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054Y07)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邹剑张长青刘粤张智长朱轶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鼠皮肤全层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利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复SD大鼠背侧皮肤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周龄SD大鼠28只,体重300~350g。造成背部上下2处直径2cm的全层皮肤缺损,上处为空白组,不用任何覆盖;下处为SIS组,将解冻的SIS剪成直径2cm的圆形,覆盖缝合缺损皮肤周围。术后3d,1、2、3、4、6和8周(n=4),分别观察缺损皮肤修复的情况,HE染色观察,并计算修复面积百分比。结果两组缺损皮肤大体观察修复时均未出现感染;于2、3、4和6周时SIS修复皮肤的速度快于空白组,修复后的皮肤质软、有弹性,与周围组织基本持平,且瘢痕组织较空白组薄。1、2、3、4、6和8周时皮肤修复面积:SIS组分别为15.72%±3.64%,43.81%±4.87%,65.35%±5.63%,87.95%±4.78%,96.90%±6.89%和100%;空白组分别为13.42%±3.77%,38.24%±5.63%,58.74%±4.48%,76.50%±5.23%,92.30%±5.75%及100%,SIS组于1、2、3、4周时其皮肤修复面积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SIS组,皮肤中形成较多角化细胞及胶原组织,与正常皮肤的组织结构相近;空白组,皮肤中存在较多肉芽组织,皮下胶原中有炎性细胞及含铁血黄素;两组均无毛囊及附件产生。结论SIS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鼠皮肤全层缺损有一定的可行性。
- 邹剑刘粤朱轶张智长张长青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皮肤缺损
- 复合角化细胞人工皮肤的实验研究——小香猪角化细胞库的构建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小香猪皮肤角化细胞常作为种子细胞运用于多种生物复合材料中,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香猪角化细胞获取、培养及传代的研究,为生物膜修复皮肤缺损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香猪角化细胞,然后接种、传代,观察角化细胞形态,并绘制生长曲线。同时,将角化细胞进行冻存与复苏,观察其特性。结果小香猪角化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可连续传代,第1代到第4代保持了旺盛的增长趋势,且细胞形态良好,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区别,第5代之后细胞生长缓慢,不宜传代。冻存、复苏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保持了与原代细胞相同的生长状态,并具有继续传代能力。从细胞生长曲线上可以看出角化细胞的生长过程经历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停滞期三个阶段。结论小型香猪角质细胞库的构建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 邹剑张长青曾炳芳
- 关键词:角化细胞细胞培养组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