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90284)

作品数:4 被引量:10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晓辉郭光霞钟敏郑瑞伦朱永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五氯酚
  • 4篇氯酚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2篇稻田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水稻
  • 2篇铁还原
  • 2篇介导
  • 2篇腐殖质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地球化学循环
  • 1篇电子载体
  • 1篇对苯醌
  • 1篇多环芳烃污染
  • 1篇形变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淹水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何艳
  • 6篇徐建明
  • 3篇汪海珍
  • 1篇夏雯
  • 1篇王娇娇
  • 1篇李黎
  • 1篇姜杰
  • 1篇孙建宝
  • 1篇马斌
  • 1篇徐艳
  • 1篇孙国新
  • 1篇沈正康
  • 1篇朱永官
  • 1篇郑瑞伦
  • 1篇钟敏
  • 1篇柳勇
  • 1篇郭光霞
  • 1篇林加奖
  • 1篇罗旭巍
  • 1篇王晓辉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淹水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对五氯酚污染和外源碳输入的响应
厌氧环境中,活性Fe(Ⅱ)物种提高了难降解有毒有机氯化合物如五氯酚(PCP)的脱氯转化速率,因此备受关注。自然条件下,华南土壤中活性铁丰度较高,且本地区湿润多雨的气候特征,致使铁氧化物的微生物还原溶解过程在淹水土壤或旱地...
柳勇于雄胜李芳柏徐建明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脱氢酶五氯酚
文献传递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中五氯酚的消减行为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作为一种有机氯除草剂,于1936年首次应用于环境中。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被广泛应用于木材防腐剂和杀虫剂,并造成严重的水体及土壤的污染,目前已被美国环境保护...
林加奖何艳汪海珍徐建明
关键词:NA2SO4DISSIPATION
文献传递
多环芳烃对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性质稳定、难于降解,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重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受人为活动的影响,PAHs在土壤环境中近年来呈不断积累、污...
夏雯何艳汪海珍徐建明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幼苗
文献传递
基于InSAR同震形变观测反演2010年新西兰南岛M_w7.1 Darfield地震同震破裂分布被引量:3
2013年
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南岛Canterbury平原发生了Mw7.1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km.本次地震发生在一条震前不为人所知的断层上.我们利用覆盖整个震区的合成孔径雷达(SAR)观测资料,通过干涉处理分析获得雷达视线向(LOS)同震形变场;以此资料为约束反演了断层的几何参数以及同震破裂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造成四条相对独立断层的破裂.大部分的地震矩释放发生在Greendale断层(编号1—4),其错动以右旋走滑为主,最大破裂约为8.5m.其它三条断层中,经过震源的逆冲断层最大破裂为5.1m(编号6),位于Greendale断层以西的逆冲断层最大破裂为3.5m(编号5),位于Greendale断层北面的走滑断层最大破裂为1.9m(编号7).反演的Greendale断层地表滑动与地质调查得到的地表破裂在形态和数值上均吻合较好.本次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5.0×1019 N.m,矩震级为7.1.板块边界带形变场分析表明,Darfield地震的发生受边界带应变分配在该地区残留构造应力场控制,其复杂性体现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地震对其周围地区的应力场影响较大,库仑应力增加区与余震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并在2011年Christchurch 6.3级地震发震断层区域造成约0.1bar的库仑应力增加,对此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罗旭巍孙建宝沈正康Yo Fukushima
关键词:INSAR库仑应力
单载体和复合载体菌剂对多环芳烃污染的修复研究
借鉴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分别以黑炭及黑炭-腐殖质混合物为载体材料,采用吸附固定手段,开发了低成本、高降解、易保存、无二次污染的单载体和复合载体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剂(此两种菌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对研发的菌剂进...
何艳王娇娇马斌徐建明
关键词:多环芳烃菌剂污染修复黑炭腐殖质
文献传递
稻田中微生物介导的铁还原耦合调控五氯酚还原转化的作用机制
<正>典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行为与过程一直是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自2008年Science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微生物是驱动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以及2010年Environ.Sci.Tec...
何艳徐艳冯小莉徐建明
文献传递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土壤腐殖质氧化还原特性被引量:14
2012年
以国际腐殖质协会腐殖酸和实验室提纯腐殖酸为研究对象,发现被H2还原前后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明显不同,但有共同的变化趋势:还原态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图的波峰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还原前,说明腐殖酸还原过程有类似π-π*化学键断开的结构变化.对苯醌是腐殖酸氧化还原醌基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将其还原前后与腐殖酸还原前后的荧光光谱对比,发现两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发现是利用荧光特性量化腐殖质氧化还原官能团的基础.利用铁氰化钾测定腐殖酸的得失电子能力,发现不同土壤提纯的腐殖酸得失电子能力有一定差别:鹰潭土壤腐殖酸和桃源土壤腐殖酸在原态下对三价铁的还原能力都较弱,分别为0.998和0.465 meq.g-1C(原态转移电子数);但还原后得电子数(还原态转移电子数减原态转移电子数)分别为3.384 meq.g-1C(鹰潭土壤腐殖酸)和1.187 meq.g-1C(桃源土壤腐殖酸).鹰潭土壤腐殖酸具有较高的得电子数,与其具有较高荧光峰值这一结果互相支持.结合得失电子能力测定,利用光学分析方法,量化官能团,预测氧化还原反应进程,使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氧化还原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姜杰李黎孙国新
关键词:土壤腐殖质对苯醌电子载体三维荧光
稻田中微生物介导的铁还原耦合调控五氯酚还原转化的作用机制
<正>典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行为与过程一直是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自2008年Science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微生物是驱动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以及2010年Environ.Sci.Tec...
何艳徐艳冯小莉徐建明
生物炭对设施退化土壤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被引量:61
2013年
设施栽培土壤在人工调控下进行生产,长期处在高温高湿、无降水淋洗、高复种指数、持续大量施肥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它的物理结构和生化性状产生很大变化。菜农因传统施肥经验而形成的盲目大量施肥行为造成氮肥的过量摄入,
王晓辉郭光霞郑瑞伦钟敏朱永官
关键词:生物炭设施栽培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A review on completing arsenic biogeochemical cycle: Microbial volatilization of arsines in environment被引量:22
2014年
Arsenic(As) is ubiquitous i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carcinogenic inorganic forms, posing risks to human health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Many microorganisms have evolved a series of mechanisms to cope with inorganic arsenic in their growth media such as transforming As compounds into volatile derivatives. Bio-volatilization of As has been sugges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As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can also be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arsenic bioremedia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s volatilization by fungi, bacteria, microalga and protozoans. Arsenic bio-volatilization is influenced by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that can be manipulated/elucidated for the purpose of As bioremediation. Since As biovolatilization is a resurgent topic for both bioge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our review serves as a concept paper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Peipei WangGuoxin SunYan JiaAndrew A MehargYongguan Zhu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微生物无机砷非生物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