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OPCFHK)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波冉江洪张曼赵璐玲王彬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滑坡
  • 2篇地震滑坡
  • 2篇生境
  • 2篇兽类
  • 2篇群落
  • 2篇群落多样性
  • 2篇群落恢复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小型兽类
  • 1篇大熊猫
  • 1篇大熊猫主食竹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中华白海豚
  • 1篇生态因子
  • 1篇坡体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珠江口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港珠澳大桥管...

作者

  • 4篇冉江洪
  • 4篇李波
  • 3篇张曼
  • 2篇赵璐玲
  • 1篇刘香东
  • 1篇宁曦
  • 1篇黄荣澄
  • 1篇郑锐强
  • 1篇汪宣伯
  • 1篇吴玉萍
  • 1篇赵成
  • 1篇李俊
  • 1篇王彬
  • 1篇温知新
  • 1篇闫冬

传媒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龙溪-虹口保护区地震滑坡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为了解地震滑坡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于2011年4~10月,采用夹日法对'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不同滑坡程度(重度、中度、轻度)生境和未受滑坡影响生境中的小型兽类...
张曼李波王彬汪宣伯冉江洪尚涛
关键词:地震滑坡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群落恢复
文献传递
地震滑坡生境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及影响因子被引量:7
2013年
2011年4-10月,采用夹日法对"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不同滑坡程度(重度、中度、轻度)生境和未受滑坡影响生境中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不同滑坡程度生境中小型兽类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影响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在4种生境中共捕获小型兽类3目5科12种120只.分析结果表明:(1)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和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为未受地震滑坡影响生境中的优势物种,也多是受滑坡体影响生境中的主要群落物种;(2)物种数量、捕获率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无滑坡生境最高,重度滑坡生境最低,但重度生境均匀度指数最高;(3)群落相似性指数随着滑坡影响从无到重逐渐减小,重度与其他3类生境相似性最低;(4)受地震滑坡影响的生境中,小型兽类捕获率与残留乔木郁闭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物种数与残留乔木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无滑坡生境相比较,中度和轻度滑坡体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重度滑坡生境的多样性还较低;在滑坡生境中,残留乔木郁闭度越大,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盖度越高,小型兽类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张曼李波王彬汪宣伯冉江洪尚涛
关键词:地震滑坡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群落恢复
拐棍竹对汶川地震滑坡干扰的响应被引量:2
2014年
拐棍竹(Fargseia robusta)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之一,2008年汶川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损毁了大量拐棍竹.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拐棍竹种群的恢复动态,评估拐棍竹种群的恢复能力,揭示拐棍竹种群对不同程度滑坡体干扰的响应策略,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受到地震滑坡体不同程度干扰(强度、中度、对照)的3种样地150个样方中拐棍竹的更新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程度干扰样方的发笋量、存活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存在年间波动;(2)发笋量和存活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强度干扰样方的年成活率最高,总体趋势是受干扰样方的发笋和存活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强度干扰样方的更新竹基径、株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中度表现出了波动的形式;(4)到2012年,无论发笋量、存活量、生物量还是种群有限增长速率,中度干扰样方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地震滑坡干扰后,拐棍竹种群经过4年的更新生长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中度干扰样方的恢复好于强度;种群的恢复策略为能量分配优先供应于数量生长,然后再到营养生长.
赵璐玲李波冉江洪柴璐艳赵成尚涛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及影响因子——以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滑坡体的植被恢复状况及驱动因子,于2012年8-9月在都江堰市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地震滑坡体上的植物物种组成、生长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127个10 m×10 m样方;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1)滑坡体生长的维管植物有38科67属75种,以菊科(13种)和蔷薇科(7种)物种最为丰富,其余科的种类都较少;(2)物种生活型方面,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有47种,占总数的62.67%;其次为木本植物,有25种(包括灌木19种,小乔木6种);藤本植物仅3种;(3)滑坡体植被类型主要为灌丛及灌草丛,进一步可划分为10个群系,主要以灌丛为主,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和光滑悬钩子(R.tsangii)为主要的建群种,在滑坡体上常构成单优势片层或混合生长形成共优种;(4)植被总盖度大于30%的样方占62.99%,最高达85%;植被平均高度超过1 m的样方占60.63%,最高达2.5 m;植物物种数超过5种的样方占84.25%,最多的有17种;(5)广义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坡度、样方位置、距林缘最近距离以及地表砾石盖度为影响滑坡体自然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坡度越大,灌木盖度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01);砾石盖度越高,植被总盖度、灌木盖度和植被平均高度都越低,植物物种数也越少(B<0,P<0.05);距林缘最近距离越远,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都越高(B>0,P<0.05);残留植被盖度越高,灌木层的盖度也越高(B>0,P<0.05);位于滑坡体下部样方的植被总盖度显著高于中部和上部(B<0,P<0.01).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后滑坡体上的植被大多都能够进行自然恢复,并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林方向正向演替,但不同区域的恢复速度和建群种会存在差异;次生演替初期,小尺度范围内地形条件及地表基质状况的差异性对植被的恢复状况以及演替进程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李波张曼赵璐玲冉江洪Timothy Moermond尚涛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体植被恢复生态因子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的细菌菌群结构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T-RFLP技术对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细菌多样性自西向东呈现"低-高-低"的态势,而且与其他海域相比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MDS标序图与RELATE检验显示在该水域地理环境是影响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关键因素;通过BIOENV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组合起来对细菌菌群的影响较大;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菌群是该水域的优势菌群,其中的某些机会致病菌可能会对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健康造成威胁。
闫冬陈加林郑锐强宁曦段国钦李俊吴玉萍
关键词:珠江口中华白海豚
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笋期生长发育规律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2008年7~9月,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对八月竹(Ghimonobambusaszechuanensis(Rendle)Keng f.)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因子与竹笋生长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八月竹发笋时间历时45 d,在发笋的前期(1~15 d)出笋数量较少,发笋量占总发笋数量的24.39%,中期(16~30 d)发笋数量最多,占总发笋数量的53.62%,后期(31~45 d)发笋量比例为21.99%;发笋的高峰期在8月末9月初;笋(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谛曲线(H=336.113/(1+e^(4.625-0.224t));笋(幼)竹平均高生长时间为35.45±4.873 d(n=287);母竹数量影响发笋数量,母竹数量适中发笋量最好;发笋量随着乔木郁闭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随着枯立竹数量的增加,发笋量呈下降的趋势.
黄荣澄刘香东冉江洪温知新李波汤开成
关键词:大熊猫竹笋高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