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741)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郝宁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创造力的神经机制及其教育隐意被引量:7
- 2013年
- 近十几年来,创造力的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者使用EEG(脑电)、fMRI(功能核磁共振)、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NIRS(近红外光谱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发散性思维、顿悟、艺术创造、创编故事等创造活动背后的神经机制,对高创造力大脑与低创造力大脑间的差异,对创造性思维干预措施发挥作用的神经机制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不仅推进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认识,也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郝宁
- 关键词:创造力顿悟教育神经科学
- 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 2017年
-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趋近动机可增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创造力,回避动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增强个体的坚持性亦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亲社会动机使个体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增强其观点整合能力从而促进创造力;反社会动机则可能带来对规则的破坏感,进而易化创造性思维。责任动机、联合动机和权力动机对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创造力有着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分析多种动机对创造力的整合或交互作用,探寻动机作用于创造力的共有机制。
- 郝宁汤梦颖
- 关键词:创造力社会性动机
- 创造性思维酝酿效应研究进展及其实践隐意被引量:2
- 2014年
- 酝酿效应是创造力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过去几十年间,研究者揭示了影响酝酿效应的诸多因素,如酝酿效应中的时间因素、酝酿阶段的内插任务、目标任务类型、任务相关线索、睡眠等;提出了解释酝酿效应的诸多理论。文章对这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创造性问题解决及学校教育的启示意义。
- 郝宁赵琪琛
-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