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170169)

作品数:10 被引量:172H指数:6
相关作者:裴洪平李共国虞左明吴芝瑛罗妮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疏浚
  • 3篇叶绿素A
  • 3篇引水
  • 3篇营养化
  • 3篇群落
  • 3篇富营养化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疏浚工程
  • 2篇水质
  • 2篇网络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动物
  • 2篇BP神经
  • 2篇BP神经网
  • 2篇BP神经网络
  • 1篇支配
  • 1篇神经网络方法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健康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万里学院
  • 3篇杭州市环境保...
  • 3篇杭州西湖水域...
  • 2篇浙江省环境保...
  • 1篇育英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裴洪平
  • 4篇李共国
  • 3篇吴芝瑛
  • 3篇虞左明
  • 2篇罗妮娜
  • 2篇卢志娟
  • 2篇汪勇
  • 1篇朱玲
  • 1篇陈荣
  • 1篇蒋勇
  • 1篇郑晓君
  • 1篇汪财生
  • 1篇楼威
  • 1篇周佳音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疏浚后杭州西湖的桡足类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调查了疏浚后杭州西湖(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四个采样站(Ⅰ-Ⅳ)桡足类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并对桡足类生物量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共发现桡足类9种,其中哲水蚤3种,剑水蚤6种.疏浚后,桡足类群落密度随着引水水流路程的加大而逐渐增大,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桡足类群落丰度夏秋季明显大于冬春季.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成体在营养水平较低的Ⅰ站(TLI=55.3)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其分市沿着引流方向逐渐下降,而哲水蚤的桡足幼体则沿引流方向逐渐增加;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成体在营养水平较高的Ⅱ-Ⅳ站(TLI=62.7-63.5)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疏浚使底柄种类猛水蚤(Harpacticoida)消失了.疏浚对哲水蚤密度分布分异的影响较大,对剑水蚤密度分布分异的影响较小.桡足类群落Ⅱ-Ⅲ站桡足类生物量随水体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水体透明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汪财生李共国
关键词:疏浚桡足类群落
引水后杭州西湖主要水质参数的因子分析被引量:17
2005年
利用2000年西湖常规监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西湖水质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西湖水质主要受水温和营 养盐的影响,各水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受到钱塘江引水影响程度的不同又有各自的主要水质 影响因子,说明引水工程对改善西湖水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裴洪平郑晓君
关键词:富营养化聚类分析
基于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西湖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被引量:19
2008年
小波神经网络是基于小波分析理论所构造的一种分层的、多分辨率的新型人工神经网络。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和分解尺度对西湖水体Chl-a进行小波分析,将原序列分解成一个低频概貌分量和多个高频细节分量,再通过BP网络建立西湖叶绿素a浓度短期预测模型Ⅰ和模型Ⅱ。模型Ⅰ将小波分析去除高频细节信息后的低频概貌部分作为输入变量预测Chl-a含量;模型Ⅱ则对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分别进行预测,最后汇总各分网络输出得到最终结果。对确证集预测时,模型Ⅰ的平均误差为4.4%,模型Ⅱ仅为1.9%,且误差范围较模型Ⅰ小,表明模型Ⅱ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最后运用模型Ⅱ进行水质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4%,并选取3号点(中山码头)进行模型的泛化,平均相对误差为6.9%,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测效果,说明小波神经网络能成功预测西湖水体中Chl-a含量的短期变化趋势,为西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卢志娟朱玲裴洪平汪勇
关键词:小波分析BP神经网络CHL-A
灰色RBF网络在西湖叶绿素a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以西湖常规检测的水质参数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初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水温、pH等水质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变量;以Chl-a作为输出变量,建立灰色RBF神经网络,并比较它与普通RBF网络在预测精度、网络收敛速度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灰色RBF网络表现出了比RBF神经网络更好的数据拟合能力。运用灰色RBF神经网络来预测短期内西湖水质参数变化时,其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表明灰色RBF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模拟水体水质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为水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和治理提供依据。
朱玲裴洪平陈荣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叶绿素A
疏浚后杭州西湖富营养化评价被引量:5
2007年
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法评价疏浚前后杭州西湖(Ⅰ-Ⅳ站)的富营养化水平,并与水体浮游动物生物量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Ⅰ站和Ⅳ站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平均值下降幅度较大,Ⅱ站和Ⅲ站TLIc年平均值下降幅度较小。疏浚促进了西湖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降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湖水TLIc值随浮游动物生物量升高而显著增大,并以轮虫生物量与TLIc值之间的正相关性最稳定。
楼威周佳音李共国吴芝瑛虞左明
关键词:富营养化疏浚浮游动物
西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被引量:23
2008年
在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对西湖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四个指标用相关加权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再选择物化和生物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营养状态水平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1-3月健康状况相对较好,7-9月相对较差.该结果客观反映了西湖的实际情况,为西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卢志娟裴洪平汪勇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西湖叶绿素a的浓度被引量:82
2004年
在西湖共设了 8个采样点 ,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取了最能代表西湖水质状况的 7号点 (湖心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西湖常规监测的水生生态数据 ,并用插值的方法使其生成足够多的样本数 ,利用 BP人工神经网络 ,探索其用于西湖水生生态状况 (叶绿素 a的浓度 )的短期变化趋势预测的可行性 ,从中找出最能反映西湖水生生态状况变化趋势的水质因子用来建立网络。并用 3号点的数据来检验网络的泛化性能 ,发现网络输出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结果表明 ,水温和叶绿素a对未来一周的叶绿素 a含量影响最大 ,以这两者作为输入变量建立的网络简单、快捷 ,比其他线性数值模拟预测有较大的优势。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对叶绿素 a的预测是一种有效工具 ,可为西湖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裴洪平罗妮娜蒋勇
关键词:BP人工神经网络叶绿素A
利用SOFM网络评价杭州西湖水质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根据西湖8个采样点2000年1月至12月的常规监测数据和多次模拟调试找出影响西湖水体的主要水质因子作为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网络的无差别分类能力,建立多指标水质综合评价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模型,探索各个湖区不同时段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利用SOFM人工神经网络对西湖水体进行时空分类的结果直观、清晰,从空间上看,小南湖的水质较好,而北里湖的较差;从时间上看,一、二月份水质较好,五到十月份水质较差.说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有效合理的模拟富营养化进程中的非线性行为,并能准确评价西湖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为及时有效的提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郑晓君罗妮娜裴洪平
关键词:富营养化
引水和疏浚工程支配下杭州西湖浮游动物的群落变化被引量:18
2006年
研究了引水和疏浚工程支配下浅水、富营养化杭州西湖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包括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组成、密度及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疏浚后的2003年调查中,西湖3个采样站的定量样品中共发现69种浮游动物,其中原生动物26种,轮虫27种,枝角类和桡足类各8种.Ⅰ站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从1990年的0.186mg/L上升到2003年的0.705mg/L,Ⅱ站和Ⅲ站分别从0.665mg/L和0.740mg/L上升到1.399mg/L和1.195mg/L.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平均占99%,并占78%的生物量.在1980~2003年期间,一些优势种类如砂壳纤毛虫(Tintinnoinea)、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等显著增加了它们的丰度和优势度;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的优势度在引水后的1990~1995年增加了,但在疏浚后的2003年下降了;而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优势种如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elearis)和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等在3个采样站中失去优势种地位或消失.原生动物和轮虫生物量在营养水平较高的Ⅱ~Ⅲ站明显高于营养水平较低的Ⅰ站;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长额象鼻溞、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在营养水平较低的Ⅰ站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则在营养水平较高的Ⅱ~Ⅲ站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西湖各类浮游动物在不同湖区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主要由引水水流和水体营养状态差异造成.1990~2003年期间,在采样站变异下,浮游动物中轮虫年平均生物量与水体年平均pH值和叶绿素a含量之间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体透明度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引水后的1995年,与轮虫生物量最密
李共国吴芝瑛虞左明
关键词:引水疏浚
引水和疏浚工程对杭州西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1990年、1995年和2003年观察了引水和疏浚工程支配下浅水、富营养化杭州西湖(Ⅰ-Ⅲ站)浮游轮虫的群落变化,研究内容包括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演变、密度和生物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西湖轮虫的第一优势种由引水前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elearis),引水后演变为1990年的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和1995年的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疏浚工程后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上升为西湖轮虫第一优势种。不同采样站中,引水促使了Ⅰ站(进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轮虫丰度的显著下降,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7080,p<0.01);疏浚促使了Ⅲ站(出水口)轮虫优势种的演变和抑制了轮虫丰度的快速增加,并使轮虫生物量与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5440,p<0.25)。Ⅰ-Ⅲ站轮虫生物量与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引入西湖水量的显著减少、疏浚工程的实施和西湖自身富营养化的推进,Ⅰ站和Ⅱ站轮虫的丰度急剧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Ⅲ站轮虫丰度增加较缓。这预示着Ⅰ站和Ⅱ站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快于Ⅲ站。
李共国吴芝瑛虞左明
关键词:引水疏浚轮虫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