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44)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匡恩俊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周宝库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空军克东副食品生产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黑土
  • 9篇土壤
  • 7篇原状
  • 6篇原状土
  • 6篇长期定位试验
  • 5篇施肥
  • 3篇定位施肥
  • 3篇腐殖质
  • 3篇长期定位施肥
  • 2篇容重
  • 2篇田间
  • 2篇田间持水量
  • 2篇土壤结构
  • 2篇结合态腐殖质
  • 2篇持水量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质
  • 1篇玉米
  • 1篇真菌群落

机构

  • 13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迟凤琴
  • 12篇张久明
  • 12篇匡恩俊
  • 11篇宿庆瑞
  • 10篇周宝库
  • 4篇蔡姗姗
  • 3篇刘晶鑫
  • 2篇高中超
  • 2篇金梁
  • 2篇魏丹
  • 1篇赵瑞广
  • 1篇马星竹
  • 1篇张磊
  • 1篇朱宝国
  • 1篇张喜林
  • 1篇徐军生
  • 1篇郭文义

传媒

  • 4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研究表明: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2个土层不同处理的样品间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存在部分变化;对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真菌群落结构在2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有部分变化,其中MNPK处理的变化较为显著;对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得,在0-20 cm土层中各处理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搬迁前后的3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在20-40 cm土层中搬迁前和搬迁后MNPK和CK处理的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搬迁前和搬迁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受到搬迁扰动的影响远小于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
迟凤琴刘晶鑫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
关键词:黑土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无机复合度及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及有机无机复合度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原土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三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其次,稳结态最少。施肥提升土壤的松结态及稳结态腐殖质含量、土壤松/紧比值;降低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土壤松/稳比值。单施化肥只能改善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肥力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最大程度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活化土壤腐殖质,在两个土层中影响保持稳定。施肥对0-20 cm土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影响大于20-40 cm土层,而对0-20 cm土层结合态腐殖质影响则小于20-40 cm土层。
迟凤琴蔡姗姗匡恩俊张久明周宝库
关键词: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不同土层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胡敏酸荧光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地原状土搬迁的基础上,采用荧光光谱学方法分析了土壤中胡敏酸在搬迁前后不同年度间的荧光结构,旨在揭示黑土搬迁过程中胡敏酸结构的变化规律,为长期定位试验地原土搬迁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土壤胡敏酸的荧光光谱显示,胡敏酸在搬迁后第一年总体特征峰波长有不同程度的红移现象,即有了轻微的老化现象,分子芳构化及缩合度程度增加,在搬迁后第二年有所缓解,这种短期的老化现象在M、MNPK处理中更为明显,在两个不同土层中的变化没有明显不同。胡敏酸分子中的五环芳烃化合物及其它结构简单的芳烃化合物没有受到土壤搬迁的扰动。
迟凤琴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魏丹蔡姗姗韩锦泽
关键词:黑土长期定位施肥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及其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的方法,对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两个土层不同处理所有样品之间具有相似性,进一步对细菌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得,细菌群落结构在两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变化不大。再对细菌DGGE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得,在0~20 cm土层细菌各处理的分布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在搬迁前后两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似,在20~40 cm土层搬迁前和搬迁后细菌的MNPK和NPK处理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研究说明,搬迁前和搬迁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受到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远大于搬迁的扰动影响影响。
迟凤琴刘晶鑫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
关键词:黑土PCR-DGGE
黑土长期定位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明确遭到环境和土体变化时土壤腐殖质的变化情况,调查了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原状土搬迁前(2008年)和搬迁后(2013年)4个典型处理(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的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碳与重组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处理间的规律表现为马粪+氮磷钾〉氮磷钾〉马粪〉不施肥,搬迁前后规律一致。各处理的原土复合量高低顺序为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原土复合度高低顺序为马粪+氮磷钾〈马粪〈氮磷钾〈不施肥。搬迁后各处理原土复合量和原土复合度均有降低的趋势,变化幅度以马粪+氮磷钾处理最大。对比各处理搬迁前后松结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稳结态腐殖质的降低和紧结态腐殖质的升高上,以马粪+氮磷钾处理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2%-2.5%,马粪处理的变异幅度次之4.5%-6.0%,不施肥处理变异幅度最大为10.5%-20.0%。说明长期合理施肥,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不仅能够活化土壤腐殖质,同时,还能在土壤遭到环境及土体变化时,提升增加土壤对外界环境的缓冲能力。
匡恩俊迟凤琴宿庆瑞张久明蔡姗姗周宝库
关键词:结合态腐殖质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结构与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cm-3和0.09 g·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m-2·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张久明迟凤琴宿庆瑞匡恩俊张磊金梁郭文义徐军生
关键词:黑土光合速率土壤结构玉米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长期定位试验是土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能够系统地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肥效变化规律,科学地评价施肥技术体系的效应,为评价黑土质量状况,指导合理施肥,保护黑土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
周宝库张喜林高中超马星竹魏丹迟凤琴
文献传递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及光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在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搬迁对黑土不同处理腐殖质组成及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前后定位试验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但变化趋势为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高于20~40cm土层的碳含量,各处理间以MNPK含量最高,并随着搬迁年限增加土壤有机碳呈现增加趋势。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在土层0~20cm和20~40cm呈现动态变化中,但整体趋势2013年较2010年略有下降;胡敏素碳含量呈增加趋势。胡敏酸的△log K值、E4/E6值在搬迁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富里酸分子0~20cm土层各试验处理FA-E4/E6和FA-△log K变化相一致,大小顺序依次是MNPK〉M〉NPK〉CK。随着耕作、施肥年限的增加,富里酸分子都向着芳构化、复杂化的方向转化,利于胡敏酸的形成。土壤腐殖质组分数量和有机碳含量变化与当季种植的作物和施肥变化密切相关,所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的各处理有机碳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搬迁对各处理没有产生客观影响。
张久明迟凤琴周宝库匡恩俊宿庆瑞张佳春
关键词: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腐殖质组成光学性质
黑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冻土分割搬迁后土壤融合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明确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搬迁后与新址的融合效果,以一个搬迁土块为研究对象,明确搬迁土块间的接缝处土壤与距接缝处不同距离的中心土壤在理化特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0~20 cm层次土体中心50 cm处的田间持水量比接缝处高5%,容重低4%,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层次;20~40 cm层次,土壤的固相率和容重高于其他层次,田间持水量降低,土块横切面各部位物理性质均无明显差别;剖面底部80~100 cm层次接缝处土壤松散缝处的固相率比30 cm和土体中心处低4.3%,液相率低3.1%,气相率高出7.6%,容重下降8.3%。0~40 cm土层的缝处、距缝30 cm和距缝50 cm处的孔隙率均低于40~100 cm层次,其中80~100 cm层次的孔隙率最大,20~40cm孔隙率最低为44.2%;土壤饱和导水率0~20 cm层次为35.3~38.0 cm/d,随着深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均小于20cm/d;而80~100 cm层次缝处的饱和导水率值高达144.4 cm/d,是表层土壤的4倍。同一层次搬迁土块缝处与土块中心土壤速效养分无明显差别,缝处全氮含量均高于土块的其他位置,且与距缝30 cm和50 cm处的数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pH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碱解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长期定位土壤搬迁5 a后,深层土壤接缝处还处于疏松状态,下层土壤的融合要弱于上层土壤。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高中超朱宝国
关键词:容重田间持水量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搬迁前后5年各处理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四种土壤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均高于20~40 cm土层;②每年在两个土层中MNPK处理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CK处理均最低,而每年在两个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CK和M处理均明显高于NPK和MNPK处理,而磷酸酶活性CK和M处理则低于NPK和MNPK处理,脲酶活性在4个处理中差异不大;③比较搬迁前后5年间各项微生物指标变化发现,各项指标年际间虽存在变化但程度不大,搬迁后2011年和2012年相对较高,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各项指标较为接近。研究说明,土壤深度和施肥对土壤各项生物指标影响较大,年际间变化也受到轮作方式的影响,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扰动影响远小于施肥和耕作方式等的影响。
迟凤琴刘晶鑫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周宝库
关键词:黑土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