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490) 作品数:6 被引量:37 H指数:4 相关作者: 高建民 陈红艳 陈瑶 胡海洋 胡伟武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碳纳米管/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槲皮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为方便有效地检测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使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制备新型修饰电极,用铁氰化钾溶液作探针溶液考察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证明修饰后的电极具有较好的电活性。使用修饰电极结合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2种电化学方法对典型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进行分析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使用该电极在对槲皮素进行检测可以表现出很好的响应性能。在pH为4.5的Brittion-Robinson(B-R)缓冲液中,槲皮素的差分脉冲测试峰电流值与其浓度于1×10^(-7)~1×10^(-5) mol/L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1.447c-0.325,最低检出限为2×10^(-8) mol/L(S/N=3),修饰电极检测简便,灵敏度高,检出极限较低。应用该方法对造粒型苦荞茶中的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黄酮类化合物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中使用,测量结果可靠、准确,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陈红艳 胡海洋 胡伟武关键词:石墨烯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差分脉冲伏安法 槲皮素 溶剂抽提物对尾巨桉热变色的影响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讨溶剂抽提物对尾巨桉热变色的影响,在过热蒸气条件下对抽提物进行热处理,之后采用冷水、热水、乙醇、甲醇、丙酮、正己烷等6种溶剂对热处理前后的尾巨桉木粉进行抽提,对热处理前后经过抽提的木粉进行色度指数的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抽提物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1极性溶剂抽提物对尾巨桉颜色及其热处理后颜色变化影响较大,其中热水抽提物对颜色的影响最显著;2抽提物热处理后共轭结构增加,共轭体系能量降低,吸收带延伸至可见光范围,是木材受热后颜色加深的重要原因;3热处理后,尾巨桉木粉ΔL*为负值,即颜色变深,木材颜色均匀美观,可提高利用价值。 高姗 陈瑶 高建民关键词:尾巨桉 山奈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为有效分离天然活性黄酮物质山奈酚,制备山奈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以山奈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对其进行吸附性能测定。得到了最优的聚合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60℃,功能单体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20,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8。合成的聚合物微球颗粒均匀,耐热性能好,对山奈酚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实际最大饱和吸附量是1.053mg/g。Scatchard分析表明聚合物对山奈酚存在特异性吸附性能。 陈红艳 宋可珂 贠延滨 胡伟武关键词:山奈酚 4-乙烯基吡啶 微球 落叶松在饱和蒸汽条件下热诱发变色过程 被引量:4 2013年 饱和蒸汽诱发变色后的落叶松木材将更加美观,颜色变深并趋于珍贵木材的颜色。笔者实验采用高温饱和蒸汽对落叶松木材诱发变色处理,通过对落叶松处理前后的色度指数、含水率、红外光谱等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增加,颜色总体趋势是明度值降低,颜色加深,趋于红色,且色差增大。其中140℃时诱发变色显著;2)木材含水率对变色有显著影响;3)热处理后木素大量聚合,C=C双键增加,醚键断裂,共轭体系延长,木材颜色加深。 张鹏 高建民 樊永明关键词:落叶松 饱和蒸汽 基于大果紫檀的巨尾桉木材颜色定向调控机理 木材的颜色是木制品利用价值和表面性质的重要评定指标,在人工速生林的高值化利用过程中,颜色调控是重要的工艺环节,常规调色机理是将有色物质(如染料)附着在木材体系中,而木材诱发变色的研究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调控木材本身的发色结... 张鹏关键词:巨尾桉 木材颜色 文献传递 预热处理对改善尾巨桉木材干缩性和材色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为探讨预热处理对尾巨桉木材干缩性和材色的影响,分别在100℃饱和蒸汽和120℃过热蒸汽条件下对尾巨桉木材进行预热处理。对预热处理前后的尾巨桉木材进行干缩率及色度指数的测定,应用扫描电镜对预热处理后尾巨桉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0℃饱和蒸汽可以使尾巨桉的干缩性降低,材色无明显变化;120℃过热蒸汽处理使尾巨桉在干燥过程中出现较多缺陷,如皱缩、内裂等,但可以有效促使桉木颜色向珍贵树种颜色转变。2)经120℃过热蒸汽处理,尾巨桉木材导管中纹孔的内含物被部分排出,细胞被压扁,宏观尺寸发生变形,是导致尾巨桉出现干燥缺陷的主要原因。 刘宏达 高建民 陈瑶关键词:桉木 干缩率 电化学法对苦荞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2015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芦丁在活化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分别用0.5 mol/L硫酸溶液对玻碳电极进行酸法循环伏安处理和酸法恒电位极化处理,用1 mol/L Na OH溶液对玻碳电极进行碱法循环伏安处理和碱法恒电位极化处理使电极活化。对比4种不同的玻碳电极活化方法,结果发现经过1 mol/L Na OH溶液恒电位极化法处理的玻碳电极活化效果好;使用该活化电极考察芦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在pH值为2的布列顿-罗宾逊缓冲液中,芦丁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较好,产生一对主要的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氧化还原过程涉及2电子及2质子。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氧化峰电流在0.6~10μmol/L的范围内与芦丁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8μmol/L,依此建立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较好,应用此法能够成功分析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 胡海洋 陈红艳关键词:芦丁 活化玻碳电极 电化学 差分脉冲伏安法 苦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