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Z201010028010)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华耿志梁志滕帅姚百慧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起源被引量:4
- 2010年
- 1959—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北约多边力量计划,旨在建立一支美国控制下的北约多边核力量。美国原有的核政策陷入困境是这一计划出台的基本背景,美法关系的恶化是美国最终采纳多边力量计划的促进剂。这一计划,对后来的肯尼迪政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蓝本。
- 姚百慧
- 关键词:北约核政策多边核力量
- “消磁”计划与美国对意大利的心理冷战战略被引量:3
- 2010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日益受到美国的重视。美国对意大利的政策是确立和维持意大利的亲美反共,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而落入苏联控制。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在1951年确立一项对意大利的全面心理战略计划——"消磁"计划,通过各种隐蔽加公开的心理战手段,消除意大利共产党对民众的吸引力,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由于意大利政府的不合作,该计划当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杜鲁门之后历届政府实际贯彻了该计划的大部分行动建议,最终帮助美国政府实现对意大利的目标,意大利共产党始终未能参与政府。
- 汪婧
- 关键词:美国外交心理战
- 近年来学术集刊中国际关系史研究论文综目(二)被引量:1
- 2013年
- 学术集刊之异军突起,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①这些学术集刊虽风格不同,但其中论文不乏精品。由于以书的形式出版,专业性强,且很少纳入各种检索系统,故而流传不广,利用也比较困难。②基于这种现象,《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第二辑曾刊登了近年来学术集刊中有关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论文目录,本辑继续刊登,以方便同仁检索利用。本综目按地域来划分,连同国际关系理论、史料选编、学术动态和书评等专题,共分九大部分。每部分按内容多少再分细目。每条书目收入论文名、作者、集刊名、集刊期号、起止页码等内容。本目录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1010028010)、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BaLS054):《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阶段性成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目录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国际关系史档案整理小组'集体合作的结果。小组指导老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姚百慧在选题确定、资料查找、目录分类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小组成员狄安略、李云霄、余薇、艾荣荣、孙梦婕、赵媛媛参加了整理工作。外交学院的聂文娟老师协助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中国政法大学的杨玉圣教授对学术集刊目录的整理对本目录的制作起到很大帮助作用,在此,一并致谢。
- 无
- 关键词:关系史学术集刊
-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声——评1911年加、美互惠协定的缔结被引量:1
- 2012年
- 1911年加、美缔结互惠协定是加、美经济史上一次重要的但未获成功的缔约事件。此次缔约标志着北美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相排斥的贸易政策是缔约失败的经济原因,长期存在的政党竞争是缔约失败的政治原因,长期的民族心理对立是缔约失败的心理原因。缔约失败对加、美关系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1911年加美互惠协定对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借鉴意义。
- 张华
-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
-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骚乱事件的原因及结果——来自俄国、美国的解密档案被引量:1
- 2011年
-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发生了骚乱,构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这场骚乱的起因为何,苏联、东德、美国、西德四国在其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此危机处理的过程及其结果为何,以及这场骚乱对冷战初期两大阵营的对抗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直是世界现代史。
- 刘作奎
- 关键词:苏联人解密档案示威游行国际史
- 哈罗德·麦克米伦政府与英美核同盟的建立被引量:5
- 2010年
- 二战后英国政府一直谋求与美国建立核同盟,意在保持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并借助美国确保英国和西欧的安全,维系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日趋紧张的国际冷战局势、英国在核领域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英美相似的安全战略原则以及美国对自身全球利益的考虑,最终促成了英美核同盟在麦克米伦执政时期得以建立②。
- 耿志
- 关键词:英美关系核合作
-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被引量:3
- 2011年
-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人。苏联一面拒绝充当调停者,一面暗中规劝朝鲜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然而,最终苏联的努力未见成效。此次美苏交涉充分表明:虽然中苏同盟破裂已成定局,但华盛顿依旧固守过往的冷战思维,深信苏朝越的对外战略是协调一致的;1960年代末,在中苏分裂和朝韩竞争的特定时局下,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已无力真正影响朝鲜外交政策的走向。
- 梁志
- 没有飞起来的鹰——“天鹰行动”评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天鹰行动"(operation sky hawk)是北美空防司令部(NORAD)建立后拟于1959年10月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出于对演习时机和协商程序的不同考虑,加拿大最终否决了该行动。这一事件是二战结束后加、美两国第一次在安全领域发生的正面冲撞,也是迪芬贝克执政时期加拿大与美国关系起伏跌宕的开端。
- 张华
- 欧洲一体化与美国战后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兴衰被引量:3
- 2011年
- 二战结束后,美国倡导建立了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这一体系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为前提,以倡导自由贸易为主题;出于冷战需要,美国全面支持欧洲一体化,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共存共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一体化高筑贸易壁垒,对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形成挑战,肯尼迪政府倡导扩大贸易法下的多边谈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曲折发展。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欧共体深化、扩展,尼克松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东京回合"中美欧激烈争夺,美国贸易霸权地位衰落,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变革:国际贸易体系向多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是美国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受挫的重要原因,这一体系带有"美国经济霸权"和"多边自由贸易"的矛盾是其受挫的根本原因。从长远来看,区域主义会使全球化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 王仕英
- 论二战后期美国处置德国的失败设想——摩根索计划
- 2011年
- 1944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提出了美国关于战后处置德国的摩根索计划,并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与英国进行商讨。该计划的核心是战后要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包括将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彻底摧毁德国的全部工业,把德国变成田园式的农业国家。虽然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都认为该计划对于德国太过严厉,不利于英国的长远利益以及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但是迫于各种压力,丘吉尔最终同意了摩根索计划。然而,由于摩根索计划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最终被放弃。
- 鞠维伟
- 关键词:对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