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环境基金(CPR00G33A1G99)

作品数:4 被引量:176H指数:4
相关作者:潘剑君孙波邵月红李忠佩李海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有机碳
  • 3篇碳库
  • 2篇有机碳库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红壤
  • 2篇
  • 1篇低丘
  • 1篇低丘红壤
  • 1篇有效率
  • 1篇森林植被
  • 1篇施肥
  • 1篇土壤有机碳库
  • 1篇矿化
  • 1篇活性碳
  • 1篇长期施肥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邵月红
  • 3篇孙波
  • 3篇潘剑君
  • 1篇李忠佩
  • 1篇李海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对红壤不同形态碳的影响被引量:24
2006年
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不同形态有效碳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后红壤不同形态有效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全C、矿化碳的变化为厩肥>绿肥>稻草秸秆肥>本田还田>对照,易氧化碳、C库管理指数(CPMI)、C素有效率的变化为绿肥>稻草秸秆肥>厩肥>本田还田>对照,微生物生物量C变化为绿肥>厩肥>稻草秸秆肥>本田还田>对照,绿肥和稻草秸秆肥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及理化性状。C库管理指数与土壤养分因子量相关或极相关关系,反映了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C库的影响,可运用其评估土壤C库的变化。
邵月红潘剑君孙波
关键词:有机碳
低丘红壤有机碳库的密度及变异被引量:46
2004年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采样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C 库的密度及其变异.结果表明,低丘红壤有机C 的密度0~20cm为(2.09 ± 0.69) kg/m2,0~100 cm为(5.01 ± 1.46) kg/m2; 全N密度0~20 cm为(0.20 ± 0.07) kg/m2, 0~100 cm为(0.59 ± 0.14) kg/m2.从裸地到稀疏荒草地,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1.0 kg/m2和1.7 kg/m2;而从稀疏荒草地到人工林地或园地,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0.7 kg/m2和0.9 kg/m2;稀疏荒草地如果开垦利用为水田,经长期培肥达到高度熟化,则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可以提高2.3 kg/m2和4.4 kg/m2.即使不同类型的人工林地和园地之间,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的密度差异也可达到1.0 kg/m2和3.5 kg/m2.不同地形部位之间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差异达到1.3 kg/m2和2.9 kg/m2,全N密度差异达0.1 kg/m2和0.3 kg/m2;不同肥力水平之间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差异达到1.5~2.2 kg/m2和2.8~4.1 kg/m2,全N密度差异达0.07~0.11 kg/m2和0.20~0.23 kg/m2; 强烈侵蚀可以降低0~20 cm和0~100 cm土壤有机C 密度1.4 kg/m2和2.2 kg/m2.因此,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土壤有机C 库密度,增加固定大气CO2潜力.
李忠佩
关键词:红壤有机碳库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碳库研究被引量:89
2005年
分析了不同森林植被和同一植被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特征及土壤有机碳中的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大小和周转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总的趋势都是:培养前期分解速度快,后期分解速度慢,土壤剖面A层>剖面B层。在剖面A层中:不同森林植被下分解速率的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在剖面B层中:分解速率差异不大。不同森林植被下不同土壤剖面上的土壤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的库容和分解速率不同,土壤活性碳库碳含量一般占总有机碳的0 99%~2 89%,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0~23天;土壤缓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17 17%~55 4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1 6~24 2年;土壤惰效性碳一般占总有机碳的42 05%~80 66%,田间平均驻留时间为假定的1000年。
邵月红潘剑君孙波
关键词:有机碳碳库活性碳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大小及周转被引量:29
2006年
对水稻土、早地潮土和红壤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分解速率和平均驻留时间进行了分析,根据有机碳周转时间的不同,可将土壤有机碳库划分为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和惰效性碳库3个库,其遵循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根据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变化,用此方程在SAS8.2软件上拟合出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的大小及其分解速率.结果表明,农田土壤各剖面的活性碳一般占土壤有机碳的0.6%~3.7%,平均驻留时间为4~45 d;缓效性碳库一般占土壤有机碳的37.7%~81.2%,平均驻留时间为5~24年;利用酸水解测得的惰效性碳一般占土壤有机碳的17.1%~48.1%.不同水型及不同母质下的水稻土中各碳库变化规律分别为: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第四纪红粘土>第三纪红砂岩类.不同水稻土和旱地土壤中,活性碳库变化规律为水稻土>旱地,而缓效性碳为旱地土壤>水稻土,表明旱地土壤的固碳能力较水田强.
邵月红潘剑君孙波李海鹰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