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9B021)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9B021)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俞炎平曾辉洪凤鸣李升姚征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植入
  • 2篇组织间
  • 2篇组织间植入
  • 2篇腺癌
  • 1篇胰腺癌治疗
  • 1篇针吸
  • 1篇植入治疗
  • 1篇综合性介入治...
  • 1篇组织间植入治...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放射
  • 1篇介入放射学
  • 1篇介入治疗
  • 1篇局部进展期
  • 1篇活检
  • 1篇活组织
  • 1篇活组织检查
  • 1篇放射性

机构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俞炎平
  • 1篇江海涛
  • 1篇姚征
  • 1篇李升
  • 1篇杨建民
  • 1篇洪凤鸣
  • 1篇郑家平
  • 1篇曾辉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胰腺癌是难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并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全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俞炎平
关键词:胰腺癌组织间植入
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的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的患者多已处于中晚期,大多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因此,非手术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是临床的基本原则。作为非手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介入治疗,因为安全性和靶向性高、可重复性和近期疗效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介入导向的基因治疗将是以后发展的方向。现对近年来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郑家平俞炎平杨建民
关键词:胰腺癌介入放射学
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和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径路及安全性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和组织间植入治疗的径路及其安全性。方法临床资料较完整的35例cT引导下经皮胰腺穿刺活检患者,病变位于胰腺头部9例,体部20例,尾部6例。病变长径1.2—6cm,平均3.7cm。所用穿刺针直径16~21G,穿刺径路分别为前径路、左侧径路和后径路等。结果35例患者均行穿刺活检术,共用43针次完成穿刺操作。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31例,炎症性病变2例,疑似肿瘤2例(1例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1例为假性胰腺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4.3%。有14例患者再行胰腺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共用65针次完成操作。35例患者108针次穿刺过程中,直接穿入肿块而不需要穿过重要器官者18例,穿过肝脏2例,穿过胃4例,穿过肠壁10例,穿过肠系膜血管1例。全组行穿刺活检35例43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1针次,发生率为2.3%(1/43);而在行穿刺植入的14例65针次中,胃、肠间隙出血4针次,发生率为6.2%(4/6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采用16—18G活检针穿刺18例86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4针次,发生率为4.7%(4/86);而20—22G活检针穿刺17例22针次,其中胃、肠间隙出血1针次,发生率为4.5%(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胰腺病变穿刺活检或穿刺植入治疗胰腺肿瘤技术方法可行,且安全性可靠。
俞炎平江海涛姚征夏启荣洪凤鸣曾辉李升
关键词:组织间植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