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2)
- 作品数:75 被引量:147H指数:8
- 相关作者:朱泓周亚威张全超张群原海兵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成都市青白江区包家梁子墓群出土人骨研究
- 2017年
- 包家梁子墓群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万柳村与大同镇界牌村交界处,北距青白江河约4.4千米,南距城厢镇约2.5千米,西北方向距大同磷肥厂汉代墓地约3.3千米。2011年8月初,为配合成都市青白江区青白江大道北段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会同青白江区文管所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该墓葬群,随即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99座,其中土坑墓165座,墓葬形制有狭长形。
- 原海兵龚扬民陈云洪
- 关键词:死亡年龄西汉早期墓葬群
-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火烧沟组关系较近。
- 曾雯潘其风赵永生朱泓
- 关键词:颅骨体质人类学滇文化
- 山西泽州县和村遗址出土春秋时期人骨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对山西泽州和村遗址出土的三例春秋时期人骨进行的包括性别与年龄、骨骼病理观察和身体发育等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可知,三例个体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大体处于成年期。M1个体存在龋齿、脊柱的退行性骨关节炎和"骑马人小平面"病理改变,M1和H26∶1还存在足骨跪踞面。另外,和村遗址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约为164.58厘米。这为了解春秋时期山西高原古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新的材料。
- 原海兵刘岩张光辉
- 关键词:春秋时期人骨退行性骨关节炎
- 西安高陵坡底秦墓的人口学特征被引量:3
- 2018年
- 坡底遗址是关中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秦人墓地,通过对墓地出土的154例人骨标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54例个体中,性别明确者91例,鉴定率为59.09%,年龄段明确者127例,鉴定率为82.47%;坡底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30.29岁,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为29.73岁;死亡高峰为壮年期(51.18%),其次为青年期(24.41%)和中年期(18.90%),不见老年个体。秦国长期征战导致关中地区大量男丁入伍应该是坡底居民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0.596:1)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居民年龄组数据的分析,坡底居民的死亡高峰提前到了青年期和壮年期,这或许是战国晚期秦人生存压力较大,寿命普遍较低的一个缩影。
- 周亚威张翔宇高博
- 关键词:秦人年龄性别比
- 北京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讨北京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罹患特点及发展趋势,观察和统计了北京西屯墓地318例个体4888枚牙齿的龋病情况,人骨标本分别属于汉代、北朝和明清时期.对西屯汉代人群的龋患牙位进行具体分析,并选取了6个古代组(新石器时代、殷商时期、三燕文化时期)同汉代组进行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汉代组和北朝组的牙患率都较高,明清组则远低于前两组;汉代组的龋均远高于北朝组和明清组,后两者相近.西屯汉代人群的下颌磨牙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前磨牙和尖牙;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发病率最低.同其他古代组牙患率的比较结果表明,西屯汉代的牙患率处于较低水平.西屯汉代和北朝组的牙患率接近农牧兼营文化人群的数值,明清组的牙患率则接近以游牧为主的文化人群的数值.
- 周亚威丁丽娜张中华朱泓
- 关键词:龋病龋均牙位
- 茂县营盘山遗址祭祀坑出土人骨研究
- 2018年
-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1′、北纬31°41′。平面约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东面临深谷阳午沟,东北面、北面、西面均为岷江所环绕,东距茂县县城约2.5公里,海拔为1650~1710米,高出岷江河谷约160米,表面地势略呈缓坡状。
- 原海兵陈剑陈剑
- 关键词:祭祀坑
- 郑州地区汉唐宋墓葬人骨种系研究——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以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的汉唐宋墓葬人骨为研究对象,对郑州地区汉、唐、宋组居民的颅骨标本进行了人骨种系的研究,并对以之为代表的汉唐宋中原汉民族的人种成分构成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了推测和归纳。虽然郑州汉代组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基因,郑州唐代组也受到了除汉民族以外更多异族的影响,但郑州汉、唐组均较大地体现出古中原类型的特点。郑州宋代组古中原类型的体质特征明显减少,表现出更加混合的体质性状。就本文所研究的资料而言,现代北方汉族体质特征最终形成的时间应不早于宋代。本文的研究将为探讨当今南、北方汉民族体质类型的形成和发展等问题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古代参考资料。
- 孙蕾朱泓楚小龙樊温泉
- 关键词:人骨汉民族
- 科尔沁沙地及其邻近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 2014年
- <正>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主体处在西辽河下游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沙地分布于松辽分水岭以南、冀北山地以北、大兴安岭南段以东、第一松花江和东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北纬42°40′~45°15′,东经118°~124°30′,总面积约为42300平方千米。在行政区划上该区域包括通辽市、赤峰市东部、兴安盟南部,以及吉林省西部的通榆、双辽等。在大地构造和地貌区划上科尔沁沙地主要位于松辽台地向斜南缘和西辽河冲洪积平原地带,在气候上横跨中温带松辽亚湿润区和蒙东亚干旱区,植被。
- 张全超张群周亚威朱泓
- 北京延庆县西屯墓地汉至明清人骨的性别/年龄变化及规律被引量:3
- 2014年
- 北京延庆县西屯墓地共出土人骨标本510例,性别明确者406例,鉴定率为79.6%,年龄段明确者446例,鉴定率87%。男性标本175例,女性标本231例,男女性比例为0.75:1。510例个体时代分属于汉、唐、魏晋、辽、北朝、明、明清和清。为研究该墓地人口变化规律,把墓地按时代顺序划分为三组:汉代组、北朝组和明清组,通过对三组样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性别,汉代组至明清组性比例反映出一个由低到正常再到低的时代变化规律,具体各年龄段的性比例存在着相似性,即随着年龄段的递增,性比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年龄,汉代组至明清组平均死亡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平均死亡年龄高于女性的现象,自汉代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各年龄段死亡率3个时代组基本一致,只是汉代组死亡高峰期集中在壮年,北朝组和明清组则集中在中年,从而反映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古人的寿命表现出增加的规律。
- 朱泓周亚威
- 关键词:性别人口学
- 古代DNA技术在哈民忙哈遗址出土遗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古DNA即是指古代生物中保存下来的DNA遗传物质,具有含量极低,高度降解以及损伤严重等特点。随着20世纪80年代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PCR扩增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古D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领域——分子考古学。分子考古学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出土的古代可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进行遗传学研究,从而解决考古学方面的问题。由于古DNA能够准确的反映当时的生物的某些结构特征以及生物种群的系统发生与演变规律。
- 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