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144012)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航黎乐群万里凯李蔚英杨伟萍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超声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治疗
  • 1篇无水酒精
  • 1篇无水酒精注射
  • 1篇无水酒精注射...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消融
  • 1篇疗效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 1篇酒精注射
  • 1篇酒精注射治疗
  • 1篇肝细胞
  • 1篇肝细胞癌

机构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黎乐群
  • 3篇李航
  • 2篇万里凯
  • 1篇王小燕
  • 1篇丁战玲
  • 1篇杨伟萍
  • 1篇许春梅
  • 1篇朱波
  • 1篇李蔚英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对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观察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FDP-ALD)测定对经皮肝穿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18例共24个肝癌肿瘤结节行PEI治疗,检测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清FDP-ALD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FDP-ALD活性在第1次PEI术后达最高值,随后呈波浪状下降,第8次回到术前水平,提示血清FDP-ALD活性变化可反映肝癌组织的坏死程度。血清AFP浓度治疗后也呈下降趋势,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FDP-ALD活性测定可用于肝癌PEI的疗效评价,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也有判断疗效的价值。
李航黎乐群万里凯丁战玲杨伟萍李蔚英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疗效
超声联合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醛缩酶测定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疑为HCC的患者行超声检查、测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FDP-ALD)、甲胎蛋白(AFP),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58例肝内有肿块的患者有48例病理诊断为HCC,FDP-ALD对HCC检出的灵敏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AFP(灵敏度:79.17%VS60.42%;准确性:75.86%VS60.34%;阳性预测值:90.48%VS87.87%;P<0.05,而特异度两者相同。结论超声结合FDP-ALD可提高对HCC的诊断率,以补充血清AFP阴性的不足。
万里凯李航黎乐群朱波
关键词:肝细胞癌超声
超声联合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效果评价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FDP-ALD)等指标在原发性肝癌(HCC)射频消融(RF)、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治疗的监测作用。方法HCC38例次共83个肿瘤结节行RF或PEI治疗。治疗前后行超声检查、检测不同时点的血清FDP-ALD、甲胎蛋白(AF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RF组术后第1天FDP-ALD达最高值,随后呈直线下降,PEI组总的变化呈波浪状下降,AFP阳性组血清AFP术前及术后的分布与FDP-ALD一致,术后第1天FDP-ALD与治疗结束后AFP呈负相关。结论血清FDP-ALD活性变化可反映HCC组织的坏死程度,超声联合血清FDP-Ald活性测定可作为HCC消融治疗中的监测指标之一。
万里凯李航黎乐群王小燕许春梅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