)和橙色预警(三级),对应于当前时刻的区域RDI指数达到"特别干"、"严重干"和"中等干"等级且未来一周气象干旱等级不会下降,给出了相应的RDVI指数的识别依据,研究了各级区域干旱预警标准,从气象干旱角度进行研究得到的气象干旱预警标准可以为干旱的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侯威赵俊虎封国林
基于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的全国极端日降水事件综合指标被引量:2
2012年
将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和替代数据法相结合,同时引入启发式分割算法和卡方检验,提出了一种确定极端气候事件阈值的新方法,称为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tochastic resort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S-DFA)方法。同百分位阈值方法相比,S-DFA方法明确指出了极端事件和非极端事件之间的临界值。利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S-DFA)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S-DFA方法在实际资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基于极端降水事件综合指标将中国1961~2006年间极端降水事件分为3个不同等级的地区,进一步发现我国1961~2006年间极端降水的综合指标整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保持平稳的波动变化。
侯威钱忠华杨萍封国林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阈值
k阶最近邻距离混合点过程分解模型的适用性判断条件的修正
2011年
对k阶最近邻距离混合点过程分解模型的判断条件进行修正,使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更接近于真实.数值试验发现,参数R的理论值较大或者较小均不影响模型适用范围的判断条件.对适用范围的理论临界值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该临界值附近的R.分析临界值及其附近R与相应的理论值之间的差异,结合计算值,对所确定的临界值进行修正.结果发现:修正后的临界值一般都小于原临界值;无论临界值是否修正,点的个数对临界值的影响相似,即数据点数目较少时,临界值较大,数据点数目较大时,临界值较小;临界状态下,k的初始有效值基本随着数据点数目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杨萍侯威封国林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全球海温异常对500 hPa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2012年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将海表温度(SST)距平场进行分解,得到一组相互正交的模态构成重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中展开500 hPa温度场,进一步借助贝叶斯分析方法定义各个模态对温度场的影响指数,并研究指数随不同海温分布型(模态)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SST场在4—6月份对500 hPa温度场的影响较大,且气候发生转变后,不同海温分布型对温度场的影响不同.
颜鹏程侯威钱忠华何文平孙建安
关键词:经验正交分解贝叶斯理论海温场
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突变过程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传统突变检测方法往往将突变检测的关键放在"突变点"上而忽略突变事件发生、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检测突变过程的方法,其基于Logistic模型推导出能够反应均值突变过程的分段函数,利用分段函数对实际时间序列进行参数提取,借助参数的物理意义,研究分析完整的突变过程,从而加深对突变过程性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乃至发展趋势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文章还对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进行突变过程性检测,发现1940/1942,1977,1987年开始序列发生突变,突变持续时间锁定在某些固定值,并且系统相图表明一般性系统存在三种基本的状态.
闫冠华颜鹏程侯威吴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