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572113)

作品数:8 被引量:119H指数:8
相关作者:江新胜潘忠习付清平徐金沙张予杰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白垩纪
  • 4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气候
  • 2篇气候意义
  • 2篇季风
  • 2篇古季风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沙漠带
  • 1篇沙丘
  • 1篇石英
  • 1篇始新世
  • 1篇水循环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分析
  • 1篇温室效应
  • 1篇磨石
  • 1篇古风向
  • 1篇古近纪
  • 1篇古气候

机构

  • 7篇成都地质矿产...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7篇江新胜
  • 6篇潘忠习
  • 2篇徐金沙
  • 2篇付清平
  • 1篇崔晓庄
  • 1篇李明辉
  • 1篇熊国庆
  • 1篇伍皓
  • 1篇张予杰
  • 1篇谢渊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被引量:21
2003年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或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江新胜徐金沙潘忠习
关键词:四川盆地白垩纪石英沉积环境扫描电镜
云南丽江古近纪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云南丽江地区宝相寺组(E2b)下部(原美乐组)一直被认为是水成沉积,本文认为其属于风成沉积。宝相寺组下部巨厚砂岩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砂的磨圆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砂所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型撞击坑及毛玻璃化表面等特征,可能为沙漠风成沙丘沉积。研究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特征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的气候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重大转变。推测这种气候转变可能是始新世、渐新世之交全球变冷变干事件(EOGM)在青藏高原东部的沉积响应,也可能与青藏高原初次快速隆升及东亚古季风的开始形成有关。
伍皓崔晓庄熊国庆张予杰江新胜
关键词:风成沙丘古季风
白垩纪时期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初探被引量:38
2000年
从沙漠记录可知性出发,测制了一条横穿白垩纪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的风向记录断面,初步揭示了当时大气环流的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前东正确为行星环流控制──北为西风环流,南为东北信风环流.两者间的切变带曾作南北向漂变.还讨论了古季风环流存在的可能性,认为可能存在古季风的叠加作用.
江新胜潘忠习付清平
关键词:白垩纪沙漠带古季风古气候
中国白垩纪沙漠中的戈壁沉积被引量:10
2001年
戈壁是广义沙漠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在沙漠研究尤其在古沙漠研究中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古今沙漠的研究 ,讨论了戈壁的形成作用、中国白垩纪沙漠戈壁沉积和风磨石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
江新胜潘忠习
关键词:白垩纪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被引量:34
2003年
沉积环境的判别是沉积盆地分析、古地理、古气候研究和储层评价的重要手段。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因而其沉积物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 ,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尽管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纪志丹群存在沙漠沉积已被广为接受 ,但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分析还比较薄弱。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志丹群洛河组 (K1l)和罗汉洞组 (K1lh)的沙丘沙进行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 ,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具有明显的风成特征 ,及易与水成特征相区别。因此 。
江新胜徐金沙潘忠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储层评价沉积盆地分析
Primary study on patter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of atmosphere befor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stern Asia被引量:9
2001年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pattern of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GCA) in eastern Asia. The pattern of the GCA after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well known, while the pattern of the GCA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s lack of direct evidences. Based on the knowability of desert, a section recording wind directions across the Cretaceous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ow latitude desert belt is measured and the pattern of the GCA in the Cretaceous is reveal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astern Asia was really controlled by the planetary circulation before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i.e. westerlies in the north and northeast trades in the south. The convert belt between westerlies and trades had drifted northwards and southwards. The possibility of existence of paleo-monsoon is also dealt with and a possibly imposed paleo-monsoon is suggested.
江新胜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旋回、风向和水循环变化——白垩纪气候非均一性的证据被引量:12
2004年
温室效应下的气候状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地史中的温室气候尤其是白垩纪气候究竟是均一还是非均一的问题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的旋回性、古风向转换和水循环变化的分析, 认为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 不仅具有中长周期的变化, 而且还有极强的季节变化, 甚至还有瞬间的变化. 研究表明, 白垩纪气候并非均一.
江新胜潘忠习谢渊李明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风向温室效应水循环
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沙漠古风向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30
2000年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沙漠风向标志的测量,揭示了古盛行风风向变化规律和古风带样式.发现该沙漠为行星风系控制.早期,副热高压带作短周期的南北向漂变,造成西风与东北信风交替现象;晚期,副热高压带作了长周期的南向漂变,使沙漠处于西风带之中,完全被西风带控制.古风带样式的恢复为青藏高原隆起前东亚大气环流样式提供了直接的环流证据.
江新胜潘忠习付清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