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92)

作品数:14 被引量:173H指数:6
相关作者:依艳丽徐龙超沈月韩巍万晓晓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辽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番茄
  • 3篇防御酶
  • 3篇
  • 2篇设施土壤
  • 2篇土壤酸化
  • 2篇棕壤
  • 2篇酶活性
  • 2篇抗性
  • 2篇根瘤
  • 2篇根瘤菌
  • 2篇含水量
  • 2篇白浆土
  • 2篇PH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累积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养分
  • 1篇氮营养
  • 1篇氮源

机构

  • 1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辽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篇依艳丽
  • 4篇沈月
  • 3篇徐龙超
  • 2篇张大庚
  • 2篇栗杰
  • 2篇李晓忱
  • 2篇韩巍
  • 2篇万晓晓
  • 2篇周晓阳
  • 1篇王蕊
  • 1篇郑存德
  • 1篇付时丰
  • 1篇石元亮
  • 1篇于威
  • 1篇李天来
  • 1篇刘敏霞
  • 1篇刘静
  • 1篇杨蕾
  • 1篇贺云龙
  • 1篇依妍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棕壤硝态氮累积及pH值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温度(10℃和30℃)、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和100%)及尿素态氮用量(N 0、450、600、750)mg/kg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硝化作用进行缓慢,最大硝化率(K max)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5**),达到最大硝化率的时间(t0)与尿素态氮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30℃下的硝化率随尿素态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温环境延长了t0。10℃(70%和100%含水量)下,N 750 mg/kg处理的t0分别相当于30℃下该处理的1.9和2.5倍。所有处理土壤的硝态氮累积量均随培养热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且7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高于10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N 600和750mg/kg处理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30℃所有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初始土壤,其中N 600和750 mg/kg处理的pH<5.1,酸化明显。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和培养天数是影响硝化率进而影响pH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培养温度和含水量。
沈月依艳丽
关键词:温度尿素含水量PH
干湿交替及不同水、氮梯度对棕壤酸度及硝化速率的影响
采用室内25℃干湿交替与恒湿两种培养方法,研究了在水分(50%、70%℃、100%)和施氮量(0、50、150、450)mg/kg条件下,对棕壤酸度及土壤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和70%含水量下,培养90天后土...
沈月依艳丽付时丰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干湿交替硝化率土壤酸化
文献传递
不同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白浆土的肥力变化被引量:5
2012年
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荒草地为对照,研究林地、旱田、水田3种利用方式及不同开垦年限(30~50年)旱地(大豆-玉米轮作)和水田的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0~20era)的pH值大小为:荒草地〉林地〉水田〉旱田;旱田和水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44.17%和44.74%,但是亚表层(20—40cm)有机质提高。全氮含量分别减少19.92%和18.42%,全磷有所提高,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旱田利用方式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水田速效磷含量最高;旱田、水田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37.84%和60.18%)。开垦30—50年后,旱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1~1.09个单位。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减少28.23%.43.78%、12.03%~31.20%;而全磷呈增加趋势,全钾含量变化不大。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2-32%。42.15%和77%~195.35%.速效钾含量减少38.73%~43.08%,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全氮减小幅度增大,速效氮的增加幅度降低。速效磷的增加幅度上升。水田表层土壤pH值下降0.62~0.84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减少33.16%~59.92%。;土壤的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24.25%~78.1%和49.95%~60.73%);速效磷含量增加56.82%~281.9%,且随开垦年限增加,有机质、速效钾减小幅度上升而速效氮减小幅度降低,速效磷增加幅度增大。
依艳丽万晓晓沈月付时丰
关键词:白浆土土地利用方式开垦年限土壤肥力
不同磁处理对硅酸盐细菌(K1,K2)解钾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将硅酸盐细菌K1,K2在不同场强下磁处理后,采用过氧化氢灰化法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钾的含量,从而研究不同场强处理对硅酸盐细菌K1,K2解钾能力的动态变化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磁处理对菌株的解钾效果不是恒定的正负效应,期间有波动;相同磁处理对不同的菌株表现了不同的解钾效果和动态变化。低场强处理使K1的可溶性钾含量在前期总是高于其它各处理;高场强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抑制加大的趋势;K2在整个培养期内基本表现为低场强处理下5 min高于10 min处理下的解钾率,受处理时间的影响明显。最终经筛选得出:K1以培养14天时5 min处理下,300 mT场强处的解钾能力最大,高出CK 41.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K2以培养21天时5 min处理下,100 mT场强处的解钾能力最大,高出CK32.5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王蕊依艳丽
关键词:磁场处理硅酸盐细菌
磁场对根瘤菌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根瘤菌RH1021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磁场强度(100,200,300mT),磁处理时间(5,10,15min),磁处理后静置时间(12,120,240h)对根瘤菌RH1021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种蛋白的含量均在200mT场强处理下增幅最明显,分别高于对照组约23.3%,149.1%;磁处理时间均以10min效果最显著,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1.4倍、2.5倍;磁处理后静置时间则均以120h为宜,较对照组增幅49.5%,234.4%。此外,通过最佳磁处理参数的选择发现,对于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磁场强度,而影响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磁处理后的静置时间。
李晓忱依艳丽
关键词:磁场根瘤菌可溶性蛋白粗蛋白
钙、磷平衡对番茄光合作用特性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番茄品种"辽圆多利"为试材,采用3种钙素水平和3种磷素水平的复因子盆栽试验,研究钙、磷互作对番茄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的影响,以揭示不同钙、磷水平对番茄光合作用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探明适宜番茄生长及增强抗病性的最佳钙、磷含量水平。结果表明:适宜磷肥能够提高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同一钙水平下中等磷水平(P2)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最高。适当增施钙肥有利于番茄光合作用提高,中等施钙水平(Ca2)下中等施磷水平(P2),能够有效地改善番茄的光合性能,提高其光能利用率。番茄叶片防御酶CAT、PAL、POD、PPO活性均在中、高钙水平下较高;相同钙施用量条件下,中低磷水平番茄防御酶活性较高。
徐龙超依艳丽周晓阳
关键词:番茄防御酶
耕地棕壤酸碱缓冲性能及酸化速率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辽宁省耕地棕壤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酸化趋势明显,pH整体平均值从第二次普查时期的6.42降至5.73。对辽宁省4个典型地区(昌图、沈阳、瓦房店、清原)的耕地棕壤耕层(0-20cm)缓冲性能、酸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酸碱缓冲容量变幅为29.66~39.87mmol/kg.pH unit,其中辽宁北部和中部地区酸碱缓冲容量明显高于辽南和辽东地区。酸化速率以辽南地区下降速率最快,其值为2.69H+kmol/(hm2.a),而速率最慢的地区为辽东,其酸化速率为1.44H+kmol/(hm2.a)。土壤初始pH、阳离子交换量、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均是影响酸碱缓冲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北部和中部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及粘粒含量均高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因此缓冲性能也较强。施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辽宁耕地棕壤酸碱缓冲容量及酸化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沈月依艳丽张大庚栗杰依妍依妍
关键词:土壤酸化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
根瘤菌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磁致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试验主要研究磁场强度为100 mT、200 mT、300 mT、400 mT,磁处理时间为5 min、10 min、15 min,磁处理后静置时间为12 h、120 h、240 h对根瘤菌RH1021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在300 mT、100 mT处理下增幅尤为明显,分别高于对照组约133.3%、243.8%;磁处理时间均以10 min效果最为显著,分别高于对照组2倍、3.2倍;二者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于磁处理后第240 h和12 h,较对照组增幅120.0%、298.6%。此外,本研究在最佳磁处理参数的选择中发现磁处理后的静置时间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处理时间和磁场强度次之。
李晓忱依艳丽
关键词:根瘤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设施蔬菜大棚土壤氮磷钾养分富积降低土壤钙素的有效性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农业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率迅速上升。设施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富积与土壤中钙素的形态及有效性有密切关系,进而影响植物对钙素的吸收。因此,本研究调查比较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钙素有效性的变化,及与N、P、K含量的关系,为提高土壤钙素有效性和减少缺钙性生理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辽宁省海城市选取了38个设施蔬菜大棚,种植年限在3~30年不等,土壤均为棕壤,按照每三年为一个时间段,将大棚分为9组。采集了棚内0—20 cm的耕层土壤样品,同时采集棚外露地0—20 cm土壤样品作为对照。分析了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测定了土壤水溶性钙、交换性钙、酸溶性钙、非酸溶性钙含量,利用回归方法计算了氮磷钾含量与四种形态钙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设施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总钙、酸溶性钙和非酸溶性钙含量逐年增加,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分别在种植达到9~11年和12~14年时达到最大值104.1和611.9 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总钙增加量的94.3%~96.4%属无效态的非酸溶性钙。土壤中氮、钾含量的提高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与交换性钙呈显著负相关(r=–0.5451,P<0.01;r=–0.4809,P<0.01,n=38)。土壤中磷含量的提高促进了难溶性磷酸钙盐的形成,磷酸高钙盐与无效性的非酸溶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84,P<0.01,n=38)。种植30年的设施土壤有效态钙含量与有效氮、磷、钾的比例比露地土壤下降了近70%。【结论】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不断增加。氮和钾含量的增加促进了交换性钙的解吸,磷的增加促进了水溶态和交换态钙向无效的非酸溶性钙的转化。因此,土壤中氮磷钾的富积加剧了蔬菜土壤有效性钙的缺乏。
韩巍赵金月李豆豆郭磊磊窦莉洋刘静李嵩依艳丽
关键词:设施土壤养分平衡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对白浆土秸秆还田(20、24、3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后耕层(0~20 cm)与20~40 cm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46~3.91、10.75~15.79g/kg。随还田年限增加,耕层与20~40 cm土壤水溶性物质在还田24年达最高值,分别为0.67、0.58 g/kg;而水浮性物质显著增加且在还田24~32年趋于稳定值。耕层土壤腐殖酸与胡敏酸含碳量均呈增加趋势,还田24年时最高,分别为10.04、5.51 g/kg;在20~40 cm土层则先增后减。耕层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先减后增,20~40 cm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则显著增加。耕层胡敏素含碳量呈减少趋势,而20~40 cm土壤则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后白浆土胡富比发生较大变化,耕层土壤胡富比在还田24年时达到峰值1.22;而20~40 cm土层胡富比逐渐减小。
万晓晓石元亮依艳丽
关键词:秸秆还田白浆土有机碳腐殖质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