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72128)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刘刚孔春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断陷
  • 3篇断陷盆地
  • 3篇盆地
  • 3篇陆相
  • 3篇陆相断陷盆地
  • 2篇煤层
  • 2篇聚煤
  • 2篇聚煤模式
  • 1篇新生代
  • 1篇始新统
  • 1篇中生代
  • 1篇煤田
  • 1篇超厚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李绍虎
  • 4篇吴冲龙
  • 3篇王根发
  • 1篇罗映娟
  • 1篇周江羽
  • 1篇孔春芳
  • 1篇张瑞生
  • 1篇刘刚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堆积的新模式被引量:11
2003年
在云南先锋盆地和小龙潭盆地的超厚煤层中 ,有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 .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 2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 ,即“先锋亚模式”和“小龙潭亚模式” .其中 ,“先锋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扇三角洲 -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 ;“小龙潭亚模式”可归纳为“湖相植物碎屑三角洲 -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 .综合这 2种亚模式及笔者原先所建立的“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 ,可以进一步概括出完整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异地 -微异地二次湖泊复合堆积模式” ,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或植物碎屑三角洲沉积 +湖泊漂浮异地植物碎屑沉积 +湖滨沼泽泥炭微异地堆积 +湖泊原地藻类泥炭原地堆积 +泥质碎屑或砂质碎屑或生物壳屑沉积→洪水、弱风暴流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植物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 .
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罗映娟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新生代聚煤模式中生代
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成因的探讨被引量:8
1996年
目前国内外有关煤层成园模式的研究较为薄弱,我国许多中、小型断陷盆地中所特有的超厚煤层至今成因不明。笔者如实地将煤层作为沉积体看待,深入到煤层中去考察和分析其各种成因标志,将它与煤层顶、底板的成因标志分析结合起来,并且通过聚煤期的盆地构造一沉积演化研究、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和成煤物质堆积的动力学物理模拟来确定煤层形成机制,在大量实际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地—亚原地—原地混合堆积模式";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吴冲龙王根发李绍虎周江羽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聚煤模式
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堆积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笔者通过对抚顺煤田始新统古城子组主煤层宏观煤体形态、沉积构造及泥质夹矸、大型树桩等的详细研究,并结合磨制大块煤光片,对主煤超厚煤层的堆积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泥炭运移、沉积过程的无机碎屑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抚顺煤田古城子组主煤层经过了泥炭物质长期、区域发育生成,突发事件搬运和快速埋藏的富集过程,不仅抚顺主煤堆积时期异地煤的再次向水体中运移、分异和沉积是主要的堆积机制,而且可能还是使高灰泥炭转变为低灰煤层的主要机制。其主要的机理为高灰泥炭在再次搬运过程中发生碎屑粒径的重力分异,生物化学、胶体化学双过滤作用引起粘土沉淀,和原地扰动引起沉降过程中的垂向分异,形成砂—富泥泥炭、碳质泥岩—暗淡煤以及暗淡煤—半暗或半亮煤—光亮煤水平和垂向分异序列。
张瑞生吴冲龙李绍虎徐保权
关键词:煤层煤田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被引量:12
2006年
云南先锋盆地赋存有超厚的优质褐煤。煤层中发育有着丰富的异地成因的沉积学标志。这些成因标志揭示了一种新的异地堆积亚模式,即“腐植型植物碎屑河流远源搬运→植物碎屑扇三角洲沉积+湖滨泥炭沼泽植物碎屑沉积+泥质碎屑沉积→洪水或水下重力流的混合和搬运作用→有机碎屑与无机碎屑的机械分异和再沉积”,简称为“湖相植屑扇三角洲-水下重力流二次堆积”,或者“先锋亚模式”。这种亚模式补充了作者原先所建立的中国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超厚煤层的成因模式———“阜新亚模式”和“抚顺亚模式”,可以统称为“异地-微异地湖泊二次复合堆积模式”。
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刘刚孔春芳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