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1143)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丘志力于庆媛李强龚盛玮陈小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锆石
  • 2篇玄武岩
  • 2篇同位素
  • 2篇锆石巨晶
  • 2篇HF同位素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技术
  • 1篇地幔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玄武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岩石圈地幔
  • 1篇玉器
  • 1篇山东蓝宝石
  • 1篇商周
  • 1篇商周时期
  • 1篇石矿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斜锆石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博物馆

作者

  • 4篇丘志力
  • 2篇陈小明
  • 2篇于庆媛
  • 1篇秦社彩
  • 1篇张世宏
  • 1篇吴福元
  • 1篇龚盛玮
  • 1篇吴沫
  • 1篇李强
  • 1篇杨树锋
  • 1篇魏巧坤
  • 1篇谢烈文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Scienc...
  • 1篇第二届全国成...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福建明溪锆石巨晶中的斜锆石、锆石矿物包裹体及其成因启示被引量:12
2004年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大离子半径元素U,Th,Y,Zr Hf高的特点。巨晶中的锆石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中一类锆石包裹体的拉曼谱和变质及热处理锆石相似,说明锆石巨晶形成时曾经历过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巨晶及其包裹体特征暗示锆石巨晶不是玄武岩结晶产物,和伴生的刚玉巨晶相比其来源可能更深,是壳一幔物质相互作用产物。
丘志力龚盛玮于庆媛李强陈小明
关键词:锆石巨晶斜锆石
等离子体技术在山东蓝宝石改色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较难改色的山东蓝宝石进行改色实验 ,样品在温度低于 80 0℃条件下处理 4h后 ,蓝宝石透射光谱曲线的主、次峰波长的峰值增至原来的 1 4~ 3 4倍 ,主、次峰波长向蓝紫波段 (即短波方向 )前移 ,显示出山东蓝宝石的透明度提高 ,颜色的色度变得纯正。实验表明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宝石改色工艺的效果是明显的。和其它改色方法相比 ,等离子体技术有使改色处理温度大大降低 ,时间缩短 ,效果显著 ,节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表明该方法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改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原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张世宏丘志力
关键词:等离子体技术山东蓝宝石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锆石巨晶的Hf同位素组成被引量:10
2005年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其中部分地区含有锆石巨晶,它们可视为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矿物,与由地壳物质加入而导致的地幔交代作用有关.运用配有激光器的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对山东昌乐、福建明溪和海南蓬莱地区的锆石巨晶进行了Hf同位素测定.除海南地区的个别情况外,每一地点不同锆石样品的Hf同位素差别并不明显.其中山东昌乐地区的 176Hf/177Hf比值为0.28302~0.28308,福建明溪为0.28297~0.28300,海南蓬莱为0.28288~0.28293,所对应的Hf值分别为8.7~10.8,7.0~7.9和3.9~5.7,显示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其Hf同位素模式年龄均集中在显生宙范围内.根据上述Hf同位素特征,提出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发生在显生宙,并极有可能发生在中新生代,但对岩石圈地幔本身的形成时代,目前还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丘志力吴福元于庆媛谢烈文杨树锋
关键词:HF同位素锆石巨晶岩石圈地幔新生代玄武岩
与宝石有关的壳-幔成矿作用及其启示
<正> 近20年的研究表明,莫霍面是一个厚度可达数十千米的过渡带(transition zone)或混合层(mixedlayer)——“壳幔混合层”(吴福元,1998;肖庆辉等,2000),其附近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复杂的...
丘志力魏巧坤于庆媛陈炳辉陈小明秦社彩李强
关键词:壳-幔相互作用宝石矿物成矿作用
文献传递
Hf isotopes of zircon megacrysts from the Cenozoic basalts in eastern China被引量:11
2005年
Cenozoic basal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east- ern China, and some of them contain zircon megacryst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constituent mineral of the sub-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SCLM) and petrogenetically related to mantle metasomatism induced by addition of crustal materials. Using the Laser Ablation Multiple Collec- 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MC-ICPMS), zircon megacrysts from the Cenozoic ba- salts at Changle in Shandong, Mingxi in Fujian, and Penglai in Hainan provinces have been used for Hf isotopic analyse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eviation for the different zircon grains in each locale, except those from Penglai. The obtained 176Hf /177Hf ratios are 0.28302 — 0.28308 for Changle, 0.28297—0.28300 for Mingxi, and 0.28288—0.28293 for Penglai, with corresponding εHf values of 8.7—10.8, 7.0—7.9, and 3.9—5.7,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display that there existed som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but the Hf model ages clustere in the Phanerozoic. Therefore, it is inferred that metasomatism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e- neath eastern China took place in the Phanerozoic, most probably in the Mesozoic-Cenozoic. However, the formation time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is not clearly constrained based on the present Hf isotopic data.
QIU ZhiliWU FuyuanYU QingyuanXIE LiewenYANG Shufeng
关键词:HF同位素锆石玄武岩
红外光谱技术对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出土古玉器上蜡工艺的揭示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是广东省目前所发现的最重要的商周时期墓葬群,该墓地出土的玉器样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鉴定研究后发现,玉器的红外光谱在2960cm^-1(相对较弱)、2920和2853cm^-1附近出现了2~3个明显的特征性吸收峰,结合对纯蜡样品、现代上蜡玉器样品的测试比较,认为博罗横岭山墓地出土玉器在加工过程中曾经经过上蜡处理,首次揭示出商周时期岭南先民掌握了在加工中利用蜡来增加玉器美观技术的事实。
丘志力吴沫魏巧坤
关键词:红外光谱玉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