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70057)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桂英唐艳凤更多>>
- 相关机构:长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从农民分家看1861年改革后俄罗斯社会的变迁
- 2012年
- 分家是农户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家庭成员之间权利、义务的重新界定,家庭财产的再分配和家庭的再生产。改革后俄国农村分家盛行,使传统的宗法制大家庭走向解体,形成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小家庭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农民外出打工、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家长的专横等促成大家庭解体;"全分"、"分劈"和"离开"是三种主要的分家方式;分家虽不利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使小家庭的成员享有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分家是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大进步。
- 李桂英
- 关键词:农民分家
- 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赋役负担探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废除了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农民成为法定的自由人,同时可以获得土地所有权。但是改革后的赋役负担制约了农民自由权利和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政府仍奉行严厉的赋税政策,农民想尽各种办法筹集税款,却终难摆脱欠税的命运。农民承担的劳役租、代役租和混合租在改革后均转变为代役租,加之担负着各种实物义务,农民的经济负担愈益沉重。繁重的赋役负担迫使大量农民破产,严重阻碍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 唐艳凤
- 关键词:赋税
- 东正教对俄罗斯农民生活的影响
- 2012年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仍然是农业国家,80%的人口是农民。绝大多数农民都虔诚地信仰东正教。东正教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民一生中的关键大事——洗礼、婚礼和葬礼,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慈善和朝圣行为无不带有浓厚的东正教特征。
- 李桂英
- 关键词:东正教农民
- 管窥1861改革后地主的农民份地变动规律——以黑土中心区6省为例
- 2011年
- 以黑土中心区6省为例,分析了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改革引起隶属于地主的农民份地变动的规律。地主剥削农民的形式、地主的经济实力状况、自然土壤条件等要素影响了地主的割地和补地行为;农民选择接受赠予份地是受地主提供给农民的份地接近份地的最低标准和农民的民族成分制约;大地主是赠予份地的提供者,目的是空出土地,以便土地在市场上自由流转。
- 李桂英
- 俄国1861年改革酝酿时期主要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俄国1861年改革酝酿时期,保守派、自由派和激进派在农奴制度的存废、对农民让步的程度和改革的方式等问题上既有共识,又有分歧。自由派和激进派对农奴制度坚决说"不",保守派则经历了由反对到被迫容忍废除农奴制度改革的转变。保守派坚持农民无土地获得自由,自由派则主张农民有土地获得解放,激进派并不满足于此,要求废除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内的任何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公有。保守派与自由派赞成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激进派则认同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派别对改革法令的制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李桂英
- 关键词:保守派自由派激进派
- 调解中间人制度探微被引量:1
- 2010年
- 为确保1861年农民改革的法令得到切实贯彻实施,沙皇政府创立了调解中间人制度,它是俄罗斯国家机构体系中的新机关。调解中间人超越等级利益,按照立法者的意图执行2月19日法令。调解中间人制度化解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改革实施期间的社会稳定,该制度中包含的不可更换、独立性与公开性等原则对后来的地方自治和司法改革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 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