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06D097)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爱华王凤贤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档案
  • 1篇档案资料
  • 1篇动因
  • 1篇中东路事件
  • 1篇中东铁路
  • 1篇中国近代史
  • 1篇日苏关系
  • 1篇事变
  • 1篇苏联解体
  • 1篇苏联解体后
  • 1篇主义
  • 1篇消极
  • 1篇消极影响
  • 1篇民族利己主义
  • 1篇近代史
  • 1篇九·一八
  • 1篇九·一八事变
  • 1篇国际主义

机构

  • 3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2篇刘爱华
  • 1篇王凤贤

传媒

  • 2篇哈尔滨市委党...
  • 1篇学习与探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浅谈苏联出售中东铁路的动因及其消极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刘爱华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中东铁路
评“中东路事件”
2009年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事件的起因、性质及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因此,有对此问题重新加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从历史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刘爱华
关键词:中东路事件中国近代史
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再认识——基于苏联解体后公布之档案资料的考察被引量:2
2011年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俄政府早期颁布的对华纲领性文件。宣言放弃帝俄时代在中国享有的特权,明确提出"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主张对华实施友好平等的政策,体现了苏俄政府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但同时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在中苏磋商和建交谈判中,苏俄政府又未能将宣言中的承诺全部付诸实施,在中苏疆界和中东铁路问题上继承了沙俄的衣钵,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犯了民族利己主义的错误。客观评价对华宣言不仅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要注意到其消极的一面。
王凤贤
关键词:国际主义民族利己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