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56002)

作品数:9 被引量:801H指数:8
相关作者: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能源
  • 9篇能源效率
  • 5篇中国能源
  • 5篇中国能源效率
  • 3篇节能潜力
  • 3篇节能潜力分析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全要素能源效...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随机前沿生产...
  • 1篇能效
  • 1篇能源技术
  • 1篇前沿生产函数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利用
  • 1篇资本利用率
  • 1篇资源禀赋
  • 1篇禀赋
  • 1篇经济结构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市经济与...

作者

  • 6篇史丹
  • 3篇吴利学
  • 2篇吴滨
  • 2篇傅晓霞

传媒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2篇管理世界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工业经济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被引量:159
2008年
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区能源效率(EE)的现状是中国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战略目标的重要的科学前提和保证。使用一种单要素方法和三种全要素方法对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表明:(1)全要素方法在揭示一个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对其能效的影响方面有着传统的单要素方法替代不了的优势。(2)即使以国内的先进能效水平做参照,中国的总体能效水平也还很低。如果各地区可以达到上海等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中国大约可以节约30%左右的能源消耗。(3)东西部之间巨大的能效差距表明了在现阶段实现地区间节能合作、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在东西部之间扩散的现实必要性。
杨红亮史丹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史丹
关键词:能源效率节能潜力
我国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σ趋同的方法分析了若干典型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差距并无明显缩小趋势,能源技术区域扩散并不明显。本文从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吴滨
关键词:高耗能行业能源技术能源效率资源禀赋
中国的经济结构、增长速度与能源效率被引量:33
2007年
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变动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2000-2005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呈上升趋势。能耗上升的主要原因: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高耗能产业发展加速,能源消费向高耗能行业集中;国际产业分工低端化工业增加值率下降;在能源进口不断增长的同时,高载能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速度过快,超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导致,能源过度投入。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应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税收的调节作用;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目标;运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加强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监管。
史丹
关键词: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经济结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能源效率及其决定机制的变化——基于变系数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本文从企业能源需求函数出发,根据能源效率的经验决定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时间趋势分析,特别是采用半参数估计得到了变系数能源效率模型,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下能源效率决定机制的变化,即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重工业比重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对能源效率影响程度的差别。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分析方法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能源效率决定机制信息,研究结果也有助于根据不同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目标和措施。
傅晓霞吴利学
关键词: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变系数模型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被引量:387
2006年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史丹
关键词:能源效率节能潜力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被引量:73
2009年
本文从波动角度分析了中国能源效率的变化,特别强调波动成分对能源效率的短期影响,并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能源效率的机制决定模型,以探讨不同冲击对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的作用差异。本文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1)内生的资本利用率变化可以成为决定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的关键机制,能够分别解释改革以来产出能效波动的81%和资本能效波动的97%;(2)全要素生产率、能源价格和政府消费的冲击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差异很大,暂时性生产率冲击在短期内对产出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但产出能效只有小幅提升,政府购买增加会导致经济的剧烈过度调整;提高能源价格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且对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要求政府更为准确细致地把握经济形势、及时相机做出恰当的反应,更多地采用政策组合方式,以最小福利代价取得最大经济效果。
吴利学
关键词:能源效率资本利用率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被引量:215
2008年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框架,并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1980 ̄2005年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发现:(1)全要素生产率、资本—能源比率和劳动—能源比率差异的平均贡献份额分别为36.54%,45.67%和17.89%;(2)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作用在不断提高,是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此外,增长方式趋同的东部地区能源效率也存在显著收敛趋势,而中西部能源效率内部差异呈现波动性变化。以上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善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扩散才能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
关键词:能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差分解
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分析被引量:45
2009年
本文认为对地区能效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既可能是经济社会因素,比如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均GDP等,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温、日照时间等。经济社会因素内生于人类社会本身,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最终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等手段来加以改变。与此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外生于人类社会,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根本上讲,经济社会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部分才是可以真正实现的节能潜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提出了"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的概念,并且首创了把环境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考察的方法和经济学模型。根据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本文在考虑了四种典型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能效和节能潜力做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能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2005年数据为例,本文所选取的四个变量对地区能效造成的影响大约在12%—16%之间;相对于国内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各地区实际节能潜力的平均值大约为0.140—0.224吨标煤/万元。这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应该重视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制定的能源政策才能更有的放矢,制定的节能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杨红亮史丹肖洁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