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941)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沙珍霞王启龙路飏李敏陈松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斑点叉尾鮰
  • 3篇病原
  • 2篇免疫
  • 2篇基因表达
  • 2篇感染后
  • 1篇蛋白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铜蓝蛋白
  • 1篇天然免疫
  • 1篇铜蓝
  • 1篇铜蓝蛋白
  • 1篇全长CDNA
  • 1篇S基因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王启龙
  • 4篇沙珍霞
  • 3篇陈松林
  • 3篇李敏
  • 3篇路飏
  • 1篇王文琪
  • 1篇曾令兵
  • 1篇李琪
  • 1篇党广成
  • 1篇孟艳青

传媒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斑点叉尾血浆铜蓝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克隆了斑点叉尾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中5′非翻译区(5′-UTR)25bp、3′非翻译区(3′-UTR)860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 225bp,编码一条含有1 074个氨基酸的多肽链。与其他真核生物血浆铜蓝蛋白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本研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斑点叉尾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组织和被不同病菌感染后的肝脏、肠、头肾及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发现,正常组织中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正常肝脏中表达最强烈。4种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海豚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血浆铜蓝蛋白基因的应答在不同组织中都有差异。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对海豚链球菌的应答最为显著,而对呼肠孤病毒的应答最不明显。而且不难发现,感染4种病原菌后,血浆铜蓝蛋白基因在头肾中的表达都出现明显的上调。
孟艳青党广成刘洋王启龙沙珍霞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血浆铜蓝蛋白
斑点叉尾鮰TLR5和TLR5S基因在不同病原诱导下的表达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分别用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进行感染实验,取感染后0h、12h、24h、48h、72h和7d的头肾、肠、肝脏和脾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TLR5和TLR5S基因在这4种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与斑点叉尾鮰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链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够引起TLR5和TLR5S强烈的上调表达,其中以感染链球菌12h后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上调量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2倍(P<0.01)。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24h内TLR5和TLR5S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但随后却显示出了明显的下调趋势,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在TLR5和TLR5S基因表达中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于大部分组织中表达下调。在感染12h的脾脏中,TLR5基因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0.017倍(P<0.01),而TLR5S基因表达量达到最低,仅为对照组的0.01倍(P<0.01)。从不同的组织来看,TLR5在肠中的表达上调幅度最大,而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增幅最明显,如感染链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12h后,TLR5在肠中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0.4倍(P<0.01)和14.8倍(P<0.01),TLR5S在头肾中的表达量分别上升了52.8倍(P<0.01)和132倍(P<0.01)。以上结果进一步证明了TLR5和TLR5S基因在斑点叉尾鮰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抗病原侵袭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和病原特异性。
李敏李琪王启龙路飏陈松林沙珍霞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基因表达病原
斑点叉尾TICAM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基因表达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h和12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h的0.15倍和24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达上调。其中,感染后7d脾脏中的表达提高到感染前的23.1倍。而感染叉尾病毒后,TICAM基因在肝脏、头肾和后肠的表达上调但幅度不大,基因表达在4种组织内表达变化量在1.5~3.7倍范围内波动,而在脾脏中TICAM表达下调,在感染24h后达到最低为感染前的0.13倍。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斑点叉尾TICAM基因表达变化与病原感染密切相关,暗示TICAM基因在斑点叉尾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王启龙李敏路飏黄爱平曾令兵王文琪陈松林沙珍霞
关键词:基因基因表达病原天然免疫
斑点叉尾TLR20和TLR21基因在不同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0和TLR21基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后,在0、12、24、48、72h、7d,肝脏、头肾、脾脏、肠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4种病原均能引起斑点叉尾TLR20、TLR21基因在所测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但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差异巨大,而TLR21基因的表达变化不大,在肝脏和头肾中表达量仅在3倍以内变化。感染爱德华氏菌后,TLR20、TLR21两种基因的表达模式类似,在肝脏中表达量显著上调。链球菌引起肝脏TLR20表达量发生4 360倍的变化,远远高于TLR21基因在同组织中的表达量(257.8倍)。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TLR20、TLR21两种基因在肝脏、头肾的上调表达,肠、脾脏的下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了TLR20、TLR21在斑点叉尾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鱼类疾病防御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路飏王启龙李敏陈松林沙珍霞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病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