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70414193)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黄毅萍许戈文张明月李昊陈广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水性
  • 8篇聚氨酯
  • 7篇丙烯
  • 7篇丙烯酸
  • 6篇水性聚氨酯
  • 6篇丙烯酸酯
  • 5篇乳液
  • 5篇羟基磷灰石
  • 5篇改性
  • 4篇纳米羟基磷灰...
  • 4篇己内酯
  • 3篇乳液聚合
  • 3篇共聚
  • 3篇复合材料
  • 3篇改性水性聚氨...
  • 3篇复合材
  • 2篇硬段
  • 2篇硬段含量
  • 2篇内酯
  • 2篇聚丙烯

机构

  • 15篇安徽大学
  • 3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安徽省绿色高...

作者

  • 14篇黄毅萍
  • 6篇许戈文
  • 5篇张明月
  • 4篇李昊
  • 3篇陈广美
  • 3篇邹铁梅
  • 2篇陈炜
  • 2篇汝玲
  • 2篇陈佳佳
  • 2篇张炎
  • 2篇杨立春
  • 1篇王焕
  • 1篇鲍俊杰
  • 1篇张晓亮
  • 1篇戴震
  • 1篇李智华
  • 1篇李莉
  • 1篇齐正旺
  • 1篇陈鹏
  • 1篇马新兰

传媒

  • 4篇应用化学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粘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涂料工业
  • 1篇化学世界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被引量:14
2010年
将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用巯基乙醇作为链转移剂调控合成了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丙烯酸酯(PA),再与聚氨酯(PU)预聚体反应,在水中分散得到PA-PU-PA三嵌段共聚复合乳液。采用FTIR和1HNMR测试技术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U与PA质量比的降低,共聚物中丙烯酸酯含量随之增加;PU软硬链段之间的氢键化作用减弱。TEM显示,复合乳胶粒子形态均匀规整,并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改性后的乳胶膜耐水、耐热性能均随着PU/PA质量比的减小而提高,吸水率由25%降低至5%,最大热失重温度由369℃提高至432℃。
陈炜李昊张炎许戈文黄毅萍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改性嵌段共聚物
水性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在织物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聚己内酯二元醇(PCL)为结晶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合成硬段含量不同的一系列交联型水分散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通过FTIR、DSC、XRD、透湿性和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等,研究了硬段含量对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及形状记忆聚氨酯在织物涂层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提高,聚氨酯的结晶熔融温度升高,结晶度下降,形状回复率先增大再减小.当硬段为28.6%时,形状回复率达到最大为94%.经SMPU处理过的织物随着SMPU硬段含量的增加,透湿量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透湿量增大.形状回复角较未经处理的织物原样有明显增大.
杨立春黄毅萍
关键词:形状记忆聚氨酯硬段含量透湿量
羟基磷灰石含量对纳米粒子-聚己内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水热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HA)并将其分散在己内酯中,以其羟基为引发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引发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NMR、DSC、XRD、PLM以及力学性能试验,探讨纳米粒子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聚己内酯(PCL)聚合度逐渐降低,在较高HA含量时,仍然存在较多的纳米粒子团聚;复合材料中PCL的结晶度基本不随纳米H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HA含量为5wt%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延伸率、抗拉强度以及压缩模量达到最大值;HA含量低于20wt%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着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大而增加.
陈广美黄毅萍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结晶度力学性能
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水解抑制剂(YZ-1)的作用下,通过乳液聚合实现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共聚,合成了硅丙乳液。研究了YZ-1和KH570用量对聚合过程和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YZ-1用量2%,硅单体质量分数9%时,聚合过程稳定,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乳胶膜的吸水性由8.33%降至2.64%。
张明月张炎黄毅萍
关键词:水解乳液聚合有机硅吸水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复合电纺纤维膜被引量:3
2012年
用水热法合成的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nHA-PCL复合材料。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聚己内酯(PCL)、nHA/PCL共混材料和nHA-PCL复合材料的3种电纺纤维膜。通过FT-IR、DSC、SEM、TGA和拉伸试验机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HA-PCL电纺膜的结晶性能优于nHA/PCL材料,且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其他两种膜,nHA-PCL电纺膜的完全分解温度为420°C,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8.2MPa和55.6%。3种膜的纤维直径均小于500 nm,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比较粗糙。在人体仿生液中诱导矿化4 d后,nHA-PCL电纺膜纤维表面出现磷灰石沉积,而纯PCL和共混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沉积的磷灰石很少,nHA-PCL复合电纺膜具有较好的诱导成骨性能。
陈佳佳陈广美邹铁梅黄毅萍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
纳米氧化锡锑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5
2011年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一缩二乙二醇(DEG)、三羟甲基丙烷(TMP)及纳米氧化锡锑(ATO)浆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稳定的纳米ATO改性水性聚氨酯(APU)乳液。粒径测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纳米ATO在水性聚氨酯中分散较好,乳液粒径均小于100 nm;FTIR分析表明,纳米ATO粒子与水性聚氨酯(WPU)间可能存在化学键;热重分析(TGA)测试显示,随纳米ATO添加量的增加,胶膜最大热分解温度逐渐提高,最大提高了约20℃;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及保温性能测试表明,随着纳米ATO添加量的提高,胶膜在800~2500 nm范围的透过率逐渐降低,但涂层在可见光区透过率均超过70%,热阻率由1.34×10-2 m2.℃/W提高至3.17×10-2 m2.℃/W。
许戈文戴震李智华李莉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保温
纳米羟基磷灰石/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的合成和结晶行为被引量:1
2009年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的-OH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再接枝不同量的丙交酯(D,LLA),制备了HA-PCL-PLA复合材料。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结晶度大致相同,且结晶度都不高;而DSC的测试结果表明,HA-PCL-PLA体系中的PCL比纯PCL呈现低的结晶度,PCL的结晶受到了限制,D,LLA的加入阻碍了ε-CL的结晶。PLM测试显示同等温度下PCL球晶大小随着D,LLA质量的增加而增大,D,LLA的接枝可以显著改变PCL的结晶形态。
陈蕾齐正旺刘晓荣汝玲邹铁梅黄毅萍
关键词:复合材料
交联型PUA复合乳液的合成、表征与性能探究
2012年
采用半连续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聚氨酯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偶联剂,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引发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合成了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结构和乳胶粒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接触角(CA)、力学性能测试,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研究了乳胶膜的性能。结果显示,当TMP用量为0.8%时,乳胶粒呈核壳结构,乳液稳定性能好,乳胶膜的拉伸强度达到12.5MPa,对水的静态接触角为96°,耐水性和耐热性也有显著提高。
张明月李昊吴丽霞陈鹏黄毅萍
关键词:交联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核壳复合乳液工艺探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探究聚合工艺对丙烯酸酯(PA)改性水性聚氨酯(PU)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的聚合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UA复合乳液。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伸力学测试和热重(TG)等测试手段比较了不同工艺和引发剂类型对共聚物乳液形态和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采用PA单体前乳化法可以得到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复合乳液,乳胶膜综合性能最好,PU和PA具有更好的相容性。
张明月陈佳佳杨立春黄毅萍
关键词:核壳结构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含双键的烷基醚硫酸盐,V-20S),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为单体,通过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了稳定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乳液及共聚物膜表面性能的影响,得出合成共聚物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A/MMA的质量比为2,引发剂过硫酸胺(APS)、V-20S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0.5wt%和2.0wt%.TEM证实了共聚乳液的核-壳结构;当DFHM为总单体的20wt%时,共聚物样品膜经XPS测得表面的氟元素含量可达11.37%,且表面接触角达到91°.
刘锦红陈萍黄毅萍
关键词:可聚合乳化剂乳液聚合含氟丙烯酸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