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2107) 作品数:11 被引量:224 H指数:6 相关作者: 刘再华 孙海龙 王海静 吕保樱 曾成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西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水利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云南白水台雨水线及钙华δ^18O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云南白水台地区大气降水的δ18O和δD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降水线,并通过对过量氘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白水台地区冬、夏季风期间降雨云团有不同的源区。对现代钙华δ18O的季节变化分析,发现钙华的氧同位素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古钙华的δ18O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基础。研究还发现,水中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H2O向大气蒸发以及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CO2向大气逸出,是下游方向钙华δ18O增加的主要原因。 孙海龙 刘再华 吕保樱 叶文炳 刘香玲 曾成 王海静关键词:过量氘 钙华 氧同位素 降雨量 云南白水台现代钙华δ^13C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对云南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沉积的δ13C值分析发现,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δ13C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当地古钙华的δ13C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而造成雨季钙华δ13C值偏负的原因是雨后形成的低δ13C值的坡面流对高δ13C值的渠道水的稀释效应,降低了渠道水的δ13C值。水中贫13C的CO2逸出至大气是下游方向钙华δ13C偏正的主要原因。 孙海龙 刘再华 吕保樱 叶文炳 刘香玲 曾成 王海静关键词:钙华 Δ^13C 典型表层岩溶泉水化学对暴雨响应特征研究--以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为例 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广西马山弄拉兰电堂泉的降雨量、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K+、NO3-和Ca2+浓度进行了自动监测。结果发现,泉水在降雨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的同时还伴随着电导率和Ca2+浓度的急剧降低。此外,利用WATSPAC软件计算泉水饱和指数(SIC、SID)和二氧化碳分压(logPCO2),发现暴雨期间的SIC、SID和logPCO2均比正常情况下的低。由此可以推断泉水的水化学动态规律是由雨水的稀释作用造成的。进一步分析K+和NO3-的动态变化(暴雨时K+和NO3-出现富集的异常现象),推断石山地区植被的生长受限可能不但与土壤中必需元素的有效背景值低有关,而且还与表层岩溶带具有较高的裂隙易造成大量有益元素流失有关。此外,农业活动中施用的化肥等也将随着降雨进入水体造成表层岩溶泉和地下河的污染并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李强 孙海龙 汪进良关键词:表层岩溶带 水化学 自动化监测 地下水污染 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探讨了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和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灰背栎是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各样方的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明显差异:从以草本为主的裸露地到乔灌林,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水解氮等土壤养分指标总体上呈递增趋势,这表明植物多样性指数比较高的乔灌木林比其它植被类型能更好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了不同样方中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大多数多样性指数均受特定土壤因子的影响,结果也显示土壤酸碱度、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全钙量和Ca/Mg,对白水台泉华台地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和发育起重要作用。 刘香玲 何平荣 麻维华 孙海龙 苏春田 杨睿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土壤因子 水力坡度对溪流钙华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6 2009年 在有钙华沉积的云南白水台景区引水渠道中,通过水准测量以及导线测量的方法,获得了引水渠道各研究点的相对高程和距离。利用流速仪测定了各研究点的水流流速,通过计算获得了各研究点的总水头和水力坡度。利用水化学记录仪,在短时间内测定了各研究点的电导率、水温与pH值,结合现场滴定以及室内水样分析的结果,计算出各点的方解石饱和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现在方解石饱和指数大于0.8的研究渠段,电导率、Ca2+和HCO3-浓度沿水流方向降低,经成因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Ca2+浓度与总水头呈线性关系,水力坡度与渠段上的钙华沉积量也呈线性关系,这是岩溶作用动力学扩散边界层控制理论的具体体现,也即水力坡度越大,流速越快,扩散边界层越薄,碳酸钙沉积速率越大。 曾成 刘再华 孙海龙 王海静 吕保樱关键词:溪流 水力坡度 流速 钙华沉积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2006年 通过分析大量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工作成果,总结了四种钙华沉积模式:泉水、河流障、湖泊以及沼泽钙华沉积;综合讨论了气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作用等因素对钙华沉积的影响。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今后的工作要从碳酸钙沉积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和晶体生长等微观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钙华沉积的机制,以便为钙华景观的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李华举 廖长君 姜殿强 姜光辉关键词:钙华 旅游资源保护 基于谱分析的岩溶地下河系统短时间尺度水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岩溶地下河系统在无雨条件下,秋季短时间尺度(10日左右)内其出口处水化学动态具有显著的日周期,连续功率谱及交叉功率谱分析可以识别这一周期。文章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系统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中旬无雨条件下10日左右连续监测的气象要素、水化学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植被覆盖良好的岩溶地下河系统,出口处水化学动态呈现日动态变化周期,表现为白天气温升高,水的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电导率和方解石饱和指数降低,其中pH值对气象要素的响应最为敏感,二氧化碳分压对水温的响应最为敏感。 曾成 刘再华 赵敏 闫志为 蒋丽娟 叶文炳 张志卫关键词:岩溶地下河 水化学 谱分析 交叉谱分析 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24 2006年 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研究点,以研究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为目的,着重研究水葫芦和水藻对岩溶水的pH、电导率、溶解氧含量、方解石饱和指数以及CO2分压日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的岩溶水中,水化学的日动态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水藻生长的水池出水口处,水的pH、电导、溶解氧含量、饱和指数以及CO2分压所受的影响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主;而在有水葫芦生长的岩溶水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降低,而温度和根呼吸作用的影响增强。在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S31号泉水池出水口堰板处和堰板下游约3m处为监测点试验时,试验结果表明其水生植物的影响占70%以上,强于温度作用的影响。 吕保樱 刘再华 廖长君 孙海龙关键词:水化学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温度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_2汇 被引量:84 2007年 关于全球CO2汇的位置、大小、变化和机制目前仍不确定,还存有争议.在理论计算和野外观测数据证明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重要的CO2汇(以溶解无机碳-DIC的形式).这个汇达到0.8013PgC/a(约占人类活动排放CO2总量的10.1%,或占所谓的遗漏CO2汇的28.6%),它是由水对CO2的溶解吸收形成的,并随着碳酸盐的溶解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CO2的消耗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这部分汇中有0.5188PgC/a通过海上降水(0.2748PgC/a)和陆地河流(0.244PgC/a)进入海洋,有0.158PgC/a再次释放进入大气,还有0.1245PgC/a储存在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因此,净沉降是0.6433PgC/a.随着全球变暖引起的全球水循环的加强、CO2和大气圈中碳酸盐粉尘的增加,还有造林地区的增多(会引起土壤CO2的增加进而导致水中DIC浓度的增大),这部分汇也可能增加. 刘再华 Wolfgang Dreybrodt 王海静关键词:碳酸盐溶解 溶解无机碳 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玉米光合作用与锌含量和碳酸酐酶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研究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与锌含量和碳酸酐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区施加有机肥的土壤有效锌和玉米叶片锌含量均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分别为47.85m g/kg和43.35 m g/kg;岩溶区玉米叶片的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也高于非岩溶区,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5.622U,非岩溶区的碳酸酐酶活性平均为3.485U;碳酸酐酶活性随玉米叶片的锌含量增加而提高,而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随碳酸酐酶活性增加而提高,反映了土壤锌含量对玉米叶片锌含量、碳酸酐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的控制。 杨霄 刘再华 曹建华 张云鸽关键词:玉米 光合作用 锌含量 碳酸酐酶 岩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